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 - 雲上使用者如何靈活應用定製化網路服務

目前,全球範圍內,混合雲已成為企業用雲最希望採用的形式。根據Flexera釋出的【2021年雲計算市場發展狀態報告】,受訪企業中有92%的企業採用了多雲戰略,其中採用了混合雲戰略的企業佔比由58%上升至82%。根據 Gartner 統計,2015-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滲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3。2%,至2021年全球雲計算滲透率將上升至15。3%。

在前不久剛剛閉幕的2021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提出2021年阿里雲的發展方向,即為: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做好服務。致力於為政企提供量身打造的混合雲解決方案,從建好雲、管好雲、用好雲三大維度提供客戶視角的一體化雲平臺服務的阿里雲混合雲(Apsara Stack),在“做深基礎”、“做厚中臺”的同時,近期就“做強生態“、“做好服務”遞交了一份令政企客戶滿意的答卷。

阿里雲混合雲全新推出【開放網路服務平臺】(ONSP)

客戶痛點

在將傳統資料中心業務遷移上雲的過程中,如何將雲下基於不同業務場景和裝置角色靈活變化的網路配置基於雲上網路統一服務能力進行轉換。使用者及其業務架構通常會面臨諸多的挑戰,這些挑戰存在於應用遷移、資料遷移等諸多場景中。例如,在遷雲過程使用者通常會遇到:1)雲上IaaS提供的網路服務無法在短期內滿足使用者個性化需求。例如,在傳統資料中心下,使用者業務應用架構上依賴於負載均衡裝置提供的某個特性。業務遷移上雲後,使用者希望雲內負載均衡服務提供對等的能力,以減少對應用架構改造的工作量以及因此帶來的穩定性風險;2)出於異構部署、使用習慣或使用者技術棧等原因使用者希望在雲內支援三方網路服務。

面臨挑戰

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思路是透過手工部署相應網路裝置的虛擬化版本。但手工部署存在幾個問題:1)部署複雜度需要使用者具備較深的雲網絡基礎;2)高可靠性的缺失。手工部署的虛擬化裝置在故障檢測、故障隔離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能力支援,無法支撐生產環境下使用;3)分散式部署架構下,帶來的部署成本、管理和運維上的挑戰。手工部署模型下,虛擬網路裝置通常與應用部署在相同的VPC,不僅帶來部署成本上的增加,也為管理與運維提出了挑戰。

阿里雲應對方案

什麼是【開放網路服務平臺】?由阿里雲混合雲網絡技術團隊和阿里雲網絡產品團隊自主創新研發的【開放網路服務平臺】(簡稱:ONSP)構建在阿里雲飛天洛神網路系統上,實現了飛天洛神網路和三方網路生態的充分融合,從而優化了企業客戶生態服務的體驗,更好的幫助客戶遷雲上雲。

【開放網路服務平臺】是基於三方虛擬化網路裝置的網路服務,透過該平臺使用者可以輕鬆在雲上部署阿里生態合作伙伴的虛擬網路裝置。同時,【開放網路服務平臺】支援虛擬網路裝置叢集的高可用部署,支撐使用者可以繼續沿用傳統IDC的管理模型,實現虛擬網路裝置集中式部署,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時,簡化了運維和管理複雜性,為使用者提供更優的體驗。

ONSP核心功能

【開放網路服務平臺】核心元件主要包括虛擬網路裝置管理及網路功能虛擬化編排,架構如下圖所示:

一文讀懂 - 雲上使用者如何靈活應用定製化網路服務

在虛擬網路裝置管理上,【開放網路服務平臺】(ONSP)以標準化、模型化方式提供了虛擬網路裝置基礎生命週期管理,支援諸如虛擬網路裝置建立、銷燬、擴縮容、叢集初始化等。在資訊模型以及與VNFM元件互動上遵循ETSI MANO標準,同時內建通用的VNFM元件,支援廣泛的合作伙伴虛擬化網路裝置。在對VNF的元資料定義上,採用TOSCA資料建模描述語言進行說明,透過對VNF進行抽象和建模,在無需變更版本的情況下,可以支援不同生態合作伙伴不同型別的虛擬網路裝置。

在網路功能虛擬化編排上,ONSP內建了對使用者透明的開放網路服務端點(Open Network Service Endpoint,簡稱ONSe),業務流量透過該端點被引流至虛擬網路裝置叢集處理。使用者只需要更新VPC路由表指向該端點以完成上述引流的過程。業務流量以原始資料包形態進入虛擬網路裝置叢集,在虛擬網路裝置上進行業務處理後重新路由至目標裝置。

同時,ONSP在北向介面上透過一套通用的、開放的、可互操作的北向REST介面,實現與生態合作伙伴編排元件整合與融合,為使用者提供更優的服務體驗。在可靠性方面,ONSP支援多種型別的虛擬網路裝置叢集部署模型,例如主備模型、主主模型等。ONSP支援實時及週期性監測叢集業務單元健康狀態,並根據叢集的業務性質自定義failover措施,包括將故障業務單元隔離或重啟恢復等。在將故障業務單元隔離後,業務流量將不再往該單元傳送,直至使用者完成故障業務單元修復。

產品優勢

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將為使用者帶來:1)自動部署生態合作伙伴虛擬網路裝置在雲內高效自動化部署;使用者在業務遷雲的過程中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可實現將原有的負載均衡等網路配置對等遷移至雲上環境,而無需關注虛擬網路裝置複雜的部署邏輯、相容性等問題。2)安全可靠【開放網路服務平臺】支援虛擬網路裝置諸如主備、多主等叢集模型,叢集節點故障自動進行故障隔離或恢復,結合平臺提供的運維能力,可為使用者計劃中的變更提供業務連續性,也為計劃外的故障提供了優雅的恢復體驗。3)集中管理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使用者可以集中部署虛擬網路裝置,為分佈在多個VPC中的業務提供網路服務,避免了由於分散式部署帶來的部署成本、運維複雜度等的提升,同時保持了原有的管理邊界。4)高度開放在【開放網路服務平臺】上,生態合作伙伴虛擬網路裝置在滿足雲化網路裝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即可實現無侵入式接入,從技術上解決了虛擬網路裝置接入障礙,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選擇項。同時,生態合作伙伴或客戶自研的網路服務編排系統可透過平臺開放的北向REST介面與平臺實現深度整合,在提供一體化的管理運維體驗的同時,滿足更具定製化的需求。

生態合作伙伴

當前已經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認證的生態合作伙伴虛擬網路裝置有:

一文讀懂 - 雲上使用者如何靈活應用定製化網路服務

【開放網路服務平臺】透過標準、開放的技術,“做強生態”的決心持續打造網路服務生態環境,更多生態合作伙伴透過認證的虛擬網路裝置將陸續推出。

典型應用場景

Case 1: 業務依賴高階負載均衡

一文讀懂 - 雲上使用者如何靈活應用定製化網路服務

圖表 1業務依賴高階負載均衡

在該案例中,使用者的需求有二:一是應用架構線上下執行依賴於負載均衡某個特性,在遷移到雲上時使用者希望保持原有應用架構;其二是需要實現使用者的自研應用或服務共享給多個服務使用方。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使用者在三方虛擬裝置VPC中集中式部署負載均衡的虛擬化版本,透過多例項的方式為多個服務使用方提供負載均衡服務,多個負載均衡例項可以共享或獨佔vLB網路服務叢集。應用在遷移上雲後無需為原有的依賴對應用進行改造。在沒有【開放網路服務平臺】的時候,為實現服務的共享,通常需要將服務使用方和服務提供方透過高速通道等方式實現互通,給管理帶來複雜度的同時加大了安全風險。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服務提供方VPC和服務使用方VPC可以實現網路的封閉。

Case 2:邊界防護及NAT服務

一文讀懂 - 雲上使用者如何靈活應用定製化網路服務

圖表 2邊界防護與NAT服務

在該案例中,使用者透過集中式部署vFW網路服務叢集,可以提供VPC到IDC的NAT服務,同時實現VPC到VPC或VPC到IDC的邊界安全防護。以VPC到IDC的NAT需求為例,由於使用者IDC通常先於私有云建設,其地址規劃等已是既成事實無法變更。在使用者業務逐漸遷移至雲內的背景下,將長期存在IDC與雲內VPC互通的需求。通常來說,透過專線打通IDC與雲內VPC的地址空間,前提要求是IDC與雲內VPC地址空間不衝突。為解決IDC與雲內VPC地址衝突的問題,可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部署vFW網路服務叢集,在保持網路地址空間獨立的同時,實現雲內VPC與IDC的互通。

Case 3:租戶流量映象與分析

一文讀懂 - 雲上使用者如何靈活應用定製化網路服務

圖表 3租戶流量映象與分析

在該案例中,使用者透過【開放網路服務平臺】部署生態合作伙伴的NPM虛擬裝置,採集和分析客戶業務ECS流量,實現租戶側ECS流量視覺化,加速網路故障定位,提升業務可用性。在該方案中,生態合作伙伴的NPM虛擬裝置包含控制器節點和資料節點。控制器節點採用主備部署模型;資料節點叢集以Active/Active模型部署,節點數量按需部署。一個控制器叢集可以管理多個數據節點叢集。

未來如何演進

阿里雲混合雲【開放網路服務平臺】將作為企業版v3。14。0新增重要產品功能於近期正式推出。未來,【開放網路服務平臺】將在開放性上持續迭代與創新,在支援更為廣泛的生態合作伙伴接入的同時,將透過開放和可互操作性的北向REST介面同生態合作伙伴或客戶自研的網路服務編排系統整合,進而在易用性等方面為使用者提供更優的體驗。同時,阿里雲混合雲【開放網路服務平臺】將持續打造平臺能力,在運維監控上將支援生態合作伙伴虛擬網路裝置執行狀態的集中監控;在可靠性上,將進一步透過資料面技術提升虛擬網路裝置故障感知能力,並將感知與業務流量編排聯動,提升故障隔離與恢復的實效性;在業務場景上,將透過支援更為靈活的部署形態從而滿足更為豐富業務場景訴求。

隨著使用者關鍵業務持續上雲,雲計算的發展趨勢將是越來越開放,封閉的技術無法滿足使用者的多樣性、差異性需求。阿里雲混合雲在“做深基礎“、“做厚中臺“的基礎上,將堅持秉承“做強生態“、”做好服務”的理念,持續透過開放、標準的互操作性打造好網路服務這一既傳統而又嶄新領域的生態,聯合業內頭部廠商共同為客戶做好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