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那年,一個乞討的婦女到我家,母親做的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

文:塘中水仙

圖:來自網路

昨天中午,我信手翻看著母親生前的照片,忽然想起1986年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往事。

當時人們的生活才剛剛有所好轉。而我老家鎮子上的生活,因地理位置所決定,比鎮子周圍村莊裡的村民相對來說更好一些,因此,偶爾會看到一些到家前來討飯的人。

一個週日的午後,大約兩三點鐘——那一天恰好是鎮子上的集。當時我沒去上學,和母親在家裡。正在看書的我,聽見有鵝的叫聲,就一下子衝了出去。

紀實:那年,一個乞討的婦女到我家,母親做的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

這時,只見一位滿頭白髮的婦女,揹著捲起來的兩領席子來到我家,站在我家大門裡,恰好母親在院子裡洗衣服。她便有些怯怯地對我母親說:“大姐,能給我口飯吃嗎?我從早晨到現在還沒吃飯呢,連口水也沒喝。”

一向善良的母親,趕緊洗出手來,對來者說:“俺將將(剛剛)吃完晌飯收拾起桌子來,玉米粥是剩的,菜也是剩的,倒是還有煎餅。你不嫌鬧吧?你要不嫌,我就去給你拿。”

那位婦女趕緊道:“你聽聽俺大姐說話真養人,要飯的哪能嫌飯涼啊!是給我口吃的,我這心裡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母親聞聽這話,就走到屋裡去,舀了大半碗玉米粥,直接用煎餅捲了剩在鍋裡的白菜和豆腐,拿到大門口裡面那婦人的跟前。

那婦人趕緊把套在胳膊上的繩子脫下來,將身後的席子順勢放在地上。一手接過煎餅,一手想接碗的時候,她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對我母親說:“這,你不嫌我把碗給你弄髒了?”

母親道:“嗨,都是嘴,待會我洗洗就行了。”

那婦人趕緊在她打著補丁、卻並不髒的衣服上擦了擦手,接過碗去。在百感交集中吃口煎餅,喝口玉米粥。或許她太渴了,也太餓了,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但是她還是努力讓自己的吃相併不那麼難看。

母親疑惑地問那婦人道:“你怎麼還帶著席子要飯呢?”

那婦人道:“大姐,我本來不是要飯的,我是來咱集上賣席子的。結果沒人買,我就不敢回家去。先要口飯吃了,再到別處看看有買席的嗎?”

母親一聽,更加感到奇怪。於是在一問一答裡,我和母親知道:她從二十六歲開始就守寡,那時候她唯一的兒子才剛剛四歲。她丈夫是修水渠放炮打石頭時,出事故去世了,撇下了他們母子。

當時她孃家的父母已經去世,只有哥哥和嫂子,三個孩子還小。作為一奶同胞的哥哥還好,嫂子就嫌她是個命硬的,剋死了自己的丈夫,沒一點好臉色,於是她也識趣的不再去哥哥那裡了。

她從此沒有依靠,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吃虧,也不再想著嫁人。由於她小時候學會了編席的手藝,因此她每天起早貪黑的編席,帶著孩子走著到鎮子上來賣。

紀實:那年,一個乞討的婦女到我家,母親做的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孩子漸漸長大,那是她全部的希望,孩子順利上完了高中,落榜後就回家務農。而她一直沒有斷了她的手藝,也是用那一雙手沒日沒夜的努力,給兒子蓋上了三間瓦房,並娶上了媳婦。

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好轉,往床上鋪的這種席子,人們反而用的越來越少,而且婦人年齡也越來越大,對家庭的價值越來越小,不僅媳婦沒有好臉色,自己的兒子也翻臉不認人,嫌母親成了他們的累贅。

兒媳和兒子都不讓她在家裡住。她鼓足了勇氣和兒子理論,兒子把眼一瞪道:“你給我掙下的什麼?你對我有什麼好處?我不就是在你肚子裡住了十個月的黑屋子嗎?”

這句話讓婦人十分傷心。人也就老得更快,比我母親還小三歲的年紀(母親那年五十五歲),而她看上去要比我母親要大十歲的樣子。

很快,婦人吃完也喝完了,對母親說了客氣話,卻還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她不好意思問我母親:“大姐,你要(買)席子嗎?”

母親聽了她不幸的遭遇,十分同情她。因為那時候父親由於工傷,已提前退休在家,傷好了以後和母親在集市上做起了小生意——加工五香花生賣。晾花生的時候,正是需要這樣的席子的。

可是母親對她說:“這樣的席子我倒是用著了。可是上個集上我剛買了一領,真去集上買有時候還買不著,現在編葦蓆的人也越來越少。可一領席子就能用兩三年,用不了這麼多……你賣的多少錢一領啊?”

那婦人一聽母親問價錢,一下眼中有了希望,人也來了精神,立刻道:“我在集上賣的是一領三塊錢,你要是都留下,我兩領要你五塊錢就行,這樣我回去,他們就有好臉(色)了……”

紀實:那年,一個乞討的婦女到我家,母親做的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

母親再次為婦人的話而觸動。很快母親做出了決定:“那我都買下吧,以後早晚還會用。這樣吧,你都送家來了,省了我再到集上去買。你要兩領五塊錢,我額外再給你五塊錢。你回去後,別一下都給他們,你自己留五塊錢零花……”

現在看起來五塊錢好像不多,但在當時,一斤肉錢才七毛錢,五塊錢就是七斤多肉錢。所以當母親拿出來兩張五塊的錢給那婦人後,她千恩萬謝,就差給母親跪下去了。

母親急忙說:“嗨,誰沒點難處啊。哎,你說這個孩子,還在她娘肚子裡住了十個月黑屋子?哪那麼簡單!哪有這樣說話的!”

婦人走後,母親一直為那句“十個月黑屋子”的話而耿耿於懷,而感慨萬端。一個母親最能理解另一個母親,而所有母親的心是相通的。

以後的日子,我每次去趕集時,都特別留意那位賣葦蓆的母親,但我卻再也沒有看到過她的身影。如果她還活著的話,現在也快90歲了吧,我期待她的生活能夠過得好好的。

紀實:那年,一個乞討的婦女到我家,母親做的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

那個場景,我今生都會記得,每當想起母親的作為,我的心裡總會湧出一股行善的力量。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在他(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了一把手,都有可能成為他(她)人生的轉折點。

溫暖雖然短暫,卻可以點燃永恆,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