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邊緣計算:使用者的最後一公里,有無限的市場潛能

一個屬於邊緣計算的大時代,正在呼嘯而來。隨著雲計算模式的逐漸成熟,從雲到邊緣的統一佈局,就開始了不斷演進的步伐。

在雲計算初期,很多人認為,終端的價值已經走到極限,透過網路所有的資料都會傳輸到雲端處理和計算,再傳回到使用者的終端。可事實的發展卻有些出乎意料,很多應用場景,對延時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完全依賴雲,勢必會讓效率降低。

最典型的如智慧汽車等應用場景,無法做到資料傳輸到雲端處理後再做出判斷,而是需要讓大量的實時資料,在邊緣側進行預先處理,這就是邊緣計算的價值。

浪潮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表示,“早在2017年,浪潮就預見到邊緣計算的機會,並開始佈局邊緣計算的產品,到2020年時機成熟後,浪潮成立了邊緣計算事業部,全面投入到邊緣計算的發展中來。”

雲邊協同,是邊緣計算的市場潛能

事實上邊緣計算蘊含的市場規模遠比現在看到的要大得多。

Gartner在2019年的一項報告中有這樣一項預測:2019年的企業資料有80%執行在本地、19%執行在公有云上,僅有1%執行在邊緣。而到2025年,這個資料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僅有30%的資料還會執行在本地,運行於公有云的資料會增長到40%,而將有30%的資料會執行在邊緣。

即便不考慮到資料本身的增量,僅從佔比來看,邊緣執行的資料也有至少30倍的增幅。這意味著什麼?一個規模接近於公有云市場的巨大機遇,在向邊緣計算招手。

實際上,邊緣計算最早在2003年提出,甚至比2006年AWS推出公有云更早。但最初我們談邊緣計算通常在網路的層面去談,直到公有云的成熟與發展,真正屬於邊緣計算的機會才姍姍來遲。

因為越來越多的應用跑在了雲端,同時5G帶來了資料量的大爆炸,很多具體的應用場景,對延時的要求會變得非常嚴格,這就需要邊雲協同的新模式,進而促進了邊緣計算的發展。反之,邊緣側的需求增長也會拉動雲側的需求增長,雲邊協同實則帶動了IT產業進入新一波增長期。

孫波也表示,邊雲協同會帶來的一些新的挑戰和新的技術趨勢。“邊緣裝置的增加會帶來邊緣資料的增加,所以在邊緣資料做處理的需求也會同步增長,這要求我們低時延和高頻寬的網路下把雲邊協同打通。”

而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方向,則是邊緣計算帶來了資料決策權的重新分配。資料的決策正在從資料中心向邊緣側遷移,按照浪潮的預測,未來雲端會負責20%的整合資料決策,端側將佔到20%,而邊側的決策佔將高達60%。例如在智慧交通的場景中,每一個紅綠燈可以基於交通路口資訊做出自己的決策,而整條路的資料整合起來的決策則會在雲端做出。

除此之外,智慧應用的不斷演進,也在推動邊緣計算的需求,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應用的快速發展都是邊緣計算市場爆發的前兆。

如何踩上邊緣計算的時代節奏?

面對邊緣計算澎湃的市場需求,聚焦於計算領域的浪潮,其實早有預先佈局。2017年起,浪潮就投入研發邊緣計算伺服器,並將其分別放在幾個不同的產品部門進行培育。

這幾年的提前試水,讓浪潮意識到邊緣計算的挑戰遠比想象更為艱鉅,如孫波所說,“儘管很多專案都可以稱之為邊緣計算,但其實每個客戶的具體場景都是千差萬別的,幾乎沒有一模一樣的需求,每一個場景都需要對產品部署和解決方案進行定製。”

的確,資料中心產品已經形成了統一標準的生態,而邊緣計算尚處於市場培育期,不僅市場上的玩家多種多樣,百花齊放,邊緣計算的產品也千差萬別,相容性較低。

正是看到了邊緣計算的現狀,浪潮決定成立邊緣計算事業部,並集中投入資源,力求透過強有力的產品線佈局,深入具體的場景需求,並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以此來推動邊緣計算市場的健康發展。

知易行難,只有到具體的專案中,才看得到客戶的痛點,孫波說,“在某個廠區運營的專案,需要進行大量的影片流實時推理,因為客戶對功耗和噪聲的高要求,就沒有辦法使用通用伺服器來實現,這就形成了對邊緣節點的需求。而在一些複雜的環境中,如油井、工廠、交通,具體場景不一樣,即便是同樣的產品,客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浪潮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線佈局,包括邊緣微中心、邊緣伺服器、便攜AI伺服器、邊緣微伺服器幾大品類。

但另外一個新的問題來了,由於邊緣計算的特殊性,每個客戶都是專案型的機會,而浪潮要做到深入使用者需求,除了全面的產品線,就必須要利用好合作夥伴的力量。“對於浪潮而言,合作伙伴對邊緣計算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我們也在全力拓展和豐富合作伙伴的隊伍。”

浪潮要做好的三件事

事實上從浪潮的角度,多年聚焦於資料中心業務,聚焦計算力市場,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產品化能力,這些經驗對於推動邊緣計算產品的標準化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正是為了解決當下邊緣計算落地的痛點,浪潮在今年的IPF上釋出了新的一代的邊緣微伺服器產品EIS800,可提供高達100TOPS的邊緣AI算力,有室內、室外和微中心三類計算節點形態,其中微中心節點支援桌面級和機櫃級集中式部署,適用於智慧製造、車路協同、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不同場景。

實際上EIS800是一個產品系列,而不是一個單一產品,相當於一整條產品線,浪潮還為其規劃了三款計算節點和兩種集中部署的微中心。

以場景為切入點看,首先對防水要求不高,且要求低噪聲的人機共存環境,EIS800可以提供室內節點部署;其次,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要求更高的場景,如室外的智慧交通等場景,EIS800還有室外節點可以選擇;第三,對於有上架和集中部署需求的客戶,微中心節點集成了高達100TOPS的靈活AI算力,以及多種IO擴充套件功能。不難發現,EIS800的釋出其實相當於浪潮在邊緣計算產品的“王牌”,是典型的旗艦產品。

據IDC最新公佈的2020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市場資料顯示,浪潮邊緣伺服器市佔率達32%,位居第一。孫波表示,“浪潮相信邊緣計算在未來將是指數級增長的市場,佔領這個先機的也將佔據領先優勢。所以浪潮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從場景中抽取共性,把產品梳理得更清楚;第二,建立標準和生態,比如牽頭國標擬定和參與很多行業標準的制定,幫助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第三繼續強化生態合作,加大投入合作伙伴開拓,支援和聯合推廣。”

客觀地說,邊緣計算作為距離客戶距離最近的最後一公里,它的潛力原本就被低估了。在現有的邊緣計算產業中,也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領軍者,浪潮對邊緣計算的加碼投入,勢必會開發出市場的潛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