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第一股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家依靠辣條的企業敲鐘上市之路

辣條第一股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家依靠辣條的企業敲鐘上市之路

©財經新知 原創

作者 | 橘枳編輯 | 王思原

誰曾想,一家依靠辣條的企業,竟踏上敲鐘上市之路。

近日,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是其創立20餘年以來首次引進外部資本,也將是其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食品難成氣候。事實上,辣條產業規模已十分龐大,據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釋出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接近3萬億元,其中,僅辣條品類年產值將近600億元。

而起源於南方的辣條,卻為何由北方的衛龍取得“辣條第一股”頭銜,一切需從一場“天災“說起。

| 醬幹退場,辣條接棒

1998年,受洪災影響,湖南平江醬幹生產受阻,此後當地醬幹師傅開始用麵粉代替大豆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進,辣條就此誕生,但由於平江並非小麥主產區,於是許多平江人開始外出尋找商機,衛龍創始人劉衛平便是其中之一。

1999年,劉衛平帶著人造豆皮、調味料等辣條原材料及製作工藝來到河南漯河,開始創業。由於辣條生產門檻較低,製作簡單,因此早期市面上辣條生產多為小作坊式經營模式。

不可置否,小作坊生產模式為辣條的普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也為辣條行業埋下了巨大隱患——食品安全問題。

而劉衛平不同於多數辣條製造商,在那個時代便已有“品牌意識”,2003年,衛龍商標註冊成功,衛龍辣條正式誕生。為提高品牌認知度,衛龍開始對辣條包裝進行改變,由透明塑膠包裝改為鋁箔與鋁膜包裝,並將包裝從大袋調整為小袋,以方便攜帶。

除此之外,衛龍開始瘋狂進行線下地推。一時間,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街邊小攤,衛龍廣告無處不在。如果從當下視角來看這次推廣,或許有些俗氣,卻效果顯著,衛龍藉此迅速開啟漯河市場,併為後期向河南省會鄭州、河南市場乃至全國市場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衛龍內部也開始進行產業升級,引入全自動生產線,成為全國首家成立公司且進駐工業園區的辣條企業,並開始制定相關質量管理體系。

彼時辣條產業仍以小作坊生產為主,沒有正規生產標準,非法使用新增劑、各類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辣條行業市場環境也因此迅速惡化,迎來斷崖式下跌。

2005年,央視曝光了辣條行業存在嚴重食品安全問題,除衛生環境差外,部分辣條廠甚至在原料中加入非法新增劑“黴剋星”,而且還有蘇丹紅和甜味劑超標等諸多問題。

一時間辣條成為“垃圾食品”的代表,甚至有傳言稱辣條是由衛生紙製作而成,至此,整個辣條行業進入洗牌期,大量辣條廠商接連倒閉。

而對於此前已引進生產線的衛龍,此輪行業洗牌非但沒有被捲入其中,反而趁此機會向外大肆擴張。

辣條第一股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家依靠辣條的企業敲鐘上市之路

2010年後,透過邀請明星代言、網紅直播、加速多元化佈局和進軍線上市場等一系列組合拳,在2019年衛龍實現49億元的總營收。

可面對一片紅海的3萬億元零食市場,顯得微不足道。哪怕是在600億的辣條賽道中,“辣條巨頭”衛龍佔比仍不到10%。

而這剩下的90%市場,亦不容小覷。

| 辣條巨頭,困擾繁多

行業中靠辣條生存的企業遠不止衛龍一家。

辣條界流傳著“南玉峰北衛龍”之說。與衛龍不同,玉峰作為平江本地企業紮根湖南,以“傳統口味”作為宣傳著力點。但根據瀟湘晨報報道,即便是作為“辣條巨頭”的衛龍在湖南也並不討好,“南玉峰北衛龍”之說正由此產生。

辣條第一股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家依靠辣條的企業敲鐘上市之路

除了廣為人知的“南玉峰北衛龍”中的玉峰外,衛龍仍需面對如花蝴蝶、源氏等一眾傳統辣條品牌的壓力。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是湖南,全國各地均存在本地特色辣條品牌,如河南源氏、廣東賢哥、江西花蝴蝶等,這些本地企業對衛龍來說均是不小的威脅。

此外,辣條雖坐擁高達50%的平均毛利率,但由於製作門檻較低,也引來諸多零食企業爭相入局,賽道日趨擁堵。

百事旗下的百草味、已上市的三隻松鼠及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等零食廠商均已加入辣條戰場,甚至傳統糖果企業“金絲猴”也推出相應產品入場分羹。

日漸擁擠的賽道讓衛龍不得不做出改變。

面對零食廠商衝擊,衛龍或也深知僅憑辣條一張牌難以自保,開始擴充產品線以提高品牌競爭力。相繼推出乾脆面、魔芋爽、自熱火鍋、土豆片、藕塊、酸辣粉、小香腸、滷蛋等一系列產品。

但就其結果來看,不過是“杯水車薪”。

根據2020年三隻松鼠及良品鋪子財報資料顯示,三隻松鼠營收97。94億,良品鋪子營收78。94億,均遠超衛龍2020年41。3億的營收。

此外,作為零食廠商,擴大品類固然可提高品牌影響力進而擴大市場,但最終仍需迴歸食品本質,畢竟對於使用者來說,吃得安心仍是其最在意的點。但隨著衛龍多元化佈局推進,OEM模式(代工廠模式) 已成為其發展之路上難以規避的存在。

透過對“衛龍食品旗艦店”中售賣產品生產商資訊查詢可知,除大面筋、魔芋爽、78°滷蛋、風吃海帶等相關產品為自有生產外,諸如烤麵筋、魚豆腐、魚丸、蟹棒、酸辣粉、小香腸等諸多產品均為代工廠生產,甚至連同為調味面製品的衛龍大辣片亦是如此。

辣條第一股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家依靠辣條的企業敲鐘上市之路

不得不承認的是,OEM代工模式雖有助於企業快速擴張,但很可能會因無法實現全面管控而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此前良品鋪子頻髮質量問題,已證明OEM代工模式並非長久之計。

此外根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2020年國內零食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零食市場已經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消費者從關注價格向更多地關注品質迴歸。

在此背景下,產品質量必然是未來各零食廠商新發力點,這也是衛龍多元化佈局後所必須面對的,而辣條長期以來“垃圾食品”標籤,早已成為其上市之路最大困擾之一。

| 上市之路,行之不易

口碑在商業競爭價值不言而喻,對於試圖上市的衛龍,提升口碑關鍵便是摘去“垃圾食品”標籤。但正如古話所言“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自2005年央視曝光產業亂象後,辣條便成為許多長輩眼中垃圾食品的代表。

根據新京報報道,2015至2017年5月,全國有超百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登上食藥監局黑名單,其中食品新增劑不合格為主要原因。

衛龍也未能倖免,因防腐劑問題被浙江、貴陽、山西、湖北、寧波、貴陽、山西、湖北等多省市監局、食藥監局點名,對此衛龍迴應表示其產品生產系遵照河南省地方標準,“合法合規”。

事實上,由於早期各地辣條標準不一,此類現象時有發生。正因如此,辣條在各地爭議不斷,更頻繁被相關部門點名,“垃圾食品”標籤也隨之而根深蒂固。根據福建某中學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98%的同學認為辣條中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成分。

這一觀念在2019年初達到新高峰。隨著315晚會舉行,辣條行業亂象遭曝光,辣條再次成為高鹽、高糖、高熱量、高刺激食品代表,“垃圾食品”標籤進一步加深。

辣條第一股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這家依靠辣條的企業敲鐘上市之路

同年,辣條“國標”出臺。此後辣條雖不會因地方標準不一遭受處罰,味道卻發生改變,巨頭衛龍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

一時間無論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抑或是B站、抖音等影片平臺,抱怨衛龍口味改變的聲音時有發生。

“衛龍已經不再‘衛龍’”大學生小李如是說“這兩年買衛龍,更多隻是情懷罷了,曾經的味道已然消失。我十分認可國標對辣條衛生安全的保障,也更希望企業能夠維持原來的味道,為我們保留童年的記憶”。

禍不單行,除口味改變外,由於依靠OEM代工模式進行多元化佈局,衛龍產品質量問題亦開始湧現。

在黑貓投訴平臺搜尋“衛龍”,其投訴原因多集中於存在蟲卵、塑膠及產品變質等。這對於試圖上市的衛龍,並不是個好訊息,畢竟已有前車之鑑。

2012年,來伊份便因多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被相關部門處罰,且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受此影響來伊份銷量驟減,導致證監會否決其IPO申請。直至2016年,來伊份才成功上市。

對於已踏上上市之路的衛龍,如不解決OEM代工模式引發的質量問題及摘除“垃圾食品”標籤,即便上市,衛龍“成龍”可能也只是劉衛平的奢望而已。

| 結語

不同於辣條市場,三萬億市場的零食領域,競爭更加激烈,衛龍想在其中達到“辣條界”的高度,絕非易事。

面對百草味、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企業早已站穩腳跟的零食市場環境,上市固然可為衛龍提供助力,使其有充足資金鞏固“辣條巨頭”地位和開展產品多元化佈局。

但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辣條“垃圾食品”和零食“健康食品”的發展趨勢顯得格格不入。而開展多元化佈局雖有助於尋找企業新增長曲線,卻往往是一場“持久戰”。

這樣看來,或許對衛龍來說,上市既是必然之選,也是無奈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