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除了聲音鑑別還有其他鑑定方法

其實不僅僅是

銀元

可以吹響只要是能產生振動的物體都能夠產生聲音,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透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透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所以能吹響其實很正常。但是為什麼說銀元可以透過聲音來判斷真假呢!其實就是根據音色不同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我們可以來區分一下:

銀元除了聲音鑑別還有其他鑑定方法

點選載入圖片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

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制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並伴有哨聲。

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發悶,陰沉而帶嗒音,用火烤熱,隨之變形,鉛即流出。

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銀元除了聲音鑑別還有其他鑑定方法

點選載入圖片

綜上可以看出其實需要很有經驗的人才能聽出來,一般的就是圖個樂聽一聽並不是真的懂,這個方法不能證明銀幣的真偽,只能說是銀而已。如果是真銀假幣就比較難區分了。

銀元除了聲音鑑別還有其他鑑定方法

點選載入圖片

關於銀元鑑定還有幾點可以學習下:

重量鑑別法:首先我們要知道袁大頭一般都是26克左右,當然古代也有很多偷銀減重版,而且以前也不是一個造幣廠在生產,杭州、廣州都有製造廠,有的造幣廠違規操作,不按北洋政府的規定,偷銀版就是古代有很多銀莊,掌櫃拿銼刀把銀元周圍的銀子往下銼,錢莊數額巨大,每個銀元銼下0。1克的話,1000枚銀元有會銼掉100克了,日積月累、滴水成河,中間掌櫃也賺了不少錢,也有銀元加重版本,很多地方私人造幣廠生產並不規範,所以廠子出來的銀元有加重的有減輕的,沒有固定標準,所以老銀元25-28克都有可能,但是絕大部分真銀元的標準重量就是26-27克之間,如果用手掂量一下克數少很多的一定就是假貨。

包漿鑑別法:然後我們看外觀的包漿,真品袁大頭的外觀非常潤,沒有強烈的反光,由於傳世的袁大頭經常經過人的盤玩表面形成一種寶光,真銀假幣反光很厲害,表面會有一種賊光,火器非常重,地攤常見假貨一般縫隙有黑乎乎的做舊痕跡,而且看起來像鐵一樣的金屬質感,非常好分辨,包漿有多重情況,分為傳世銀元和生坑銀元,帶綠鏽的屬於生坑出土,以前古人因為某種原因將銀元埋藏起來,經過幾十年上百年以後,表面產生綠鏽,傳世銀元表面溫潤,就像是文玩手串被盤出包漿皮殼,真銀假幣上面是沒有包漿皮殼的。

文字影象鑑別法:再專業一點就是看銀元的字型和頭像了,中華民國几几年造這幾個字如果是老幣就會比較娟秀而且文字比較立體,雕刻的字型比較犀利,而真銀假幣上的文字就會比較浮腫,而且並不立體,地攤貨就更沒的看了,我們再看袁世凱的肩章是否清晰,袁世凱的衣領線條是否流暢,眼睛是否有神,這幾點都是堅定真假銀元的重要技巧。這裡說明一下,有個別的特殊情況,民國時期的銀元衝壓力度沒有那麼強,所以字型也沒有太立體,但是還是沒有假銀幣那種臃腫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