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28G的手機剛到手就被“吃掉”16個G?使用者到底該不該買單?

明明自己買的是一臺128GB 手機,為何顯示只有112GB的記憶體?前不久,德雲社相聲演員岳雲鵬的困惑登上了熱搜,引發熱議。

岳雲鵬同時發問:“這是不是應該收我112GB的錢,還是說收128GB的錢是合理的?”那麼問題來了,消費者到底該不該為被吃掉的這些記憶體而買單呢?

正式揭秘:手機其實也有“公攤面積”(系統自帶記憶體其實避免不了)

關於機身儲存容量與實際“不符”的問題可謂是老生常談,其中隨身碟、行動硬碟等都存在類似的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令手機的儲存空間縮水呢?

其實如同電腦一樣,一臺手機正常使用也需要裝系統。目前兩大主流作業系統所佔據的儲存空間一般都會達到5GB到10GB左右,而且每經過一次系統更新,系統佔據的儲存空間也會隨之增加。

與此同時,手機預裝的APP也會佔用記憶體。有網友發現,蘋果手機自帶20餘款APP,而安卓機會根據品牌的不同,自帶的軟體從十幾個到二十幾個不等。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存在“公攤面積”,所以才會出現手機儲存空間“縮水”的情況。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進位制計算所導致的。按照計算機的換算原則,1GB應該等於1024MB,不過在電子裝置製造行業中,儲存廠商在製造快閃記憶體產品時,是根據“1GB=1000MB”來計算的,這也就意味著從MB到GB的換算中會出現折損的情況。

專家表示:應給硬體減負,把主動權交給使用者(何時才能不再被預裝軟體綁架!)

對於“手機公攤面積”這一現象,有專家表示,手機自帶軟體佔用了一部分記憶體,商家也應該事先告知消費者,否則在法律上涉嫌欺詐。而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應該減少預裝軟體數量,並進一步最佳化系統,盡最大可能給硬體減負,把軟體安裝的主動權交給使用者。

早在2016年,國家工信部就下發了一項檔案,明確手機等移動平臺裝置預裝的第三方應用許可解除安裝,並禁止在後臺收集使用者資訊。其中還強調了一點,即便是系統升級,之前已經手動刪除過的預裝應用也不該被恢復。

其實,手機預裝軟體是不少APP冷啟動推廣的手段之一,也是手機廠商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一些手機硬體廠商雖然強調“不掙錢”,但卻從預裝軟體上撈一筆。經瞭解,手機廠商對於預裝軟體的報價十分高昂,一臺在1元-5元不等,而這對於那些銷量上千萬的手機來說,收入不容小覷。

總結:

歸根結底,手機出廠自帶的軟體以及系統所佔的記憶體,並不該由消費者買單。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以及5G技術的逐步發展,作業系統所佔空間有越來越臃腫的趨勢,社交、娛樂類應用也越來越多,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應該合理分配應用數量,並將解除安裝/安裝的決定權交給消費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