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孩子,不要讓你的習得性無助毀了孩子的數學!尤其是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習得性無助”,說的是人要是經常處於無助的狀態就會覺得真的不行了,也就會認為自己幹不成一些事,進而喪失信心,變得消極起來。其實,只是一種習得性的無助,並不是真的不行。

學生數學經常考低分,就會認為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數學永遠也學不會了。真實情況並不一定,一張試卷上一道題不會做,另一道題也不會做,第三道題也不會做,就認為自己整張試卷的題都不會做了,其實只是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表現,並非真的不會做,而是沒有堅持下去。要是每天都做一些數學習題,把每一個步驟都弄懂,就會逐漸好起來,成績也就提高了。只不過,大多數數學不好的學生並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沒有堅持做下去。老師也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的行為,如果老師要學生交作業,而一些學生就是以各種理由拖拉,不交作業,當然就會讓老師很惱火,第一次督促,他們不交;第二次督促,他們也不交;第三次督促,他們照樣不交。老師就會認為他們是“爛泥扶不上牆”,有那督促他們交作業的時間,還不如上課或者批改作業呢。如此一來,老師就獲得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認為這些學生不可改造了。老師處於改造學生無助的狀態,也是一種無能為力的表現,但這種無能為力只是一種後天獲得的經驗,並不可靠。

自媒體作者也是如此,做自媒體持續更新了好多天,總是沒有幾個粉絲,也沒有幾個評論或點讚的,更賺不了什麼錢,也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放棄了。其實,他們反思一下或許會有獲得一些經驗。是不是自己釋出的媒體質量低劣,沒有保持原創,或者沒有推廣自己,沒有堅持發下去?大多數自媒體從業者死在了沒有堅持的道路上,如果一直堅持做下去,追求原創質量,就會獲得一定的粉絲和收益,而做不下去的除了質量低劣就是認為自己是無助的,怎麼努力都不行了,其實只是方法不對頭,或者沒有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只要作品質量保持很好,並一直髮下去,保持原創,或許就會等到成功的那一天。還有的人在人生之路上打拼,費盡心力也掙不了多少錢,也就認為自己無能了,其實不然,只是沒有遇到好的機遇,或者遇到好機遇沒有把握住,或者幹什麼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究下去,也就得出自己不行的結論了。要是在一個領域深耕下去,或許會成就一番事業。就好比掘井,刨了十幾個坑都沒水就認為真的沒水,其實每個坑都刨得很淺,哪裡會有水?在一個地方深挖,一直挖下去就會見到地下水。

人的認知是有限度的,或許認知限度限制了人們的思維。俗話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別說是普通人,就是科學家也有認知限度。當科學家認為什麼是不可能的時候,往往是錯的。或許未來的世界會顛覆科學家的認知,畢竟科學家也是人,也會受到認知的侷限。當人們受到認知侷限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幹什麼不行,其實只是沒有找對方法,或者對自身能力估計不足,其實並不一定幹不成,只是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如此一來,就有了破解習得性無助的方法了。

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笨,也永遠不要急著給自己下定義。充分估計客觀形勢之後,做事就要認真,一門心思做下去,發揮工匠精神,就會有個好的結果。郭德綱曾說過,一個人要是十年如一日地幹一件事,而且幹這件事不掙錢,那麼他就是真喜歡幹這件事。要是十年如一日地幹一件事,並向著專業化角度發展,也就一定會獲得成功。除非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人自己有問題。

社會高速發展,給每個人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那麼,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認為自己不行,也不要處在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之下,應該勇猛精進,一門心思做下去,不斷完善和發展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就能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並不可怕,或許誰都具備,可怕的是處在這種狀態下不能脫離,一味自暴自棄也就真的需要貴人來拯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