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經常浮出水面呼吸,在海里睡覺的時候,為什麼不會被憋死?

抹香鯨睡覺時,彷彿幾個巨大的浮木,豎著漂浮在水面之下,不知道的還以為它們在舉行某種儀式。要知道,鯨類採用這種方式睡覺,就意味著它們進入了深度睡眠,對過往的船隻不會有所反應,只有觸碰到船底時,它們才會有所察覺;水平緩慢遊動睡覺時,如果8米之內有船隻出沒的話,鯨類就會有所察覺。鯨類與我們一樣,同屬哺乳動物,並不是和魚一樣用腮呼吸,而是用肺,它們也長有鼻孔,只不過它們的鼻孔是在頭頂處,而不是在嘴巴前端,這使得鯨類能更好地適應海洋中的生活。

比如我們平時所見的鯨魚噴水,這其實就是鯨魚,浮上水面換氣的場景,噴的水並非是鯨魚鼻子內的水,而是溫水蒸氣遇冷後,凝結而成的水珠,鯨魚的鼻孔附近,長有一層肌皮瓣膜,使得鯨魚在潛水時,鼻孔能達到完全閉合的狀態,不至於被水嗆到。鯨魚的氣管已經與食道完成了分離,成為了兩個獨立的通道,並不會像我們一樣,氣管、食管相互連通,就算鼻子不通氣,也完全可以用嘴巴完成呼吸。並且鯨類浮上水面呼吸一次,就足以支撐它在海洋中,潛行很長一段時間。

就拿抹香鯨來說,深吸一口氣便可以在兩個小時內,下潛到兩千米深的海域,也不需要很長時間,比如體型較大的藍鯨,僅需幾秒鐘,便能完成一次換氣,為何鯨類能成為憋氣高手?難道是因為鯨類的肺很大,能夠交換更多的空氣,這種說法並不是完全準確,鯨類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以及肌肉中的肌紅蛋白,濃度要遠遠高於人類,血紅蛋白可以把空氣中的氧氣輸送給機體,反觀肌紅蛋白,則能幫助鯨類更好的儲存氧氣,等到機體需要時,再將氧氣釋放出來。

海洋哺乳動物在潛水時,它們的血液只會流向需要氧氣的心臟,大腦以及游泳肌肉等部位,其他器官都得挨個排隊等待著,鯨類對於二氧化碳的耐受性,要遠遠高於人類所能承受的水平,這便使得鯨類在海里睡覺時,不至於被憋死。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鯨豚類都是憋氣高手,比如寬吻海豚都就做不到長時間潛水,每隔十分鐘就得上浮到海面換一次氣,而且它們的大部分時間,還在睡眠中度過,這就意味著它們,並不是依靠極限憋氣來睡覺,而是採用單半球慢波睡眠,始終保持一半大腦清醒,一半大腦處於睡眠狀態,讓它能夠及時控制身體,完成換氣。

實際上,大部分海洋生物,睡眠時間都很短,就比如喜歡在海底睡覺的海牛,大約每隔10多分鐘,就會浮出水面換口氣,睡覺時喜歡把觸手都蜷縮起來,只留下兩隻觸手不停地擺動,假如受到外界干擾,它們便會立馬驚醒,而魚類因沒有眼瞼,被許多人誤以為,不用睡覺甚至佛教中的木魚,都是因為魚從不入睡,以此來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

但其實魚也是需要睡覺的,晚上當你關燈後,你就會發現,大多數魚都會停止遊動,只有個別的幾個,還在微微遊動,還有的直接就趴在了水底,這就是魚在睡覺,不過也有一些魚晚上不睡覺,白天睡覺,就比如鯰魚,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才出來捕食,還有南洋鸚嘴魚,它睡覺時比較有趣,會分泌一種非常特殊的膠狀物質,把自己包裹在裡面,那麼它們也會隨之醒來,與它們相比,我們睡覺可就簡單太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