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罵割韭菜的返利網內憂外患

這些年,依託於電商興起的各種返利渠道多如牛毛。

除了各種社交平臺上的返利機器人和公眾號之外,就連返利APP都多達上百個。

尤其是

【什麼值得買】

【返利網】

兩家企業,他倆靠【優惠】都衝上市了,你敢信?

就在兩個月前,“電商導購第二股”返利網歷經一年多的折騰,終於成功借殼上市。

可沒想到這才上市沒多久,股價就直接跌停。

買了返利網股票的股民們氣得對返利網破口大罵。

他們甚至覺得返利網上市就是專門去坑散戶的。

雖然返利網未來的故事不好說,過去的故事也一言難盡……

但身為電商導購界鼻祖,返利網能走到這個地步,也的確是讓人不理解。

返利網成立於2006年,其發展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小而美的返利網站。

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好奇,返利網站運營的原理是什麼?

其真實模式並不複雜。

返利網誕生那幾年,正是我國電商起步發展期,使用者是一切根本。

但那時候,電商企業沒有充足資金承擔獲客成本、沒有社交平臺微信的分享、也沒有是朋友就幫我砍一刀的粗暴。

返利網的存在,很好的為電商平臺解決了流量問題。

因此,坊間傳言,返利網是電商行業的“幕後英雄”。

先來看看返利是什麼。

平臺和商家合作,支付給返利網一筆錢用以推廣自己,而返利網拿一部分錢返利給使用者,吸引更多的人透過網站購物。

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包括4億中等收入群體,以及6億多月薪不足1000的低等收入群體。

消費市場韌性足、空間大,而這些人就是返利網的“流量來源”。

舉個例子,在某寶裡關於書的商品至少有上百萬,身為一名售賣書籍的商家,你想要消費者看到自己的書,應該怎麼做?

最穩妥、最有效的方式當然還是返利。

這是一種雙贏局面,平臺和商家獲得流量,使用者也省了錢。

而返利網只需要坐收漁翁之利,靜靜地從中抽成。

二,給品牌導流。

之前的模式是返利網透過電商平臺間接給品牌導流,但是後來返利網發現,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官網。

既然如此,為何不去掉中間商,直接給品牌官網導流呢?

還真別說,想通這點之後,返利網不僅給品牌導流,還做起了代運營。

既賺取了品牌的推廣費,又賺取了渠道費。

彼時,返利網甚至拿下了手機品牌蘋果的官網返利。

之後各大品牌紛沓而來。

返利網也迎來了新的增長點。

三,線下市場。

可能有人疑惑了,一個做網購返利的,咋還能進線下市場呢?

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返利網線上增長遇到瓶頸後,就跟銀行達成合作推出了返利信用卡。

顧名思義,刷這個信用卡可以得返利。

除此之外,還有“附近返利”業務。

消費者線上下消費後,只要向商家出示返利APP上的返利碼,就可以獲得一筆返利現金。

這些業務,讓返利網真正達到了【萬物皆可返利】的地步。

線下購物、刷卡,甚至旅遊看電影等都能返利。

既然返利網如此牛批,又為何變成這個境地呢?

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有一句真理。

那就是

當蛋糕的增長速度比吃蛋糕的人增長速度慢時,惡性競爭便不可避免。

不得不承認,電商導購這塊蛋糕很大。

從返利網本體公司的財報可以看出,每年的盈利都非常可觀。

而且在能賺錢的前提下,返利模式的門檻也很低。

不需要太多資金,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支援,弄一個具有會員功能的網站就可以做【返利】。

再加上當時電商導購屬於新興產業,我國沒有明確的法律約束。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逐利而來。

這一點,從如今多如牛毛的返利渠道就可以看出。

現在經過行業洗禮的相關網站平臺就有那麼多,那麼在當初野蠻生長的階段,只會更多。

人一多,自然會變得魚龍混雜。

一些網站足額才能提現、返利有時效性、過期無法體現、甚至捲款跑路的事層出不窮。

當然,返利網也深陷輿論旋渦,咱們後面會說。

另一方面,返利網多年來憑藉天然的使用者粘性不斷擴張。

旗下使用者超1。7億,合作伙伴涵蓋淘寶、京東、蘇寧、蘋果、一號店等知名電商。

儼然一副國內電商導購巨頭的模樣。

可惜,有時候出現得太早,也是一種錯誤。

沒有微信這種社交平臺的傳播,再加上電商尚未井噴式爆發,推廣者自己付出成本推廣,卻沒吃到足夠多的紅利。

並且在2014年之後,消費者們開始在電商平臺搜尋商品後,再去返利網下單獲得返利。

返利網一夕之間,成了和電商平臺爭奪流量的競爭對手。

在這種情況下,電商平臺和返利網之間的合作,搖搖欲墜。

再則,咱們前文說了,做返利的門檻很低。

於是一系列電商平臺開始自己做導購渠道,沒有返利網這個中間商賺差價豈不是美滋滋?

這樣一來,返利網的市場被迅速分割。

而且返利網自誕生起便擁有一個硬傷。

它本質上是一個營銷平臺,而非內容平臺,它的運作模式是透過API接到各個電商平臺。

好處是咱們前面說過的運營成本低,相對應的,壞處是群體忠誠度低。

以至於當那些電商平臺自建導購渠道時、當劉強東說返利網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價值時、當阿里開始封殺第三方導購平臺時。。。

返利網曾賴以生存的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

返利網的盈利來源是電商平臺。

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導購渠道,那返利網從何盈利便成了問題。

電商導購第一股【什麼值得買】雖然和返利網一樣是導購平臺,但二者卻有著很重要的區別。

【什麼值得買】本質上是內容平臺,雖然也有一些隱憂,但與返利網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沒有內容的平臺,就只是一個平臺而已。

返利網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創始人葛永昌從2019年底便宣稱要轉型成“內容”,每次發言都會提及相關話題。

可轉型並不容易。

另外,由於行業魚龍混雜,其引發的爭議,也一直是返利網、甚至是全部返利渠道所要面臨的問題。

在返利模式裡,返利只是一種吸引使用者、增強使用者粘性的措施而已。

也就是說,返利模式的基本目的是刺激網購,而不是為使用者帶來利潤。

假設一個原售價10元的商品,利潤本為4元,商家自留2元,給返利平臺2元,消費者再拿走其中的1。5元,那麼返利平臺的利潤只有0。5元。

被返利網吸引的使用者,其初衷是高性價比和高返利的產品,平臺和使用者雙方的利潤是相悖的。

在黑貓投訴上搜索【返利網】的關鍵詞可以發現,有很多關於返利網不給返利或賬戶裡的返利金突然沒了等相關投訴。

試想一下,明明沒提現,返利金是怎麼沒的?

再想一下,這些返利金,可都是返利網從自己的利潤裡讓出來的。

怎麼樣?是不是有割韭菜內味兒了?

畢竟返利網自從被打壓到如今早已日漸沒落,業績更是逐年下滑。

公告披露的財務資料顯示,2017年-2019年,中彥科技(返利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9。34億元、7。15億元和6。11億元。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94億元、1。5億元、1。36億元;2020年1-6月,中彥科技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2。12億元、6608。2萬元。

返利網從2014年就謀求上市。

可過程實在太曲折。

從2014年到2018年,終於做了輔導備案登記,擬登入A股,結果不知什麼原因沒成功。

此後便一直流傳著返利網轉向借殼上市的訊息。

不過其借殼上市的過程並不順利。

據瞭解,返利網借的殼子“ST昌九”原是以化肥產品為主的生產企業。

自從2016年年報釋出後,利潤持續虧損被標記為“*ST”及“ST”,連續四年一直徘徊在退市風險之中。

在重組的敏感期內,ST昌九還曾多次遭遇突發狀況。

2020年5月,ST昌九公告表示因重組審計時間進度等原因需要更換審計機構,好傢伙,上交所立刻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重點問詢。

期間,ST昌九第一大股東昌九集團股權還遭遇被凍結。

在首次釋出重組公告半年後,歷經多次延期,ST昌九方才正式釋出重大資產重組草案。

然而就在證監會併購重組委會議召開前夜,ST昌九又緊急修改了重組方案,取消對原大股東江西昌九集團有限公司的配套募集資金。

2020年12月24日,ST昌九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證監會併購重組委稽核有條件透過。

正當廣大投資者期盼證監會正式批覆時,2021年1月,ST昌九又出問題了。

突然釋出公告表示因相關事項待落實而中止重組審查。

2021年2月25日,ST昌九終於公示證監會批覆核准,交易完成後,返利網終於可以上市了。

可你以為上市就完了嗎?

不,上市之後。。。返利網更難了。

看內部,返利網業績連續下滑、業務營收單一、且客戶集中度高、電商導流轉化率下降、服務體驗一直被人詬病。。。

看外部,返利網不僅要面對電商自建導流平臺的衝擊,還要直面種草社群和直播帶貨等新型導購模式所帶來的威脅。

無論怎麼看,返利網都是【內憂外患】。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賬戶裡的返利金“不翼而飛”,相信它的股民們賠的血本無歸。。。

似乎也不是很奇怪了。

畢竟不割點韭菜,返利網還咋給大家夥兒講故事呢?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