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 慈禧離不開他, 光緒帝感謝他, 珍妃死前喊他 , 到底有什麼好?

中國古代,宦官是服務於皇上的一種官職,因此朝中上下都把宦官當成是皇帝身邊親近的人,同時也會在朝中進行七嘴八舌的議論。這樣的官職在利弊上總結來說:

做得好,會得到皇帝賞識,被百官唾棄;做不好,會被皇帝唾棄,同時又被百官唾棄。

李蓮英

,就是這宦官群體中典型的一個,傳說,他有三大絕活,讓慈禧、光緒皇帝和

珍妃

都離不開他,這是怎麼回事呢?

李蓮英, 慈禧離不開他, 光緒帝感謝他, 珍妃死前喊他 , 到底有什麼好?

點選載入圖片

《晚清民國》中,講到了一段李蓮英跟慈禧的真實關係:太后臥室可自由出入,三大絕活無人可代!那麼究竟是什麼絕活呢?其實很簡單,

只是手、口和眼的絕活。

先拿手來說,李蓮英的手生的很普通,可是心細的他留意到

慈禧太后

非常注重頭型,李蓮英於是就在後宮中日夜沿學如何梳頭,

最終梳頭得道,他的梳頭手法也有了兩大優勢:一是梳的好看;二是不掉頭髮。最終他憑藉一手梳頭的巧藝,得到了慈禧的重用。

再者來說就是口和眼,李蓮英經常給太后梳頭,也就自然沒少私下裡練習。

李蓮英, 慈禧離不開他, 光緒帝感謝他, 珍妃死前喊他 , 到底有什麼好?

點選載入圖片

他先是自己去聽評書,然後在腦子裡過一遍,回來後說給慈禧太后聽,李蓮英說這些話的時候可是聲情並茂,甚至還加進去口技和神色,這樣一來就把慈禧逗得哈哈大笑。這樣的嘴活和眼力勁,試問又有誰能做到呢?這樣一來,

李蓮英就被人稱為“小篦李”,這個稱號宮裡宮外都知曉,甚至他在遭到彈劾時,奏章裡也是把李蓮英稱作“小篦李”。

人緣極好的“佛見喜”

《宮女談往錄》中有句話:“宮裡的行話叫“兜水不漏”,讓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歡。”

李蓮英, 慈禧離不開他, 光緒帝感謝他, 珍妃死前喊他 , 到底有什麼好?

點選載入圖片

李蓮英就被稱為“佛見喜”,主要表揚他處處周到,人人滿意。拿李蓮英的一個典故來說,這個故事發生在大年三十那天,在民間的這天,老百姓會包上硬幣,誰吃到就是有福,這樣的習俗皇宮也有,不過是硬幣變成了元寶,又有一個不同的是,宮裡有一個“潛規矩”:

不管多少人一起吃,一定要把這元寶餃子盛給慈禧太后。

光緒帝

百般愛護

光緒帝起初被抱入宮的時候才剛剛4歲,可以說是李蓮英看著他長大的,兩個人的關係一直就特別好,光緒帝也很是依靠他。後來光緒帝成年後有了自己的想法,發動了

“百日維新”運動,

跟慈禧太后鬧僵了,但從慈禧的心中,還是不願意搞成這樣,李蓮英就藉機從中調和緩解,讓他們母子二人相互都心存親情,自始至終都沒有撕破臉,造成產生兵刃相向的局面。

有著“老好人”之稱的李蓮英,在珍妃的心中有一個衡量的標準,那就是把李蓮英和把她投井的宦官崔玉貴相比。在珍妃看來,崔玉貴這個人,沒有李蓮英受寵幸,也完全不明白人情世故,為人老實憨厚,不懂李蓮英和自己的親密關係,因此他遠遠不如李蓮英的聰敏和圓滑。於是當珍妃在將要被投井的時候,她沒有選擇去勸作為具體操作人的崔玉貴,而是選擇了老練而聰明的舊交李蓮英,

珍妃到臨死之前也仍然依賴著李蓮英。

李蓮英雖然是慈禧老佛爺跟前言聽計從的大紅人,可他在處事上仍然圓滑,在辦事上仍然細緻入微,

他也總是儘量替人美言遮蓋,在宮內宮外的人犯錯的時候也盡力挽回,曲意迴護,

所以幾乎是人人對他都有好感,也有很多人也誇小李子是個“溢美隱惡”的好人,由此可見,李蓮英的人緣有多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蓮英死後,

曾經被他給予過幫助的隆裕皇后,為了報答他,更是斥巨資厚葬了他。

最後我們一定要有很多嫻熟出眾的技能,俗話說的好:

技多不壓身。

李蓮英, 慈禧離不開他, 光緒帝感謝他, 珍妃死前喊他 , 到底有什麼好?

點選載入圖片

我們只要在我們擅長的地方嶄露頭角,我們就一定能勢如破竹的前行,同時如果我們沒有出類拔萃的技能,

在適當的時候及時進行充電

也是很好的選擇,這能讓我們像李蓮英一樣後來居上,去很好的展現自己,贏得很好的賞識和機遇,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收穫到更坦蕩的前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