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學生都會的作品,卻在近些年來頻頻引起爭論。很多現代人認為,此詩看上去平平無奇,寫得既直白、又簡單,完全不理解為何會被當成“神作”。

筆者也曾在詩迷圈,做過一項這樣的問卷:如果《靜夜思》不是李白寫的,您認為它還能如此出名嗎?遺憾的是,有超過50%的詩迷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他們認為,是李白的名氣給了《靜夜思》一定的加持。

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點選載入圖片

難道它真的被高估了嗎?或者我們可以看一看古人的評價:

《批點唐詩正聲》一書認為,李白之所以會寫得這麼簡單,是要追求一種洗盡鉛華之美。因此認為那些“老練著意作,反不及此”。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範德機稱此詩是:含糊則有餘味。《唐詩別裁》稱此詩是“雖說叫卻說不盡”。

總之,在古人看來李白此詩有一種說不盡的韻味在裡頭。

說實話,年少時筆者對古人的這些看法,挺不以為然。總覺得,一首真正的好詩,肯定不能是3歲孩子都能看得懂的,總得有點兒很高階的詞彙。直到,後來偶然間看到幾首現當代詩人仿寫的作品,筆者才覺得:李白是真的牛。或許,這就叫做:沒有對比,就不知他有多優秀。

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點選載入圖片

在眾多仿寫裡,最出名的應該是現代文壇巨匠郭沫若的作品。郭老的文壇地位咱們都知道,特別是在詩歌領域,他是白話詩的領軍人物之一。其詩集《女神》,更是令人讚歎。

郭老年輕時曾在外留學,對故土的思念常常讓他夜不能寐。在一個深夜裡,他和李白當年一樣,看著天上的那輪圓月,內心被鄉愁縈繞。於是,他模仿李白詩的意境寫下了一首白話版,大家且看全詩: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點選載入圖片

何以斷定郭沫若是在仿寫?

首先,李白詩裡共有5個重要意象:夜、月、霧、故鄉、思鄉之人。而在郭沫若的詩裡,這5個意象都包括了。雖然外加了松林、村莊、白雲等,但主體意象仍然是這5個。

其次,表達方法挺像。李白是借月光寫鄉愁,意指不管身處何處,明月都能寄託人的思鄉。郭沫若詩裡明月,作用也是一樣,只是刻意用了鮫人望月,來代替李白式的直抒胸臆。

把郭老此作放在現代詩圈裡,它肯定是上乘作品。意境上,優美自然;語言上,也頗為清麗,這是郭老寫詩的一貫特點。

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點選載入圖片

然而,與李白詩一比,其缺點其實也挺明顯:

一來,另加的這幾個意象,本身的渲染較刻意。比如最後一句寫鮫人對月流珠,前面根本沒有關於它的鋪墊,直接加上去後,難免顯然生硬和突兀。

二來,寫詩其實也是講究“轉場”的,這一點跟導演拍電影是一樣的。郭老這首詩在轉場上,還是有一定可提升空間的。比如從“松林”轉到“白雲”,由“天河”再轉到“海霧”,都過度得不夠自然。

三來,讀來真的不算朗朗上口。當然,這是現代詩的普通存在的問題,也是古典詩詞受歡迎的原因。這個“鍋”是現代詩的,不是郭老的。

分析出以上3點,就會發現李白是真的牛。

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點選載入圖片

在他這20個字裡,完全沒有郭老詩的這3個問題。每一個意象本身之間,都是有聯絡的。明月是皎潔的,因此才會讓詩人覺得是地上的霜。抬頭看著明月,低頭思念故鄉,抬頭和低頭的動作,本身就是銜接詞,“轉場”也堪稱漂亮。至於讀起來的順口程度,自然也就不用筆者多說了。

多年來,《靜夜思》都因寫得過於直白、簡單,被不少人質疑。筆者個人覺得,這是現代人品詩的一個誤區。

要知道,當年白居易為了把詩寫得直白一點,每每有大作,必念給不太懂文學的老婦人聽。如果對方聽不懂,他就一改再改。由此可見,現代人寫詩喜歡“裝”得文鄒鄒的,但唐代的詩人們卻不屑於此。

讀過郭沫若模仿《靜夜思》寫下的詩, 我不得不承認: 李白是真的牛

點選載入圖片

對他們來說,能用最普通的字句,寫出最打動人心的詩篇,才是至高追求,這就像是金庸武俠裡的至高境界:無招勝有招。

最後,針對白話詩經常被寫得雲裡霧裡這一現象,筆者也想勸一勸現代詩人們:本真一點、簡潔一點,或者會更好。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