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每天下午放學回家,我總是習慣性地讓孩子們先吃些下午茶點,順帶聊聊天,然後才開始各自寫作業的時間。

今天怎麼就聊到“失眠”的問題,姑娘告訴我說,她最近總是有些失眠。

我聽著卻覺得有些不以為然,畢竟最近每天晚上功課壓力重,他們兩個睡得時候都已經很晚了,又何來“失眠”一說?

大概是我這種不經意的態度“刺激”到了孩子,姑娘很認真的對我說:“您這樣其實我們都很不喜歡;壓根兒就沒有把我們的想法和意見當回事兒,也不聽我們的說明;彷彿什麼都是大人的對,什麼都是大人知道的多一樣。所以我們也不願意再多和你們聊天,多和你們講話了。”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我仔細想了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好在孩子現在還願意和我聊聊他們真實的想法,讓我可以亡羊補牢。

其實身邊有好多家庭都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孩子越長越大,卻和父母的關係日漸疏遠,共同語言也日漸減少。

曾有人把這些情況歸納於是“青春期”碰撞了“更年期”,所以才會彼此難以相互理解。

然而教育專家指出:之所以孩子與家長漸行漸遠,就是缺乏有效的溝通;而缺乏溝通的關鍵,就是孩子因為父母不經意的舉動而逐漸關閉了自己的心門,父母卻在盲目苦惱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

為人父母的,總是會自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卻壓根兒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麼、想做什麼,甚至也完全沒有興趣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味的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敗得失。

其實,孩子隨著年齡的不斷成長,逐漸想要擺脫父母、家庭這樣的小生活圈,而更樂意翱翔於外面的世界。

這正是因為他們在成長中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渴望等等,他們更樂意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失敗、哪怕碰的遍體鱗傷,也是一種成長的方式。

而父母卻總是依舊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一邊盼望他們長大,一邊擔心他們“受傷”;最為典型的金句就是:你就是長到100歲,依舊是我的孩子啊!

所以對於孩子的想法、做法,父母不但不當回事兒,還會嗤之以鼻,更別提尊重了。對於孩子的一些勇敢的嘗試,甚至還會輕視、呵斥。

其實,哪有成長不需要付出代價呢?這就是讓孩子對父母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啊!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父母的“犧牲與奉獻”,會讓孩子喘不過氣】

在一些父母心中,孩子就是家庭全部的希望,甚至是夫妻關係唯一的紐帶,徹底和孩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好像是孩子培養的好,自己的一切就好;孩子進步了,就是自己的功勞;孩子失敗了,自己的生活也一片黑暗。

“犧牲自己,為了孩子”,是家長的唯一信條;把孩子的一切視為重中之重,卻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都是為了你,我才……”是這類父母的口頭禪,把自己的重心全部壓在孩子的身上。可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事實證明,效果是有的,只不過是相反的。

一方面,家長會因為自己的“混”日子,從而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自覺的提升,卻讓孩子因為總是達不到目標而產生自卑、消極、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特徵;另一方面,家長自己的“混”日子,又透過各種不經意的言傳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驚人的複製。

所以,父母盲目的“犧牲和奉獻”,不僅僅犧牲了自己人生的幸福,也犧牲了孩子本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幸福和快樂感。

誰不願意向陽而生?誰不想讓生活幸福快樂?若總是在原生家庭被壓抑,那麼孩子一旦羽翼豐滿,就會主動與父母漸行漸遠!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資訊時代,父母無法與時俱進就會直接影響到和孩子的溝通交流】

誠然,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是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而逐漸積累而成的,因此作為父母並非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而是要不斷地學習才好。

而資訊時代,孩子的成長伴隨著無所不在的網路和資訊大爆炸,所以他們所接觸的、所看到的,在有些時候和父母是同時的、平行的、同級的。

父母若是無法與時俱進,懶於學習與思考,習慣於用成人的慵懶過活,甚至那些孩子喜聞樂見的網路流行語抱有深深的成見、不屑一顧;那麼孩子就會從最初對父母無所不知的崇拜到對父母無知的失望,從而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

因為漸漸地,父母會完全GET不到孩子的興趣點、興奮點,卻依舊每日嘮嘮叨叨那些過時的、過去的觀點和經驗,勢必導致親子間無話可談。

其實細細想下來,如果父母都是這般不努力改變自己,不肯接受新鮮事物,難道不就是一代一代所必須面臨的悲哀嗎?

孩子越大越和父母日漸疏遠?專家指出,多是因為這3種原因

有一項關於家長自我認可度的調查中顯示:

有68。1%和1。1%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失敗的家長”和“不稱職的家長”;

有2。1%和3。9%的家長認為自己是“成功的家長”和“稱職的家長”;

還有24。9%的家長表示“不好說”。

說到底,家長對於自己在履行“家長”這一職責上,自我認可度也是非常低的,之所以如此,與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中屢屢出現問題、遇到挫折有密切的關係。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在健康成長,而成長中的問題本就不可避免。想要儘快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視問題的存在,其次要積極溝通來解決問題。

只有和孩子能夠正確的溝通,家長也能夠積極主動的接納新生事物,才會從根本上解決親子間可能出現的各種日漸疏遠、相顧無言的問題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