康熙提出長城無用論,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導致歐洲屢遭侵略!

記得一個日本人在書中寫道,世界上有三大愚蠢的工程,即金字塔、大和艦和長城!從歷史上看,北方遊騎的確經常入關搶劫,比如明朝雖有堅固的長城,但卻根本擋不住清軍,先後遭遇6次清軍入關劫掠,所以有不少學者包括康熙皇帝提出了“長城無用論”,由此批判秦皇漢武朱元璋等人的勞民傷財和徒勞無功。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作為一個軍事工程,長城到底有沒有用,難道真如康熙和部分學者所言,只是一個愚蠢的工程?讓人意外的是,西方學者一針見血的反駁了這一觀點,反而認為:長城的存在害慘了歐洲!

康熙提出長城無用論,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導致歐洲屢遭侵略!

長城主要作用是防禦北方遊騎,比如匈奴、突厥、蒙古等南下入侵,怎麼害慘了歐洲,難道是傳說中的“隔山打牛”?實際上,這一點雖然讓人難以置信,但卻符合一定的歷史邏輯。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巴菲爾德腦洞大開,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認為“草原遊牧帝國的存在,需要一個穩定的華夏帝國供其剝削”,然而一旦無法“剝削”時,草原遊牧帝國為了生存,就不得不將目光轉移到西方。而什麼導致草原遊牧帝國無法剝削中原王朝呢?秦始皇修築長城,使遊牧帝國不得不將關注點放在曾經不屑一顧的歐洲諸國身上,從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侵略之潮。甚至,西方還有一些激進的學者認為,“對於西方文明,秦始皇確實是個禍水西引的討厭鬼。”換言之,秦始皇修築的長城,作用非常明顯,西方學者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長城對世界格局的戰略影響,害慘了西方文明。從歷史記載上看,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草原帝國,都曾侵略過西方。其中,除了蒙古是在東西方都取得了勝利之外,其他都是被打敗之後,為了種族的延續,無奈之下西遷,一群殘兵敗將卻給西方世界帶去了深重的災難。換一個角度看,如果能打贏,或能剝削中原王朝,又何必西遷?

康熙提出長城無用論,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導致歐洲屢遭侵略!

那麼,在軍事作戰中,長城究竟是如何發揮作用,讓草原遊牧帝國“禍水西引”的呢?如今,有這麼一個觀點,就是長城防線漫長,根本就無法防禦,草原遊牧騎兵想要入關劫掠,隨時都可以,所以修長城是一個愚蠢的決策,事實是這樣嗎?其實,以筆者來看,這純粹就是不懂軍事的狂犬吠日。首先,長城的存在,不是追求100%的防禦,而是減少草原帝國大規模騎兵入侵的機率!從長城防線來看,只有少數地方可供大規模騎兵透過,但這些地方往往都有重兵防守,至於清軍多次入關搶劫,這不是長城沒有作用,而是防守不力,換戚繼光試試呢。至於荒野山林,大規模騎兵難以透過,而小股力量滲透,對中原王朝影響又不大。其次,草原帝國騎兵的確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但只要整個長城防禦力量還在,那麼入侵者就要面臨被阻擊、伏擊,被截斷後路而無法回家的危險,所以清軍入關劫掠之後,往往很快就退回去了。總體而言,入侵者只能對中原王朝實施有限度的騷擾,很難長期在關內立足,從而動搖中華帝國的根基。第三,長城不是簡單的防禦,而是積極的防禦性作戰工事。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等人進攻匈奴,都是以長城作為據點,所謂“進可攻、退可守”,先天就立於不敗之地。如果當時沒有長城,那麼漢朝軍隊處境就不一樣了。另外,在中原王朝實力衰弱時,長城可以防禦,在中原王朝強盛時,長城可以作為進攻的橋頭堡。

康熙提出長城無用論,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導致歐洲屢遭侵略!

從軍事上看,長城對草原帝國影響巨大。在短期之內,由於中原王朝的衰弱,或邊關將領的翫忽職守,導致遊牧騎兵大規模入關,但從整個封建史上看,真正能大規模破關的遊牧騎兵還是極少數。其實,秦始皇、漢武帝、朱元璋三人,都是在取得了對草原帝國戰爭勝利的情況下,才決定大規模修築長城,難道這些千古一帝都是笨蛋?不是愚蠢,而是一個高明的戰略選擇,眼光非常長遠:如果沒有長城,會發生什麼?當然,以今天的軍事條件來看,長城的確沒什麼用,但在古代軍事條件下,長城卻有效的保護了華夏文明。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中國成為唯一流傳下來的文明古國,與長城的保護不無關係。由於中原文明有長城保護,草原遊牧帝國一旦無法剝削,甚至還遭到中原王朝據點長城的強勢打擊時,為了生存,就不得不選擇西遷——剝削西方。所以,西方學者認為長城害慘了歐洲,雖然邏輯上略微牽強,但也不無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