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本章,我們在基於本模型假說條件下,討論下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本模型假說下原子結構的關係。內容可能稍多,需要大家的耐心。

先宣告一下,本章關於基本粒子的許多概念描述,凡打有雙引號的,均搬運於百度百科相關詞條,下不累述。

先看看現代粒子物理學中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數量:

中微子

:共6種;

電子:共6種;

夸克:共36種;

膠子有8種;

光子只有1種;

W及Z玻色子有3種;

希格斯粒子只有1種。

共計61種。

如果加上仍未找到的理論中的引力子,則共計62中。詳見百度百科。

為方便理解和對比,我們從最小最簡單的粒子說起:

中微子

粒子物理:

“中微子,又譯作微中子,是輕子的一種,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號希臘字母v表示。

中微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自旋為1/2,質量非常輕(有的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科學界從預言它的存在到發現它,用了20多年的時間。

原子軌道(原子核的核外電子運動軌道),是電子冠狀二十面體的結構特徵和強磁弦體的正四面體結構特徵共同限定的。”

物理大統一模型:

中微子大約消耗了10%的電子外顯電量,即中微子外顯的磁力是電子外顯電量磁力的10%。由於中微子是在電子冠狀二十面體內生成且高速運動的,所以其外顯電量相當於一個電單極子外顯電量的10%,而不是20個電單極子外顯電量的10%。

中微子是由正反以太球密集堆疊而成的類富勒烯球狀結構。由於富勒烯結構連線點相對於質心半徑的均勻性和不對稱性,當其五邊形或奇數正多邊形的連線點多出的一個連線點均外顯正物質屬性時,其為電子中微子,反之則為正電子中微子。

中微子半徑:r中=8。68×10-24 m

中微子體積:V中=2。74×10-69 m3

中微子密度:ρ中=2。70×1033 kg/m3

電子半徑與中微子半徑的比值:r電/r微=57。62

將以上得出的中微子質量與電子質量進行比較,得出

中微子質量與電子質量比=m微/m電=8。11×10-6。

中微子和電子冠狀二十面體構成一個動態穩定的電磁波儲存和發射器,並在原子核的核外執行軌道限定下發生躍遷,使得電磁波能夠以量子化的能量形式被接收和傳送,從而產生光的量子化效應。

當傳遞給電子系統的能量不足以使電子發生軌道躍遷時,將以電子系統的內能形式被電子儲存或釋放。這種模式下被吸收或釋放的電磁波是連續的,只不過其能量很低,很難被探測到。

換句話說,中微子是宇宙產生量子化的電磁波的極重要的物質媒介,如果沒有中微子,這個世界就沒有量子化的光,沒有量子化的光或電磁波,就不會產生智慧生命。因此,中微子是智慧生命得以產生的基礎物質,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宇宙流浪漢。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23 正電子中微子結構示意圖

6種中微子,只是相應的正負電子中具有不同自旋和繞旋速度,因而具有不同的外顯傾向力的中微子而已。

電子

粒子物理:

“電子 (Electron),是最早發現的基本粒子,帶負電,電量為1。602176634×10-19庫侖,是電量的最小單元,質量為9。10956×10-31kg,常用符號e表示。1897年由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一切原子都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運動的若干電子組成。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如金屬導線中的電流。利用電場和磁場,能按照需要控制電子的運動(在固體、真空中),從而製造出各種電子儀器和元件,如各種電子管、電子顯微鏡等。電子的波動性於1927年由晶體衍射實驗得到證實。”

物理大統一模型:

電子由電子冠狀二十面體和中微子構成,中微子被磁禁錮與電子冠狀二十面體的正二十面體內切球內,是一個動態穩定的電磁波儲存和發射器,並在原子核的核外執行軌道限定下發生躍遷,使得電磁波能夠以量子化的能量形式被接收和傳送,從而產生光的量子化效應。

當電磁波能量不足以使電子改變軌道時,將以電子系統的內能形式被電子儲存或釋放。

由於電子的特殊結構及其外顯磁力的不均勻和不對稱性,當其處於均勻穩恆磁場內時,其總體正反物質在靜止狀態下產生的傾向力大小均等,方向相反,所以不會產生進動,但是會產生自轉內能的改變,只是該變化量很小而常備忽略。

當電子有自旋時,其正反物質傾向力在自轉平面內和自轉軸方向上發生扭曲變化,且扭曲程度不一致,從而產生進動效應。並且,由於電子內部還有一箇中微子在做三維繞轉和自轉運動,因此電子運動表現出複雜的螺旋進動現象,其曲線應為螺旋線形曲線運動。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52 電子實物模型圖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29 帶磁力線示意的正負電子冠狀二十面體實物模型圖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43 自由電子螺旋進動軌跡示意圖

當一個自由電子在以太時空內執行時,其軌跡因電子冠狀二十面體和中微子的相互作用及其與以太時空萬有作用力作用,也會產生週期性螺旋運動軌跡。

電子、μ子和τ子及其反粒子共6中,只是因電子繞原子核的軌道不同,相應的具有不同自旋和繞旋速度,因而具有不同的外顯傾向力的電子而已。

夸克

粒子物理:

“夸克(英語:quark)是一種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

強子

。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裡面找到。基於這個原因,我們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間接的來自對強子的觀測。

……

夸克的電荷值為分數—基本電荷的+2⁄3倍或-1⁄3倍,隨味而定。……

自旋是基本粒子的一種內稟特性,它的方向是一個重要的自由度。……

夸克只能透過弱相互作用,由一種味轉變成另一種味。弱相互作用是粒子物理學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它的發現原於對原子核β衰變的研究。任何上型的夸克(上、粲及頂夸克)都可以透過吸收或釋放一W玻色子而變成下型的夸克(下、奇及底夸克),反之亦然。這種變味機制正是導致β衰變這種放射過程的原因:在β衰變中,一箇中子(n)“分裂”成一個質子(p)、一個`電子(e)及一個反電子中微子(`νe)。在β衰變發生時,中子(udd)內的一個下夸克在釋放一個虛W玻色子後,隨即衰變成一個上夸克,於是中子就變成了質子(uud)。隨後W玻色子衰變成一個電子及一個反電子中微子。……”

物理大統一模型:

如果我們人為定義A型強磁弦體類似於質子結構,B型強磁弦體類似於中子結構的話,可以得到和現代粒子物理學近似的粒子結構。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由圖可見:左端類似於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合而成的質子,右端類似於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合而中子。

夸克變味就是兩個強磁弦體因外力作用而改變磁力閉環結合面的一種物理現象。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55 實心中子實物模型圖(帶磁力線方向示意)

兩種構型的磁弦體均有兩個磁力閉環面,兩個磁力開環面。

當強磁弦體繞質心自轉時,由於強磁弦體固定的邊長,在三維空間中形成一層層的強弱有別的週期性的磁場圈,這就是原子核核外電子軌道形成的結構根源。

上圖可見,雖然A和B兩種構型的強磁弦體僅有1/6的不同,但其外顯的磁力線卻剛好是正反對稱的,而同類型的中子的磁力線分佈和走向卻不對稱,因此兩個同一型別的空穴中子以面面結合的形式結合在一起時,不能得到完整的磁力閉環面,只有A型空穴中子和B型空穴中子相互結合時,能得到完整的磁力閉環面。

因不瞭解詳細細節,所以不知道粒子物理是怎麼將質子和中子中的夸克共區分為36中夸克的,但是,根據本模型假說,粒子物理想表達的意思具有不同自旋和繞旋速度,因而具有不同外顯傾向力且有相對穩定的狀態的質子和中子。

其它基本粒子

粒子物理:

子-強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為1,有8種

光子

-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為1,只有1種

W及Z玻色子

-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為1,有3種

希格斯粒子

- 引導規範群的自發對稱性破缺,與費米子有湯川耦合,亦是慣性質量的源頭。”

物理大統一模型:

膠子:不存在。強相互作用力是強磁弦體面面結合的作用力。因結合面不同,而外顯出不同傾向力,因此,強相互作用力可有兩個數值。一個數值關於磁力閉環面的結合力,一個是關於磁力開環面的結合力,還有若干個處於多核子組合中的大小不同的結合力。因此,強相互作用力沒有固定常數值。

光子:

原子之間的間接相互作用力的媒介,但只是純粹的能量波,是一種機械波,其產生原理與聲波相同。

W及Z玻色子

:不存在。弱相互作用是強磁弦體組合為多核子系統時,因正四面體結構不能形成完整的正五邊形和圓球,從而導致內部有缺陷,在破缺處容易分裂的一種現象。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65 氦5原子核模型圖

如上圖所見,採用五個磁弦體面面組合的原子核結構,外形很像一個圓,然而該圓形卻並不是真正的圓,按360°的圓周角計算,其中有7。3561°的缺口,破缺率為2。0434%。

對於一個原子核是否容易衰變分裂,取決於是否滿足如下四個基本規則:

第一,A和B兩種構型的強磁弦體是否形成同構相斥異構相吸效應;

第二,組合結構是否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外顯磁力最低原理);

第三,被禁錮在磁力閉環結合面的負電子是否具有運動對稱性;

第四,對於存在完整性缺口的原子核,處於其缺口處的核子是否結合有至少一個除顫子。

希格斯粒子:

不存在。質子和中子的對稱性破缺源於A型強磁弦體和B型強磁弦體的不完全對稱,其不完全對稱度為1/6。原子的對稱性破缺,或者說是宇稱不守恆,則源於原子核外顯磁力的不對稱性。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圖72 鋰7原子核模型圖

如上圖例,因鋰7原子核結構的不規則和不對稱性,顯然將鋰7做右旋或左旋,如果自旋速度足夠大,導致其裂變,其裂變放射出的電子數量和電子角度自然是不一樣的。

……

意猶未盡,畫個簡單圖示,標明除引力外的作用力在本模型中的位置。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大統一模型粒子關係

點選載入圖片

至於萬有作用力,以及反覆說過了是正反磁力之間的動態指南針效應結果,次不累述。

今天的培訓有點累,文字搬運工作也難做啊。

——物理大統一模型雜談五十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