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成家後,和親家相處做到這2點就夠了,很重要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曾

導語:

楊絳先生曾說:“我一生的傑作就是錢瑗!”

作為父母,如果能把養育孩子,當成自己

最重要的事業來

做,用心、專注、思考、學習、成長,那麼總會

成為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父母的。

但現實中,有多少人,在為人父為人母之後,就

拒絕成長,還拿出一副“長者”的姿態,甚至張口閉口以“老子”自居。

作家王小波在西城某街道工廠當工人時,曾給在《光明日報》報社當編輯的愛人李銀河寫過這樣的信:

“有很多的人在從少年踏入成人的時候差了一步,於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們永別了,真是可惜。

在所有的好書中寫得明明白白的東西,在人步入卑賤的時候就永遠看不懂,永遠誤解了,真是可惜。

在人世間有一種庸俗勢力的大合唱,誰一旦對它屈服,就永遠沉淪了,真是可惜。

有無數為人師表的先生們在按照他們自己的模樣塑造別人,真是可惜。”

啟人心智。

做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這份學習需要終其一生

很多人喜歡說:“兒女成家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但真是這樣嗎?

新的家庭關係不需要適應、不需要協調嗎?

我們聽到的婆媳矛盾還少嗎?

作為父母,在子女成家之後,除了要注意

經營好與兒媳、女婿的關係,還要在意與親家的關係,親家是一個特殊的親戚,如果出現摩擦和矛盾,影響的將是3個家庭。

兒女成家後,和親家相處做到這2點就夠了,很重要。

01不攀比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捫心自問,你曾與親家攀比過嗎?

兒女的訂婚宴、婚禮典禮上,你有沒有特意留心過親家的穿著打扮,然後和自己做比較呢?

曾有一位五十多歲的鄰居阿姨說:“兒子結婚的錄影,我只看了一半就再也不想看了。我太矮了,還這麼胖,而親家母長得高挑漂亮,很有氣質,我和她手拉手一起上臺,和她一比,我真是太丟人了。”

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人攀比帶孩子。

現在很多老人都覺得幫兒女帶孩子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如今雙職工家庭這麼多,看著孫輩沒人帶,又不忍心不幫忙。

於是,

有些人就會一邊帶孩子一邊與親家攀比。

有的姥姥說:“孩子一出生就是我帶的,他奶奶可倒是清閒,還天天跳廣場舞。按理說,孩子隨他們家姓,應該她帶才對。我就是為了女兒,不和她一般見識。”

有的奶奶說:“孫子都是我帶的,夜裡還是我摟著睡覺,還要喝奶粉,我年紀大了,真熬不了夜。他姥姥可倒是會享受晚年生活啊,老兩口全國各地旅遊。以後,我帶一年,讓她帶一年。”

除此之外,還有嗎?

當然還有,攀比子女對誰孝順,攀比孫輩和誰更親……

這樣的攀比真可謂“比比皆是”。

但這樣的攀比百害無一,而受傷害最大的莫過於他們的子女!

攀比就像盤踞在心底的一條毒蛇,程度輕點是

心裡不平衡

,程度重了就是

嫉妒與恨

了!

如果你不能控制住心底攀比的毒蛇,不妨讀一讀作家海明威的篇《真實的高貴》,他說:“

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

親家之間的攀比最要不得了!

02少往來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溼鞋。”

如果你很難控制自己的

內心

,至少應該控制住自己的

言行

親家之間,要少往來。

少接觸,攀比就少,矛盾也自然少。

在此講述一下我大姨的故事:

她今年快60歲了,是一名退休教師,每月退休金也已經7000多元了。她只有一個兒子,很有出息,從重點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大城市,兒媳也有一份不錯的工作。

孫子出生之後,她就去幫忙帶孩子,一帶就是3年,不僅帶孩子,還做家務,補貼生活費。3年的時間,大姨不僅補貼了每月的退休金,還動用了10萬元存款,手裡的錢真是不多了。

去年,大姨的親家公意外去世了,兒媳心疼自己的媽媽一人在家,就把她接來一起過年。

本來大姨和親家母只在兒子結婚時見過幾面,彼此印象還都挺好的。但因為一起過年,一些習俗上的差異和生活習慣的不同,短短几天,兩人就都心有怨氣了。

更讓大姨難受的是,她只給了孫子1000元壓歲錢,而親家母卻給了孫子10000元壓歲錢,一下子把她比下去了。但大姨的錢,平時都已經而兒子了呀!

過完年大姨心裡特別難受,她說:“

真不該和親家一起過年啊!少往來,就沒有這些事情了

。”

真是這樣啊,

誰會去怨恨一個陌生人呢?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和親家相處,不需要愛,也不需要恨,

只需要沒有矛盾,不影響到兒女們的生活就好。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少往來了。

曉角心語: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這句話說得

很無奈,很現實,卻又道出了親子之間相處的真相。

兒女成家之後,作為父母,不僅要與親家少攀比、少往來,甚至對於子女的生活也要少干涉。

家人之間這份距離感和邊界感是需要的。

願我們都能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在溫馨的家庭中找到感情的歸宿,溫暖一生。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和親家攀比的人嗎?

你認同和親家要少往來這種說法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