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刑場照片:犯人被斬時民眾表情麻木,浸豬籠的女子神情絕望

“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晚清作為古代歷史上專制統治主義的巔峰,除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法律,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數不勝數的酷刑。

每一個朝代的刑罰總是根據國情制定的,比如漢高祖初定天下之時,只與民眾約法三章,即:殺人償命、傷人抵罪、盜竊判罪。這是基於漢初穩定的國情做採取的方法。但到了清朝後期,時局動盪不安,只能採取一系列殘忍的酷刑來震懾民眾,以此達到控制他們思想的結果。

但犯人被斬的時候圍觀群眾神情麻木,女子在浸豬籠之時所展現出的絕望,則能夠反映出晚清的統治到底腐朽到了何種地步。古代刑罰如車裂、剝皮、凌遲以及烹煮等,大多數酷刑在晚清時就已經廢除,改為以其他方式進行的刑罰。從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歷史專治統治巔峰的朝代,到底有何酷刑,而這樣的酷刑,又表達出了什麼?

車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馬分屍,這種手段用來給民眾觀看會產生巨大的威懾力。一個人的頭、手、足分別被拴在五匹馬上,一聲號令之後,五匹馬開始受驚狂奔,由於五匹馬奔跑的方向各不相同,受刑人幾乎是在頃刻之間就被拉扯成幾塊,場面極其殘忍。

斬首,這算是最輕鬆的,也是最考驗技術含量的刑罰。古代人迷信人死後頭和身子不能分開。但歷屆皇帝都喜歡用這個刑罰,因為頭是人身上最重要的部分,而當頭與軀體分離那一瞬間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會極大震懾人們的心理,以此達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晚清的一張照片中,犯人手腳被束縛,腦袋被固定,隨著一陣寒光閃現,頭顱掉了下來,但在場的民眾表情卻麻木不仁,這說明人們對於這種酷刑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足以說明晚清的政局有多麼動盪,使用了太多的斬首,已經無法達到震懾人心的效果了。

凌遲,同斬首、車裂一樣,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酷刑,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最早的凌遲是指在人死後將其屍體剁成肉醬,在歷代的改進中就成為了人們所見到的酷刑。凌遲的實施,對於受刑人與劊子手來說都是一場考驗。首先,凌遲的過程是將受刑者四肢捆綁,由腳開始一刀一刀地割。

其次,每一次的行刑都有指定的刀數,即犯人在達到指定的刀數之前不能死亡,如果犯人在之前死了,那麼行刑的劊子手也要遭受懲罰。相比於上面兩種,凌遲帶給人們的是心理上的折磨,而並非心理上的震撼。

如果以上三種能夠稱之為酷刑,那麼下面這一種則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刑罰,這便是浸豬籠,這種刑罰常被用來懲罰一些不貞潔的人。浸豬籠的方法就是將一個人裝進豬籠裡,然後將豬籠由繩索連結,放進江河裡淹浸,輕者頭部露出水面,浸沒一段時間即可;重者全身淹沒,直至死去。

而這種刑罰的特點是獲救可能幾乎為零,除非是人為將其撈上來,不然只有死路一條,從女子絕望的神情也能看出她對此事的絕望。這些刑罰,有的是用來震懾人心,有的是用來懲罰不貞,只有這一種,可能是歷史上最體面的死法:鴆毒。

這種方式必須是皇帝親自批准,並且是針對有功之臣亦或是達官貴族的。鴆是一種毒鳥,其全身都充斥著劇毒,用其泡酒,酒中也會有劇毒。人在飲下這種酒之後,會感覺到身體發寒,但並無疼痛,恍惚如同醉酒一般,最後閉眼至死,死後身體也並不會有什麼變化,能夠完整的保留屍體。

除此之外,整個歷史上的酷刑根本無法說清,太多太多,或許還有更加恐怖的沒有記載下來。但以上所講的,是整個一直持續到晚清時期都在沿用的刑罰。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刑罰能夠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也能夠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歷史上總有許多酷刑,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統治所採取的手段,這些手段或高明、或低劣、或殘忍、或體面。但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彼時國情下的產物。時光的指標緩緩撥動,來到現代社會,我們只能從古籍中瞭解到這些酷刑。

這是一種幸運,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生活在安定的年代,不需要這些酷刑。人民能夠自覺遵紀守法,這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幸事。

參考資料:

《管子·牧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