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遺棄在阿富汗的裝備,遠不止飛機裝甲那麼簡單,有可能洩露機密

美軍從阿富汗撤走,留下了“一地雞毛”,而除了撤軍本身以及阿富汗國內問題以外,最受關注的就是美軍所遺棄在阿富汗的各種裝備。對此有言論稱,將這些裝備如果進行透徹研究的話,甚至能夠獲得某些美軍機密資訊。

美遺棄在阿富汗的裝備,遠不止飛機裝甲那麼簡單,有可能洩露機密

其實一提到美軍在阿富汗遺留的裝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飛機和裝甲車,畢竟之前被爭相報道,但是說實話,如果僅僅是這些飛機和裝甲車,根本沒有任何研究利用的價值,首先從之前報道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僅在喀布林國際機場,有大約73架戰機、7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27輛悍馬越野車以及至少兩套C-RAM攔截防禦系統被遺棄,不過這些裝備在美軍撤離之前都被毀壞,關鍵零件被拆解,比如美國為阿富汗新提供的名為A-29“超級巨嘴鳥”的輕型攻擊機以及“黑鷹”直升機等等,短時間內無法再繼續使用。

其次,在這些裝備當中,已經服役多年的“老傢伙”還是居多,在機場的一處機庫當中,甚至還有三架已經退役多年的L-39噴氣式教練機,在軍事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就裝備和被拆除關鍵裝置的“鐵殼子”和廢鐵沒什麼區別。

美遺棄在阿富汗的裝備,遠不止飛機裝甲那麼簡單,有可能洩露機密

當然,在這些裝備當中我們不排除有一部分在經過修理之後,還是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以此來獲取美軍機密資訊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和被遺棄的飛機裝甲車相比,那些被遺留在機場內的美軍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顯然研究價值更高。高度資訊化是現代軍事發展的最終表現之一,尤其是一直自稱軍事實力最強的美國,在其軍事指揮、控制、通訊等方面早已經進行了資訊化改裝,裝置終端上,裝備了大量精密的電子元器件,有的甚至可以被稱為“具有代表性的電子實驗室”。

美遺棄在阿富汗的裝備,遠不止飛機裝甲那麼簡單,有可能洩露機密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就開始了軍事資訊化的嘗試,195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資訊化系統,雖說當時的系統只能進行簡單的採集和指揮作業,但是卻為後來美軍資訊化建設的加速奠定了基礎。等到空空多用途導彈以及航空預警平臺的出現之後,開始形成了美軍現代化資訊作戰系統的雛形,並且在之後的多次實戰當中大放異彩。

之前國際上就有言論稱,美軍之所以能夠在二戰之後的多次實戰當中取得決定性優勢,和其先進的資訊化技術分不開關係,原因在當時是很少有國家能夠對其進行預警以及反制,不過隨著其他國家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這一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美遺棄在阿富汗的裝備,遠不止飛機裝甲那麼簡單,有可能洩露機密

一位曾在美軍服役多年,負責相關電子裝置進行測試的技術性人員表示,如果美軍指揮系統的電子元器件被進行了具有高技術性質的反向研究的話,那麼該系統就會成為搭建、測試、甚至是進行網路攻擊的有效載體,說白了,如果美國的對手拿到了這些電子裝置,那麼就極有可能研發出具有極強針對性質的反制武器。

縱觀目前世界上能夠完成高度資訊化誰被“反研製”的國家,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我們中國卻恰恰就是其中一個。“逆向工程”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大概說的就是我國可以將一款裝備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建造出屬於自己的同類型裝備,並且在這一工程當中,往往能夠同步研發出能夠對這款裝備進行反制的新裝備。

美遺棄在阿富汗的裝備,遠不止飛機裝甲那麼簡單,有可能洩露機密

其中最被人熟知的就是“F-4事件”,有報道稱之前我國獲得了一架已經摔成幾萬塊殘骸的F4戰機,但即便這樣,我國最終還是透過研究獲得了許多技術,其中就包括戰機圖層、襟翼、彈射等。但在資訊化技術領域,我國近些年以來正在迅速發展,資訊化程度顯著提升,如果真要說美軍的資訊化技術是否會對我們有幫助的話,阿木認為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我國在資訊化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規則的發展方式,美國的技術不一定已經絕對領先,而且美軍的技術在契合度方面也有問題。

所以綜合而言,真要說美國的資訊化技術對我們的作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或許會有點價值,但沒有太大價值”,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技術進行再發展和再改進,以這個目前的發展速度,未來在資訊化技術方面肯定會有所成就,甚至是引領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