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了,素材君》,你不會寫作,真的是因為沒有素材嗎?

在這個流行斜槓青年的時代,在這個做什麼都覺得焦慮的時代,在怎麼賺錢都覺得錢不夠的時代,很多人開始寫作的副業。我看到各種各樣的廣告宣傳裡,寫作課佔據了一大部分的位置,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參加了這些,但我想,很多人覺得自己寫的不夠好的主要問題,應該是沒有素材。

作為一個不善於觀察世界的人,我寫作的所有素材都來自於我所看的書,這大概是很多人進入寫作副業的第一步。為何看書能夠得到素材?因為在書本的世界裡,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另一個並不屬於我們的世界,而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便是透過這些文字去思考,為什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的一個我們不曾思考過的世界。

除此之外的其他素材呢?其實這個世界上的素材很多,我們大部分的人卻缺少了去發現這個素材的眼鏡。準確地來說,我們失去了去思考這些素材的思維。當我看了《拜託了,素材君》這本書的時候,我更加地肯定了這一切。

《拜託了,素材君》這本書,類似於一本雜誌,因為翻開書本會發現,裡面講述的是所有的時事新聞。在這本時文精粹裡,有現下追蹤的熱點文章、有思考著人生的勵志故事、還有名家鑑賞的思考……一本小小的書,包含了141篇文章,並且這141篇文章透過不同的內容告訴了我們,素材哪裡都有,就看你是否真的有去發現素材的精神。

2020年8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了自己的收徒條件——“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而正是這一個看上去苛刻的條件,引發了社會上所有人的熱議。但事實上卻是,這個下田的事實,其實早就有了。

這是一個關於袁隆平院士招生的素材,在這個素材裡面,我們可以考慮到很多的東西。而在《拜託了,素材君》裡面,作者選擇的素材話題則是——腳踏實地、科研精神、勞動意識、實踐出真知。

不會看思考素材的人,可能看到這條關於袁隆平院士的資訊之後就過去了,只在腦海之中留下了一個拜師比較困難的思維,但對於會去尋找素材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可以寫好多的素材。比如為何袁隆平院士的收徒條件是下田?比如袁隆平院士的徒弟都有哪些,主修什麼?再比如袁隆平院士自己是如何走上這一條科研之路的?

想寫好文章的人很多,認真地去思考如何寫好文章的人也很多,但是能夠腳踏實地地去搜索素材的人,卻彷彿不是那麼多了。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所有人都習慣了蹭熱點新聞,卻忘記了如何從這些熱點新聞裡搜尋到更加值得所有人去擁有的資訊。

不追熱點的人多嗎?其實,也挺多的,畢竟能夠敏銳地從熱點資訊裡捕捉到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愛看的新聞的人,很少,而大多數人對於這些熱門資訊並不敏感。盲目的追熱點,不一定能夠追到很多真實的資訊,並且熱點的素材的時效性相對較低,由此如何去尋找熱點以外的素材,也是一個可以多加思考的地方。

看書寫評論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存在,與此類似的還有看電影追電視劇之後書寫出來的評論,並且這些評論可以從各個方面來思考。簡單來說,一本書、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可以提供多角度的素材,讓我們這些欣賞者去思考如何拆分,從而將其書寫出來。這些評論,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透過對所看到的人物或者時代歷史的分析……

簡單來說,素材來自我們生活之中所有點點滴滴的事情,在這些點點滴滴之中,我們透過分析和思考,然後將其書寫出來的文字,便是我們生活之中素材的最直接的來源。所以,在看《拜託了,素材君》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紅遍國內外的關於“阿木爺爺”的文章、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大山女學生的張桂梅老師的文章;還可以看到關於不會掃碼的老年人權利的思考、丁真為什麼會成為網紅頂流的思考。

是我們不懂得利用素材嗎?不,是這個世界的資訊太多,我們在眼花繚亂地接收這些資訊的時候,反而忘記了去篩選最適合自己去思考的素材。所以《拜託了,素材君》裡面,小一寫下了這樣的幾個關於如何使用素材的秘籍:

借“時評”要素,讓作文“深刻”起來;讀勵志文,學寫“我”的成長故事;巧借哲思文“辯證法”,提升作文思辨力;巧用歷史經典,讓作文有“文化味兒”;妙用科學新知,以個性素材打動閱卷者;借鑑名家語言藝術,讓作文煥發文采。

“孔融讓梨”講述的是中華美德,這個從小就被灌輸到我們腦海之中的思想,我們是否有想過後續的內容?孔融究其一生,又過得如何呢?我們學習的古文,都是文言文,文言文容易讓人看得頭暈腦脹,那麼古代人說話全部都是使用的文言文嗎?

我們可以多角度地去分析我們看到的一切,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屬於它的正反兩面,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它不同的存在方式。同時,世界上的萬物都是運動、有變化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發展的觀點去思考這些問題,並且進行分析,最後才能對事物的發展做出正確的推斷。

有人說,寫作很難,因為自己剛開始書寫的時候,並不知道應該寫一些什麼。有人說,考試寫作文真難,因為時間有限,題目還是固定的,一個不小心,思維就跟不上來,結果800個字的作文內容,到最後根本不知所云。

如何累計素材呢?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在平日的生活裡,準備一個本子,將自己隨時隨地看到的聽到的資訊記錄下來,然後將自己在接觸到這些資訊之後的感想,列舉出來。這些資訊,可以是新聞事實,可以說所見所聞,更可以是看到的觸動自己心靈的句子……

所以,想要成為斜槓青年的人,不要再為自己的寫作沒有素材找藉口了。素材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手邊,不懂得善於利用素材的人,最大的謊言就是——我沒有素材,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寫作。請記住,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最不缺乏的,就是素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