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嘲笑是廢橋,港珠澳大橋耗資千億,真的是“面子工程”嗎?

港珠澳大橋,耗時9年建成,壽命大概120年,是全球最長,修建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被稱為世紀大橋。此橋於2018年10月23日通車,對我國來說意義重大,體現了我國強悍的基建能力,世界都為之驚豔。大橋修建耗資千億,剛開始修建,就備受大家期待,大橋連線港珠澳三地,給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開車透過大橋,用時也縮減了。

外國人嘲笑是廢橋,港珠澳大橋耗資千億,真的是“面子工程”嗎?

國內都沒什麼爭議,外國卻議論紛紛,稱大橋耗資巨大,工程複雜,建成了卻使用率很小,更有甚者,稱這是一座廢橋。只是為了秀實力嗎?當然不是。如今,在各項現實資料面前,這些說法都不攻自破了。

對此相關人士表示,當初決策的時候,有兩個原因,一,香港手裡有錢,決心搞一些大專案投資。二,內地高估了這裡的經濟發展速度,誤判了珠三角的經濟格局。08年後,情況都變了。說大橋不能通車,面子工程,都很無厘頭,說法站不住腳。內地和港澳有許多習慣,存在區別。但是,這些並不能造成“有橋不能通車”的情況。

外國人嘲笑是廢橋,港珠澳大橋耗資千億,真的是“面子工程”嗎?

從如今發展來看,大橋的建造,並不是無用功,而是城市發展的切實需求,給重塑港珠澳提供了空間,擴充套件了區域融合發展的可能。不管是橋還是路,都是便利交通,促進聯絡的,各地車輛透過該橋,完全可以暢通無阻。隨著社會進步,內地交通基建的發展迅猛,能促成G94成環,G4成線,構成了貫通全國的交通體系。

外國人嘲笑是廢橋,港珠澳大橋耗資千億,真的是“面子工程”嗎?

我國建橋的初衷,是便於三地居民往來,大橋連線三地,為兩岸提供便利,互相促進發展,加深兩岸聯絡,國際角度來講,大橋體現了我國的創造力,強悍的基建能力,海底四十多米處,深管隧道,長6。7公里,是全球最長。我國靠自己,攻堅克難,實現了這個艱苦的任務,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打了基礎,未來,大橋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港珠澳三地的汽車可以隨意通行,那時候三地來往密切,大橋的作用和意義,就非常明顯了,肯定會熱鬧非凡。

大橋建成這麼久,人們卻極少從橋上通行,大橋由港珠澳共同出資建造,大家都很重視,大橋投資很大,通車的過路費很高,人們認為不是很方便,大橋兩端的交通量,並不大,沒有那麼大。三地的人口數量,不及深圳的一半。

外國人嘲笑是廢橋,港珠澳大橋耗資千億,真的是“面子工程”嗎?

另外,要從該橋通行,需要持有港澳通行證,通行車輛得是港澳地區的牌照,內地人辦理港澳地區牌照,流程麻煩,不好辦。港澳的交通規則,和大陸也不一樣,香港車輛的駕駛位,在右邊,靠左行駛。到了香港,車輛都得按照這樣的交規來,內地司機一下子是適應不過來的,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很多人覺得麻煩,就不從大橋通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