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為何無法在開闊地帶生存?除了捕食難之外,還怕“被打”

很多人都知道老虎無法在開闊地帶上生存,但卻不知道背後的原因,其實除了狩獵難度大之外,還怕被襲擊。可能有人會說了:老虎作為百獸之王,成年之後就再也沒有天敵了,又有什麼動物敢襲擊它呢?

且順著本文看下去,本文將從多方面著重講解老虎在開闊地帶生存無力的原因。

老虎是一種具有高度移動性和顯著探索行為的貓科動物,自現代虎出現之後,由於彼時地球上超大型的猛獸已經相繼走向沒落了,所以缺乏了它們很快就從東亞擴散至亞洲大多數地區,但首先與高山遠洋,沒能走出亞洲。

那麼是不是真的就缺乏能讓老虎走出亞洲的生態廊道呢?其實不然,我們來分析下獅子的變化趨勢,作為一種體型、食性都與老虎差不多的貓科動物,它們可是從非洲走到了亞洲,並在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很長一段時間內,與老虎在多地存在同域分佈現象。

獅子起源於非洲之後,經過數次棲息地擴張,終於在距今2萬多年前由北非出發走出了非洲,它們先是向北佔領了南歐,接著東進來到了西亞、印度次大陸等地,經過漫長的物種演化過程,最終來到亞洲的這些獅子發展出了不一樣的形態,也形成了新的亞種。

由此可見,如果老虎沿著獅子擴散的老路,逆向行駛的話,是可以進入歐洲,甚至去到非洲的,可為何老虎卻沒有這樣做呢?這就與它們無法在開闊地帶上生存有關。

我們來觀察下獅子曾在亞洲的擴散路徑及分佈區域,會發現它們主要是沿著海岸線遷移的,這些地區的地勢都較為平坦,缺乏大型植被覆蓋,且定居之後也都是生活在開闊地帶,顯然老虎無法利用這型別的生態廊道作遷徙。

同理,獅子也無法透過老虎來到印度次大陸的生態廊道進入亞洲內陸地區。

伏擊型狩獵,對遮蔽物依賴大

老虎是高度獨居的貓科動物,日常的狩獵方式是伏擊型,即利用自身的偽裝色,以及岩石、樹木、草叢等物體進行遮擋,等獵物靠近自己的伏擊圈之後才發動攻擊,這種狩獵方式對遮蔽物的依賴很大,所以老虎必須生活在有茂密植被的地區裡,才能保證狩獵的成功率。

一旦老虎進入開闊地帶上活動,一覽無餘的地形會瞬間暴露自己,還沒發動攻擊,獵物就早已有所警覺,長此以往,捕不到獵物的老虎必然餓死。

老虎在開闊地帶上捕獲不到獵物的原因,還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上文介紹到老虎是高度獨居的貓科動物,僅在發情期配對的兩隻老虎才會短暫生活在一起。

但此時它們生活在一起多數時候也只是交配,並不太會聯合狩獵,只有帶著未成年小老虎的母虎,才會一家子合作狩獵,可這段時間很短,因為一年後小老虎就要長大離開了,所以對於老虎來說,捕獵還得靠自己。

得益於繁茂的草場,開闊地帶上能夠承載的獸群遠比森林地區大得多,所以開闊地帶上的有蹄類獵物,多以大群存在,獨居的老虎,很難拿下這類獵物。

依託森林環境,虎壓群狼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可不止生活著東北虎這一種猛獸,還有熊、遠東豹、猞猁、灰狼等等,但是猞猁太小、棕熊雜食、遠東豹主要分佈在東部山脈附近,與東北虎的生境重疊不多,所以嚴格來說,灰狼才是與東北虎競爭程度最大的捕食者。

杜倫大學及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一項在錫霍特山脈地區的生態研究資料顯示,東北虎和灰狼的最主要獵物都是野豬、狍子、馬鹿、駝鹿,而該研究區域裡佔東北虎飲食結構前三的獵物分別是馬鹿、野豬、狍子,佔灰狼飲食結構前三的獵物分別是馬鹿、獐子、野豬。基於食性分析,可想而知東北虎與灰狼的競爭有多激烈。

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老亞種,實力自然強勁,在森林地區裡面,狼群不是它的對手。科學家們研究了東北虎與灰狼種群發展的趨勢,發現:

在19世紀末以前,東北虎的數量較多,而整個棲息地內,狼群的發展一直處於極低的水平;進入20世紀之後,俄國大肆捕殺老虎,導致東北虎數量急劇下滑,此時灰狼的數量卻急劇上升;到了20世紀40年代,俄國東北虎數量處於歷史最低點,此時灰狼多到已經能威脅人類了,因此人們不得不捕殺了一定數量的狼;1947年起,俄國開始大力保護老虎,東北虎種群得以發展,數量持續上漲,此時人們觀察到灰狼的數量則急劇下滑;90年代過後,東北虎種群發展趨於穩定,而狼群的發展則停滯不前,數量也處於歷史低點。

由此可見,林中的老虎一直抑制著狼群的發展。

環境改變引起角色轉換,強勢方變弱勢

生活在北美地區的灰狼,是體型最大的一類灰狼,實力在所有灰狼種裡面,也是最強的,甚至能獵殺成年公野牛。可即便如此,在遇到棕熊奪食時,北美的灰狼往往選擇“拱手相送”。

一方面是因為北美的棕熊體型較大,實力也很強,數量不多的狼群,根本不是其對手。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棕熊多在森林地區活動,在這種環境下戰鬥,狼群很難發揮團隊優勢,一旦環境改變,到了開闊地帶,雙方角色則會發生轉換,原本強勢的一方,則會變成弱勢。

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動物學家們,長期駐紮在納利波基森林和帕齊爾森林裡面進行生態研究,其中他們就觀察到了狼群追捕棕熊的現象。

2021年1月13日,專家們在白俄羅斯中西部的納利波基森林裡發現了一些灰狼與棕熊的蹤跡,詳細研究之後發現,竟是5只狼組成的狼群在追捕一頭棕熊,棕熊在覓食的過程中被狼群發現了,於是遭到了狼群的追捕。根據現場蹤跡顯示,狼群一共截停了棕熊7次,多發生在開闊地帶,另外,棕熊也曾多次背靠雲杉樹等植物進行防禦。

就這樣在追追打打的過程中,棕熊最終逃到了3公里以外的雲杉林中,保全了性命,因為在森林中,棕熊能依託密林環境進行防禦,而狼群也無法發揮團隊進攻優勢。

根據白俄羅斯動物學家的描述,這頭被狼追捕的棕熊,體型不大也不小,說明不是體型較小的棕熊,而白俄羅斯森林的灰狼,則無法與北美灰狼相提並論。5只狼在開闊地帶就敢襲擊並打贏了棕熊,這與我國俗語“猛虎架不住群狼”的意思相近。

根據歷來東北虎捕食棕熊、熊殺虎的記載,老虎所捕食的棕熊多為幼熊、母熊,從未捕食過成年公棕熊,而棕熊所殺死的東北虎也多為幼虎、母虎,但有過殺死成年雄虎的例項。

另外,一項針對錫霍特-阿林保護區熊虎種間競爭關係的研究中,共記錄下了44起棕熊、東北虎的衝突事件,其中有12起是東北虎被棕熊殺死,有22起是棕熊被東北虎殺死,可見老虎的獵食能力更強,但戰鬥力與棕熊相仿,並沒擁有超越棕熊的實力。

類比過來,雖然在森林地區裡,老虎具有抑制狼群發展的實力,可一旦老虎來到開闊地帶上,將無法抵禦狼群的攻擊。綜合來看,老虎無法在開闊地帶上生存,除了捕食較難之外,還會面臨安全方面的威脅。

(關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動物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