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文|漩渦

成都

作為一個西部內陸城市,既不沿江也不沿邊,在傳統工業時代,成都無疑是落伍了。但邁入21世紀,成都敏銳地捕捉到了電子資訊業的發展機遇,經過多年努力,2020年成都電子資訊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大關,躋身中西部第一,在全國IT格局中牢牢佔據了內陸領頭羊地位。

在成都發展的歷史中,電子資訊產業是這座西部大城最閃亮的名片,回望成都電子資訊產業的光榮史,成都

富士康

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點選載入圖片

2000年四川作出《關於加快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決定》緊隨其後,一個代號“611”的成都新世紀“一號工程”明確了成都電子資訊產業的發展目標。

在該戰略的牽引下,成都斬獲了一批電子資訊龍頭企業,如:英特爾、聯想、富士康等,這裡面不得不說到富士康。

2010年富士康宣佈在川投資約100億美元,其預計營業收入達當年四川電子資訊產業營收收入的1。6倍,佔全省工業規模的13%,龐大的投資讓四川和成都迅速將該專案列為四川“1號工程”。

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點選載入圖片

但成都富士康投產至今,卻未能複製河南、

重慶

等地的發展奇蹟,最尷尬的是時至今日成都富士康仍舊在川“招不滿工人”。一系列問題,正在透露出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城市資源。

成都富士康百億來蓉

在富士康入川以前,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尤其是英特爾帶動了一大批上下游關聯企業,但苦於規模一直沒有實現變數,在產業鏈上也不完整,如能引進富士康等國際代工巨頭勢必能推動成都電子資訊產業鏈的高階整合。

2005年,成都火速出擊對接富士康,但那時富士康正忙於佈局中部和沿海地區,物流體系和通道不健全的西部成都還沒有引起富士康的重視。

直到2008年富士康才逐漸佈局西部,四川作為西部經濟第一大省,富士康要想佈局西部,必然不會繞開四川。2009年,富士康宣佈在成都投資建設:液晶顯示生產線、LCD模組等多個專案,但並未包括終端產品生產線。

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點選載入圖片

2010年,深圳富士康深陷“跳樓事件”的輿論漩渦,為此富士康決定加快(深圳富士康)產業外遷的步伐,其蘋果手機生產線便是外遷的重頭戲,收到訊息趕來的各城招商組無不對該專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富士康向各城招商組丟擲了一個難題:“誰能在20天內找到一個10萬平方米的廠房及能容納2萬人的宿舍?”。

中部大城鄭州率先找到一處14萬平方米的產房,一舉拿下富士康蘋果手機生產線大專案,此後該專案直接推動了鄭州產業的全面發展。

成都雖然沒能競爭過鄭州,但此時正逢蘋果平板剛釋出便引起全球市場的廣泛關注,成都決定對接富士康拿下該專案。最終成都如願以償,富士康蘋果平板專案落子成都,該專案也成為成都富士康的代名詞。

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點選載入圖片

繼而富士康來川入蓉的專案總投資已高達100億美元,這對於成都和四川來講是前所未有的大專案,為此四川專門為富士康設立“1號工程指揮部”協調處理成都富士康專案的推進。

成都富士康專案一舉拉動了成都電子資訊前進了幾個階梯,奠定了成都IT“第四極”的地位。但成都富士康建成投產之後,為何沒能複製河南、重慶等地的傳奇?

其中的矛盾點在於,成都富士康時至今日“在川都招不滿工人”,四川擁有8千餘萬常住人口,其勞動力完全能滿足成都富士康專案的人力需求,但事實上成都富士康至今還需要從外省招工,而重慶、河南等地卻在本省市內消化了。

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點選載入圖片

據媒體報道:初期成都富士康專案招不滿工人的現狀十分突出,四川和成都不得以花錢補貼、甚至一度讓一些體制部門人員下工廠上流水線頂工。(為吸引富士康來川入蓉,成都和四川紛紛給出了幫富士康招工等優惠條件。)

事後有分析指出:成都及周邊的居民生活條件對比重慶和河南相對富裕,加之成都平原居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富士康這類代工廠的薪資並不能吸引成都及周邊地區的居民,況且當時沿海的吸引力不可謂不高,沿海的薪資也遠高於富士康,所以成都富士康對成都及周邊居民的吸引力十分弱。

成都富士康為何競爭不過重慶、鄭州? 四川“一號工程”背後的尷尬

點選載入圖片

富士康百畝落地高新區

這裡也不得不提,富士康這類技術含量較低的代工廠,按照當時成都產業發展佈局,理應佈局在“三圈層”,但最終卻落子寸土寸金的高新區。

當時為成都做發展諮詢的李曉鵬團隊也直言:高新區在成都寸土寸金,應該佈局高密度的科技研發企業叢集,怎麼能放一個佔地幾百畝的標準廠房呢?

後來,富士康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富士康將主要生產線放在了重慶和鄭州,他們能提供的廉價勞動力遠高於成都,後來成都也及時吸取了該經驗,將即將落子的代工廠捷普放在了“三圈層”崇州。

私信回覆(成都)獲取更多成都發展資訊|產業、經濟、城市戰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