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作為一名數碼愛好者,幾乎每一個手機品牌推出新品的時候,很常會親自買一部,或者是從朋友身邊借一臺,或者是到實體店親自體驗。當我用的手機越來越多之後,我發現一個特點,有的時候真的不要太在意“手機配置”。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我以前也是一個噴子,喜歡吐槽一部手機的配置很差,都賣兩三千了,還不給配置UFS 3。x、驍龍8系處理器,看看別人的手機價效比多高,配置直接堆滿。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但你玩的手機足夠多了以後,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往往那種網上批評它配置差的手機,質感反而是優於“堆料機”的。邊框打磨的細節、整機的握持感、後蓋的紋理細節以及良品率,都要好於“堆料機”。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其實,我們站在手機制造商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同樣的價錢之下,你追求配置,那我可以把配置給你堆得滿滿的,但是我總要養活員工,那製造商們就可以選擇在組裝人工、邊框材質、後蓋工藝直接套用落伍的技術,把組裝環節的成本壓縮,彌補配置上面的“堆料需求”。

簡單理解,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一分錢一分貨,絕對是不變的道理。真指望哪款手機給你很高的價效比,這完全是不現實的事情。我以前用過一款很高性價比的手機,卻換了三四次,因為每一臺都有瑕疵,要麼就是攝像頭組裝不對位、要麼就是機器的後蓋與中框不貼合,或是用了半年時間,機器就出現許多問題。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想要花兩三千,就買到像iPhone一樣的配置和工藝,完全是不可能的。iPhone 12首發價就要6000多,高溢價的空間,讓iPhone可以做到更均衡的最佳化,所以它罵名自然也就比國產千元機要少得多。

其實也有很多國產手機在為質感下功夫,比如vivo的S9、OPPO的Reno6、華為的Nova8、榮耀的50或者是魅族的18。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這些機型顯然就不是“堆料機”,但是你真的擁有真機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的質感,確實是優於他們子品牌或是入門系列的“堆料機”的質感要好太多了。

當我去向網友推薦像OPPO Reno6 Pro、華為Nova8 Pro這些機型時,我總會被評論區說什麼推薦“高價低配”的機器。拜託,手機真的一分錢一分貨,真心去體驗過真機,用一用感受一下,或者用個兩三年“質感機”和“堆料機”去對比,你會發現走品質路線的手機,會讓你在生活中用起來更舒暢。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在較低售價的機型中,選擇在配置下功夫的手機,必然質感會妥協;選擇對質感下功夫的手機,必然會對配置妥協。這是我用過上百款手機得出的結論,不要太在意手機配置,有時候往往用了兩三年之後,才發現“堆料機”的坑反而更多。

“價效比”其實是一個坑, 好用的手機哪能只看配置?

點選載入圖片

別再說“高價低配”、“價效比”這些詞了。都2021年了,配置如何,一查就知,但是質感,是無法量化的,只有體驗了,才知道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