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聽說,手機行業來了一群炮灰?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近日,一位活躍於上個時代的智慧手機品牌突然“詐屍”。@Letv釋出兩張“諜照”,並附上#

樂視

新品手機曝光#話題。結合樂視9月19日將舉辦的生態營銷活動,新機S1大機率會在當天正式釋出。

無獨有偶,

TCL

近期透過旗下

雷鳥

品牌重返手機市場。再向前推,格力董小姐表態手機業務會繼續做下去,又宣稱日後將接入鴻蒙生態,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了名存實亡的格力大鬆手機。

更巧的是,樂視S1、雷鳥FF1和格力大松,三者都是那種被友商競品吊著打的差生。所以,面對重返戰場的他們,圍觀群眾投來了關愛炮灰的目光:正值行業嚴重內卷,毫無競爭力的迴歸之作扔進機海,99。99%的可能是死路一條。那為何明知山有虎,還偏向虎山行?

帶著這這個問題,我們窺見了樂視、TCL、格力的小算盤。方才發現群眾的擔心純屬多餘,這些手機產品在立項之初或許就已註定不以銷售為目標,而是另有他用。

勝算渺茫的迴歸之路

引用雷老闆的話,近期迴歸的這幾家品牌,“絕對是TM來搗亂的”

一方面,手機市場高歌猛進的黃金年代已去,銷量增長乏力,且份額愈發向頭部品牌集中。對於所有品牌而言,此時入場無異於主動把生存難度調到了“地獄模式”。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根據IDC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Q2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11%。事實上,消費者的熱情幾年前就開始消退。2018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14。049億臺,首次出現同比下滑。疲軟狀態持續至今,下滑已然成了新常態。

此番大勢之下,品牌之間的份額爭奪加劇。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其他”玩家,自然就是優勝劣汰的第一批犧牲者。據IDC統計,2012年國內市場前五之外的“其他”品牌,合計市佔率為43。9%。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經縮水至3。5%。

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前五之後的長尾品牌生存空間遭嚴重擠壓,這顯然不是什麼入場好時機。更何況,與友商相比,我們今天討論幾位主角可以說毫無優勢可言。

論品牌資產,與市場闊別已久的樂視超級手機,此前已經信用破產。TCL旗下的雷鳥科技,在手機市場的群眾基礎幾乎為零。還有長期遊走在倒閉邊緣的格力手機,一度成為網友調侃的笑料。

具體到產品層面,樂視S1和雷鳥FF1難談實力,有的只是梁靜茹給的勇氣。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定價2499元起步的雷鳥FF1,搭載高通驍龍690處理器。該款處理器主打中低端市場,曾被業界評為可以加速推動5G手機進入千元時代。雷鳥或許自知定價策略有些激進,所以在釋出會上直接對處理器資訊避而不談。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友商某些主攻價效比的機型,已經把旗艦標配的驍龍888拉到了2500元以內。

至於樂視新品S1,根據已知資訊,該機採用背部指紋識別設計,正面擁有讓人“夢迴五年前”的寬下巴,螢幕解析度僅為720P。總之,妥妥的百元機配置,有網友評論其賣999都可謂“勇氣可嘉”。

迴歸市場的標誌性產品,卻看不到應有的誠意,甚至還公然開起了倒車,本就渺茫的勝算隨之再被削弱。鑑於此,似乎只有雷老闆的“搗亂”論,可以解釋得通上述品牌的反常操作。

醉翁之意不在酒

明知“死”路一條還要踏上征程,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他們根本就不是為了賣手機來的?

循著這個思路,我們確實能夠找到一些論據支撐。

首先最為直接的動力來源是,補上手機這一環,智慧生態的故事才足夠性感。

無論樂視、TCL還是格力,三家的智慧手機之後都連著一個更大的生態,即萬物互聯。而且,就企業基因和產品的優先順序來看,智慧家居才是三者的核心大本營。

以樂視為例。2016年的樂視,正處於起高樓、宴賓客階段,賈會計提出“生態化反”,為樂視規劃了手機、內容、超級電視、樂視雲、體育、汽車和金融七大生態。然後眾所周知的樓塌了,手機、體育和金融退出歷史舞臺,其他板塊的火種得以保留,特別是電視和汽車,成了樂視智慧家居生態的重要支柱。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蟄伏許久,今年5月份,樂視喊著“我回來了”高調召開“智慧生態釋出會”,海報顯示生態內產品已經涵蓋電視、VR、路由器、攝像頭、麥克風、耳機、行車記錄儀等等。而現在開啟樂視商城官網,雖然SKU仍有待豐富,但其欲借智慧生態重起高樓的計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相較之下,TCL和格力的業務佈局更為清晰,從生活家電起家,近年來將智慧家居定位核心發力方向。比如TCL此次迴歸手機市場所用的雷鳥品牌,定位便是AI×IoT服務平臺,使用者遍及6大洲的160個國家。同時,今年TCL還專門就智慧家電釋出了“靈悉”系列的全套新品。

都在做智慧生態,有的剛剛走出此前失敗的陰影,有的業務已經走向全球,實力高下立判。可與此同時,三者的生態卻存在一個相同缺口,那就是手機。在這條賽道上,他們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萬物互聯的核心樞紐是什麼,智慧手機。也有企業把智慧音箱、中控屏作為入口,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手機的靈活和高效加強了行業共識,所以大家普遍把手機放在智慧生態的戰略中心。”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華為的“1+8+N”,OPPO的“3+N+X”,realme的“1+5+T”都是如此。

如果沒有手機產品線,企業必定會想辦法補齊。要麼像格力那樣直接自己做,要麼接入米家、小度、鴻蒙等第三方生態。或者自己做一個官方APP,而APP的載體則又繞回了手機。該業內人士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缺少手機的智慧生態始終是不完整的。”

因此,哪怕手機僅僅是作為“工具人”出現,並無實質性的銷量和貢獻,故事整體也會變得更加豐滿。

畢竟,手裡沒有鑰匙和有鑰匙不用是兩碼事。

此外,大眾對於手機產品的關注度高於其他智慧產品,對應的,手機業務能為品牌帶來可觀的熱度,進而為其他業務的開展提供流量基礎。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董小姐深諳此道,格力手機三年不用換、年銷一億臺的牛皮雖然沒有實現,但手機產品讓格力接二連三喜提熱搜卻是實實在在的。去年格力手機改名大松,董小姐也直言不諱,“(手機)從格力品牌換成大松品牌是為了讓格力旗下的二級子品牌更好推向前臺。”

鑑於格力手機慘淡的銷量,幾年來不斷有人質疑這是一個典型錯誤決策。但是,小孩子才講對錯,大人只看利弊。成功讓自家的產品多一個遙控器,品牌多上一次頭條,或許從一開始格力做手機就沒有背上與友商一較高下的使命。

如今樂視、雷鳥手機的出現亦是同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過是圍觀者一廂情願的感慨,驅動品牌前進的從來不是什麼一腔孤勇,而是真金白銀的利益。

炮灰結局已定

醉翁之意不在酒,那有沒有考慮過酒的感受?

既然不是為了賣手機而做手機,企業也就無所謂銷量的慘淡。但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出於對手機產業的尊重,我們有必要來較較真,多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消費者不會為格力大松、樂視S1、雷鳥FF1之類的手機買單?

比較顯而易見的一點,市場給了機會,但是他們自己不中用。

“華為在國內至少騰出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現在又正好趕上開學季和秋季新款釋出期,市場對新機高度關注。天時地利就擺在雷鳥、樂視手機眼前,但產品表現實在一言難盡,機會無法抓住,更贏不了人和。”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道。

另外,從帶貨的邏輯切入,不能顛倒了手機和智慧生態的主從關係。即手機可以有效帶動其他智慧產品的銷售,反過來之後卻很難成立。

手機是智慧生態的核心樞紐,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智慧手機和萬物互聯的普及存在客觀的先後順序。雙重因素疊加,決定了消費者必然是圍繞手機來串聯智慧裝置,而非被智慧生態綁架著去選擇手機。

資料可以證實,智慧硬體的普及程度遠未達到智慧手機的水平。

以智慧家居為例,假設二者普及程度相同,SKU豐富的智慧家居市場出貨量理應遠遠高於單一的手機品類。然而,根據IDC公佈的資料,2020年,中國智慧家居裝置市場出貨量為2億臺,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26億臺。

誰給了樂視TCL們重做手機的勇氣?

點選載入圖片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釋出的調研報告顯示,韓國的智慧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了94%。一年後,Statista統計了智慧家居產品的普及率,全球範圍內普及率最高的美國為15%,中國僅為1%。

因此,生活中如果使用者選擇購買整套鴻蒙生態的智慧硬體,那麼大機率是因為手裡有鴻蒙系統的手機。而倘若手機用的小米,那麼在選擇智慧生態時使用者自然會傾向米家。絕不會說因為家裡空調有一臺格力空調,為了更方便操控空調而特意購買一部格力大鬆手機。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現實問題,面對萬物互聯的命題,傳統家電企業的創新能力遠不如手機廠商、科技公司。這就導致家電企業雖然早早就提出了智慧連線,如今卻不佔先發優勢,而被手機廠商的生態標準牽著走。

例如,聯想、TCL、康佳、海信、長城等企業於2003年共同發起了名為“閃聯”的資訊裝置資源共享協同服務,目標就是實現類似手機遙控空調開機的智慧互聯。彼時,世人尚不知智慧手機為何,但萬物互聯的思想已經在一眾老牌家電、IT企業心中萌芽。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現在談起智慧家居生態的話題鮮有人提及上述企業,小米的米家、華為的鴻蒙、蘋果的HomeKit才是代名詞。

小米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接入米家IoT平臺的裝置數已達到3。74億臺,平臺上擁有5件及以上IoT產品使用者數超過740萬人。這一規模是平臺開放接入超過2700款產品才達成的結果,樂視、TCL等廠商僅圍繞自家產品搭建生態,顯然無法企及。

萬物互聯戰場沒守住,再延伸到手機市場更無從建立話語權。識時務者為俊傑,部分企業已經向現實妥協,如美的接入了米家生態,格力宣告接入鴻蒙生態。

所以,樂視、TCL等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品牌重返手機市場,註定淪為炮灰。他們在手機市場成功的機率,應該比賈躍亭下週回國的機率還要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