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當代社會愛的瓦解

《愛的藝術》當代社會愛的瓦解

前面的文章論證了愛是一種成熟的、具有創造性特點的能力,那麼無論生活在哪種特定文化的時代裡,個人愛的能力都取決於那個時代文化對人們所產生的影響力。抱歉的是我們正好處在一個愛被瓦解的時代,所以真正能不受時代文化所左右,懂得去愛的人少之又少,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個人的不幸。

《愛的藝術》當代社會愛的瓦解

目前的我們是完全處在商品市場經濟時代,有用的物和有用的人的能力和技術都被轉化為了商品,可以任意地交換,無需訴諸暴力和詐騙。任何物品儘管本身有用,比如鞋子,每個人都有需求,但如果市場上沒有對它的需求,它就沒有任何經濟價值(交換價值),人也一樣,市場沒有對人的能力和技術的需求,那麼,他們就沒有交換的價值。資本持有者能夠購買勞動力並指揮它為其有利可圖的資本投資工作,勞動力所有者必須在現存市場條件下把它賣給資本家,除非他願意捱餓。資本控制其勞動,積累的財富儘管是死的東西,卻具有比勞動力、比人的能力、比那些活的東西更高的價值。

《愛的藝術》當代社會愛的瓦解

資本的集中與積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大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小企業被排擠出局,而投資這些企業的資本的所有權越來越與經營這些企業的職能相分離,成千上萬的股票持有者擁有該企業,卻由一個管理機構經營它,他們工資高,卻不是企業的所有者,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企業的擴大和他們自己的權利。這種現代資本的另一個決定意義的特徵,每一個龐大的集中化企業都有著極端細微的分工,每個為企業工作的人都失去了個體的個性,蛻變為機器的齒輪。現代的企業形式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企業需要大規模協調合作的人,需要消費者胃口越來越大的人,需要趣味標準化、容易受影響、需求容易預測的人。

現代社會需要人感到自由和獨立,而不依附於任何權威、原則或良心,然而又期望人自願地被企業所支配、做企業期望他們做的事,毫無摩擦地適應這個社會,需要不用強力而能支配,沒有領袖也能領導,毫無目的也能鼓動他們,人人都被潛移默化地包裝成了希望獲得成就、忙碌、起作用或繼續生活的人。

《愛的藝術》當代社會愛的瓦解

這樣的結果就是當代社會的人疏遠自己,疏遠他的同胞,疏遠自然,就是隔壁鄰居也是老死不相往來,人們已轉化成了商品,生命已然成了投資,在現行市場條件下必須獲得最大利潤的投資。人的關係基本上是異化了的機器人的關係,每個人都把他的安全建立在附和群體的基礎上,而在思想、感情或行為上沒有什麼區別。儘管每個人都儘可能靠近他人,但仍然每個人都是十分孤獨的,充滿深重的不安全感、焦慮感和內疚感,這些感覺都來源於不可克服的分離。而我們的文化提供了許多幫助人們意識不到這種孤獨或者是緩解這種孤獨的麻醉劑:首先是機械化的工作程式,使人們忘記了人最基本的慾望,已意識不到人對超越和統一和諧的渴望,又透過各種娛樂、遊戲、被動消費,以不斷購買新東西來滿足自己,從而克服無意識帶來的絕望。

當代人已接近於赫胥黎在他的《美麗新世界》中所描繪的景象:豐衣足食,得到了性的滿足,但沒有自我,除了與其同胞的最表面的聯絡外,沒有任何東西。也可以說成“當代的每個人都是幸福的。”當代的幸福在於有快樂,而有快樂在於消費的滿足,在於接受商品、風景、人、遊戲、書籍、電影等一切能夠被消費和被吞噬的東西。而這樣的我們是真的幸福嗎?如果是真的幸福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深重的焦慮感、孤獨感甚至不安全感,原因何在呢?在於缺少真正的愛。

《愛的藝術》當代社會愛的瓦解

每個時代愛的狀況必定與當時社會特性相符合,我們多數人已成為了無意識的機器人,而機器人是沒有愛的,只能交易或者交換。所以我們看到當代愛情比較理想的兩種模式,一種是做為協作的模式結合,二人因為家庭的需要組合在一起彼此包容理解,以禮相待,丈夫會誇耀妻子準備的豐富的晚餐,而妻子則寬慰丈夫工作的辛苦,彼此一起生活卻始終是陌生的兩人。另一種則是彼此為了擺脫無法忍受的孤獨感,互相找到一個可以庇護的人,他們二人結成聯盟以反抗這個孤獨的世界,而這種雙倍的個人主義被誤以為是愛情和親密。這兩種模式已經是當代理想的愛情模式,但實際上是被社會模式化了的愛情病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