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有一條彗星狀尾巴? 還可向地球傳送光束, 儘管肉眼並不看得見

近日,研究人員報道:

月球

有一條由數百萬個鈉原子構成的“

彗星

狀”尾巴。研究人員強調,月球有一條彗星狀尾巴?可以向整個地球傳送光束,但由鈉原子粒子構成的彗星狀尾巴卻是肉眼看不見的。根據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項研究,當月球表面受到太陽風、紫外線光子和隕石流星體的撞擊時,被撞擊釋放出來的原子在光壓力的推動下,在與太陽相對的面就會形成“長長的彗星狀尾巴”。

月球有一條彗星狀尾巴?還可向地球傳送光束,儘管肉眼並不看得見,波士頓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在他們的論文摘要中寫道:“在新月附近,這些原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並被‘聚焦’成密度增強的光束。”當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移動時,向下流動的結構的“光束”繞過藍色大理石的大氣層,並進入太空。

月球有一條彗星狀尾巴? 還可向地球傳送光束, 儘管肉眼並不看得見

點選載入圖片

儘管這條條彗星狀尾巴肉眼看不見——從月球表面反射的太陽光可能要明亮一百萬倍——但可以使用配備了濾光鏡的靈敏相機觀察到它,該濾光鏡根據鈉原子發出的橙色光進行調諧。1998年,地面光譜儀在月球稀薄的大氣中探測到鈉原子,而阿根廷萊昂西託國家公園(、天文臺的全天空成像儀收集的資料,揭示了月球形狀和亮度變化的細節。

例如,當月球出現在離地球最近的軌道點時,當月球在黃道以北,以及當月球出現大約5個小時後,光斑會變得更名亮。盧克·摩爾博士是波士頓大學的高階研究科學家,也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他告訴福克斯新聞,波士頓大學的成像科學實驗室擁有一個類似的全球網路,這對這項研究至關重要。

摩爾博士表示:“這個網路被證明是研究‘月球納斑’(SMS)的理想之選,也就是可以在新月附近看到的彗星狀尾巴,因為它們一直在運轉。因此,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瞭解來自一個站點的簡訊息的長期變化,但也有可能從多個觀測站同時看到月球的彗星狀尾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