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一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人的一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合理,有限度地去追求快樂。人生的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以及五蘊熾盛,總稱為“八苦”。

苦是人生的事實,不過正因為有苦,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求快樂,因此才有人說:“生命的目的,是追尋快樂。”雖然說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但必須先理清: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其實人類從出生開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樂,而是滿足慾望,例如對食物、安全等慾望的滿足,一旦慾望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感受。因此,“快樂”和“慾望”兩者間有絕對的關係。

在物質上追求快樂、滿足,應該是現代人共同的傾向,否則物質文明不會發展得那麼快。可是,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不禁令人懷疑,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維持長久?

適可而止的慾望,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合理、無止盡的慾望,就會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痛苦。

所以,人們表面上在追尋快樂,事實上卻也在追尋痛苦,因為所追求的快樂都要付出痛苦的代價,而且快樂不會是永久的真實,它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而且,享受快樂之後,又會回到痛苦的原點。所以,人生不過是從苦到樂、從樂到苦,一個永不間斷的迴圈而已。只是人們自我安慰,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樂,結果卻永遠陷於痛苦之中。

在人的生命構成中,心靈是最柔弱,也是最細膩的。如果不懂得呵護自己的心靈,就不可能求得快樂;而一且心靈得到關愛,就可以獲得無上的快樂,因為說到底,內心的快樂才是永遠的。

但是,修行的目的並不僅僅只為了自己追求快樂,而是為了幫助別人遠離痛苦、得到快樂。如果僅以追求快樂作為人生的目標,很可能會變成一個享樂主義者而有所偏差,更有可能適得其反地帶來痛苦。

因此,追求快樂只能說是一個起點,是人類共同的希望,不能誤以為追求快樂就是人生的最終目的,否則,僅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快樂,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痛苦。

而且,應該要有“不為一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當一切眾生都得到平安與快樂時,你才會真正地離苦得樂。

人活一世,如果心靈總是被自私、虛偽、貪婪、卑鄙、懶惰、悲觀、自卑等陰暗、不健康的理念所籠罩,那不論是富甲天下還是位及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樂。

但是如果心靈總能不斷地得到堅韌、頑強、刻苦、純樸、真誠、樂觀、自信之泉的灌溉,那即便是一貧如洗或是位卑如縷蟻,也可以求得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