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是靈魂伴侶呢?

所謂靈魂伴侶,其實就是一個我們感到自身與之深深聯絡在一起的人,我們明明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卻又驚鴻一瞥的感覺,就像是認識了很多年的兩個人久別重逢一樣,我們的的溝通和交流幾乎不需要時間地磨合,也不是出於凡人的刻意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就發生的事情。

這種關係對於靈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比其他人更容易到達一個默契度,然後去感受愛情帶給自己的美好,沒有什麼在生活中比它更為珍貴的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情侶或者是夫妻都可以是靈魂伴侶,因為有的人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彼此沒有可以讓對方互動的“切入點”,所以他們的關係只是停留在了親密關係中,而不是靈魂伴侶。

心理學研究表明,共享過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那些不願意被別人提及的脆弱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曾幾荷時,我們也曾希望有一個人來看出我們的脆弱,可是放眼望去,大家要麼冷眼旁觀,要麼冷嘲熱諷,慢慢地,我們便不會顯示自己的脆弱。

所以,那些讀書、娛樂或者是交友,它們的本質上都是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以此來更好地對抗孤獨罷了,可是我們內心的脆弱,總會要有一個突破的宣洩方式。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在個體成年之後,就會尋找到一個他們喜歡的人,並且對方也愛他,然後在雙向奔赴的基礎上,兩個人的心理距離和現實距離都會因為親密關係而無限拉近,這時候,個體就會把兒時對於父母的依賴轉移到另一半身上。

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精神上都有幾根感情的支柱,一根是對父母的,一根是對信仰的對理想的,一根是對知友和愛情的感情支柱,在這幾根支柱當中,無論哪一根斷了,都不會讓我們感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所以,當有一個人可以讓我們毫無戒備地展現自己的脆弱的時候,那麼這個人就是我們的靈魂伴侶,因為我們不擔心對方,我們知道,不管發生什麼,對方都會堅定不移地站在我們去身後,這是一種信任和依託。

就像電影《美國往事》裡的一段臺詞說得那樣——“當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某個地方生活著 存在著 我就願意去承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那些不願意表露出來的情感

其實,我們刻意去追求的幸福,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含義,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就像是一面鏡子,不同經歷和感受的人,對幸福的認識不同,理解不同,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也就不同。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看不出另一半的佯裝堅強,看不出另一半偽裝的脆弱,這其實就意味著他們不肯進入對方的情感世界裡,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叫作假性親密關係。

它指的是很多人在情感裡的聯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而其根本願原因是兩個人不具備共情能力,不能夠了解彼此對於情感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當一個人具備共情能力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她)可以深入別人的主觀世界,瞭解對方的感受,同時也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

一個人如果願意和對方共享自己的情感,那麼就意味著他(她)願意讓對方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一段感情能否走得長久,其關鍵就在於彼此是否願意在內心深處去接納一個人。

心理學學者喬拉米卡利曾說:“只有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時,我們的內心才將收穫一直尋覓的融洽的幸福。”

只有當我們具備共情能力的時候,我們才可以把一段感情提升到靈魂的高度上。

共享過這三樣東西的戀人或夫妻,往往是“靈魂伴侶”

那些不同於別人的耐心和包容度

《愛的進化論》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合適人選’的真正標誌,不是完美互補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異的能力。”

喜歡一個人是欣賞對方的優點,但這並不是一段感情的全部,唯有當我們看過一個人不好的一面的時候,還想要和對方繼續在一起,這樣的感情才能夠稱之為是愛。

一段好的愛情離不開互相體諒,互相包容,當然,這份包容也要主要分寸。

因為我們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事事都太大度和寬容,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對方恃寵而驕,所以要有底線有原則的寬容,才可以讓一段感情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