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認為愛不是藝術不用學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愛的藝術》認為愛不是藝術不用學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愛是一種快感,一種本能,一種隨機而遇的機緣等等,所以無需學習和練習,造成這種觀念的主要原因作者弗洛姆總結成了三個方面,我們來看看是否在理。

第一:多數人把愛當成是如何被愛,而不是主動去愛,有沒有能力去愛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愛就是被愛和如何惹人愛。

為了被愛,多數男性會選擇去努力取得成就,獲得更優越的財富和地位,而多數女性擇會透過瑜伽健美、修飾儀表、好得衣品等方式來豐富自己的魅力。或者是一些男女都共同採用的給自己加分的方法:比如舉止溫文爾雅,談吐風趣幽默,樂於助人,誠實謙虛等方式。有的則是把自己裝扮得楚楚動人,意圖成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可愛。這類人都認為只要做到了這些,就能被愛或者是招來真愛。

第二:多數人把愛的問題設想為一個物件的問題,而不是才能的問題,他們認為愛是簡單的,困難的是如何找到合適的愛的物件,他們沒有找到真愛,往往歸結於自己運氣不好,用俗氣話說叫緣分沒到,所以才沒有遇見合適的物件。

而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方面在於當代的愛的物件與以前的媒妁之言的物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習俗是有了物件結了婚再去發展愛,而現在每個人都期待遇見羅曼蒂克的愛,顯然就大大增強了物件的重要性也就增加了尋找難度。

另一方面受當代文化特性的影響,我們現在的社會完全是一個商品化的社會,我們當代的整個文化是以購買的慾望、互利互換的思想為基礎,人的幸福是取決於我們能購買一切付得起錢的商品,多數人也就是以同樣的方式看人。對男性有吸引力的姑娘,對女性有吸引力的男子都是被追逐的俏貨,充滿吸引力的人就意味著在人格市場上被人愛慕和供不應求。而吸引力則取決於每個時代體魄上和精神上的風尚。比如在看殺衛玠的魏晉時期男子則是以陰柔也就是娘炮型的才有吸引力,而成語燕瘦環肥,也就代表著一個時代以痩為吸引力,一個則以豐滿為吸引力。當代以什麼為吸引力就不用我說了,看看國民老公是誰就知道。解釋這吸引力有點扯遠了。總之,當代多數人愛的意識常常只是作為他們自身交換能力範圍內的人類商品而已,就這個物件公開和隱秘的財產或者潛能和自己的做匹配,如果發現彼此都是自己可以得到的理想物件時,那麼這兩個人就墜入了情網,間接也就導致了找物件難度的增加。

第三、多數人把最初墜入情網的短暫經歷和永恆的愛之間的區別混淆了,誤認為只要是墜入了情網的愛都會是永恆的。

兩個陌生人,突然被某一件偶遇的小事件破除了陌生這堵牆,立即感到親切、融洽,那麼這一時刻是他們生活中最興奮最激動的。對於一個有點脫離群體、孤獨、沒有愛的人來說,這會使他(她)驚奇和陶醉,如果再加上性的吸引力與之結合,那麼突然產生這種親近感的奇蹟就會使他們非常容易相愛。然而,當他們十分熟悉時,他們的親密感就越來越失去神奇的個性,說通俗點就是失去新鮮感後,他們就會彼此對立、失望和相互厭倦,直到忘記了當初的全部激情一拍兩散。但是在開始時他們不知道會這樣,實際上他們被強烈盼望脫離孤獨感的慾望所驅使,彼此以全部的激情來證明自己的狂熱,而這恰恰證明他們之前是何等的寂寞。

如果以上說的屬實,你就是按上面的某一方面行事,但結果是沒找到真愛,或者是找到了卻又被自己弄得一團糟,那麼你還會認為愛不是藝術,不需要學習嗎?是不是大多數人的愛都是以極大的希望和期待開始,卻都以失敗而告終。如果這是其他的任何事業,相信多數人都渴望找出失敗的原因,學習和掌握它的規律和方法。或者乾脆拉倒了事,但愛是不可能拉倒了事的,所以對愛來說,只有一條克服失敗的途徑,就是找出失敗的原因,並著手探索愛的真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