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母親竟然存在“心率”:每2700萬年搏動一下

在過去的2。6億年裡,恐龍來了又走,潘吉亞大陸分裂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洲陸和島嶼,人類迅速而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

但是萬物生滅,滄海桑田,都不能在母神蓋亞的心中泛起一絲波瀾——最新研究表明,我們的星球每隔2700萬年左右才有一次緩慢、穩定的地質活動 “心跳”。

這種叢集地質事件的心率搏動——包括火山活動、大規模滅絕、板塊重組和海平面上升——令人難以置信的緩慢,是一個2750萬年的災難性起伏的週期。但幸運的是,研究小組指出,在下一次‘搏動’之前,我們還有2000萬年。

“許多地質學家認為,地質事件在時間上是隨機的。”紐約大學地質學家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ichael Rampino說,“但是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統計學證據,表明這些地質事件是相關的。”

該研究小組分析了過去2。6億年來89個廣為人知的地質事件的時間節點。

正如你從下圖中看到的,超8個世界級事件在地質學上的小時間跨度中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災難性的 “律動”。

大地母親竟然存在“心率”:每2700萬年搏動一下

(Rampino等人,地球科學前沿,2021)

“這些事件包括海洋和非海洋生物滅絕的時間,主要的海洋缺氧事件,大陸洪水——玄武岩噴發,海平面波動,全球板塊內岩漿運動的衝擊,以及海底擴張速度和板塊重組的變化時間。”該團隊在論文中寫道。

“我們的結果表明,全球地質事件通常是相互關聯的,而且似乎是以集束脈衝的形式出現的,有一個潛在的約2750萬年的週期。”

地質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調查地質事件的潛在週期。早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那個時代的科學家曾提出地質記錄有一個3000萬年的週期,而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人員使用當時記錄最好的地質“檔案”,確定 “脈衝”之間的時間跨度範圍為2620萬年至3060萬年。

現在,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2750萬年正符合我們的預期。去年年底同一作者的另一研究表明,這個2750萬年的標誌也是大規模滅絕發生的週期。

“這篇論文相當不錯,但我認為探討這一現象的更好的論文是[Muller和Dutkiewicz的2018年論文],”來自阿德萊德大學的構造地質學家Alan Collins告訴ScienceAlert,他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2018年的論文由悉尼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撰寫,分析了地球的碳迴圈和板塊構造,也得出迴圈週期約為2600萬年的結論。

Collins解釋說,在最新的研究中,選取的許多地質事件有因果關係——意味著一個直接導致另一個,因此89個事件中的一些是相關的:例如,缺氧事件導致海洋滅絕。

“當然話說回來,這種2600-3000萬年的週期性似乎確實是真實的,也不清楚它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蘭皮諾和他的團隊的其他研究表明,彗星撞擊可能是原因,一位太空研究人員甚至認為至今未知的第十行星也是原因。

但是,如果地球真的存在地質事件 “心率”,它可能就是源於內部的機制。

“這些構造和氣候變化的週期性脈衝可能是與板塊構造和地幔羽流動力學有關的地球物理過程的結果,或者可能是與地球在太陽系和銀河系中的運動有關的天文週期。”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地球科學前沿》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