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近代史以來,日本可謂是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傷害。甲午海戰讓我們徹底地墜入了深淵;隨後爆發的14年抗戰讓整個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人員犧牲和財產損失。

如果問近代以來哪個國家對我們傷害最深的話,日本一定是第一位。在全體中國人心中唯一無法原諒的國家就是——日本。

晚清的歷史雖然是一部落後捱打史、是一部割地賠款的屈辱史。但是在民族危難之際、國家蒙受屈辱之時,也是能人輩出的時候。

當時的淮軍名將劉長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當年提出的先發制人的“滅日計劃”也是具有巨大的前瞻性的計劃,結合後來的歷史來看的話,這份滅日計劃可謂意義深遠、是一份遠見卓識的計劃。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我們一起來看看:劉長佑是誰、他到底提出了怎樣一份滅亡日本的計劃呢?這份計劃為什麼當時又沒有實施呢?如果實施這份計劃又會怎樣呢?

劉長佑和他的滅亡日本計劃

劉長佑出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才被以拔貢的身份入朝為官。二年之後也就是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並且很快席捲了大清朝東南的半壁江山。

此時大清朝的八旗軍隊已經完全沒有戰鬥力了,於是乎,晚清開始重用團練軍也就是地方上的武裝。其中湖南成為了抗擊太平軍的主力,其中就有著名的湘軍統帥——曾國藩。

劉長佑是湖南人,當時又在朝廷做官自然而然地就加入了湘軍了,開啟了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鬥中,劉長佑憑藉著自己的才能攻城略地,一路高升,先後做到道臺,巡撫,直到直隸總督,成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隨著太平天國剿滅以後,曾國藩的失勢,湘軍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同為湘軍統帥的劉長佑也不小心被髮配到了廣州。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不過在這裡他了解了外面的形式,劉長佑不光打仗是一把好手、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更加難得的是他還具有戰略眼光。

晚清當時能夠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很少,絕大部分人都是“自閉症患者”或者是“關門自嗨”之人。劉長佑就是晚清能夠睜眼看世界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人之一。

當時劉長佑把眼光盯住了隔壁的“彈丸小國”日本,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日本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變化一:日本正在進行一場積極的變革——明治維新改革。

1853年,美國人佩裡率領著先進的艦船打開了日本的大門——黑船事件。日本從此變成了國門洞開的狀態,但是與晚清不同的是,日本人開始積極擁抱西方、學習西方,從本質上開始改變自己。

日本從1868年開始進行了近代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明治維新運動。主要措施就是:改革社會模式實行內閣制、發展民營企業、全面向西方模式學習。當時日本的口號是“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日本正史無前例地加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變化二:日本開始奉行積極的對外擴張戰略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日本人由於地理環境和人口的問題,天然有一種向外擴張和侵略的思想。實力不夠的時候他們在積聚實力,當他們認為實力達到以後必然會舉起侵略大旗的。早在明朝的時候,日本就打起了對外擴張的算盤,只不過失敗了而已。

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以後國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外加上軍國主義的思想復甦。於是乎,日本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1879年的時候,也就是甲午海戰爆發前的16年,日本毅然決然的侵吞了琉球。大家不要忘了,琉球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們的勢力範圍,由此可見,日本人侵略的獠牙已經完全暴露了出來。

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經暴露無遺,此時的劉長佑正式向晚清朝廷上書一份奏摺,主要內容就是:趁著日本還沒有完全的強大起來,先將日本扼殺在搖籃之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先發制人。

劉長佑不是心血來潮提出的建議,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看法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攻略的。劉長佑認為:日本侵吞了琉球之後絕不會止步於此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朝鮮,最後就是吞併東北乃至整個中國。

現在回望歷史來看的話,日本人正如劉長佑所預計的那樣:先吞併琉球、然後是朝鮮、最後是東北,進而是整個中國。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不過日本人最後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二戰差點讓其亡了國。但是劉長佑能在幾十年前就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可謂是一代戰略家了。

其實此時日本的實力還沒有甲午海戰的時候那麼強大,當年我們在甲午海戰前用軍艦訪問日本的時候,還造成了日本極大的恐慌。後來的明治天皇為了打敗大清水師,不得不集合全國之力來購買先進的軍艦。

劉長佑的作戰計劃可謂是不錯的,如果單單從軍事角度出發的話,當年我們還是可以和日本一決雌雄的。不過這份計劃被慈禧老佛爺無情的否定了,13年後也就是1895年,我們在甲午海戰中慘敗給了日本,一切都早也註定了……

劉長佑這份看似完美的滅亡日本的計劃,為什麼會被晚清和慈禧無情的否決了呢?

我們來深入的分析一下:為什麼慈禧會否決這份滅亡日本的計劃呢?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原因一:日本在晚清和慈禧眼裡不值一提

當時在慈禧的眼裡日本依然是彈丸小國而已。歷史上雖然日本曾經也進犯過我們,但是都已失敗告終了。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是日本的師傅,日本是學習和仰望我們的。

慈禧認為:日本當時也被列強侵略了,而且也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所以根本不可能對我們形成真正的威脅的。在慈禧眼裡,日本地域狹小、物資匱乏、人口也不多,哪裡是大清朝的對手。

慈禧覺得打不過洋人那是因為洋人實在是厲害得很,可是打日本簡直如砍瓜切菜一般容易。其實這在甲午戰敗的時候也暴露出來了,當時戰敗的訊息傳來的時候,不光是慈禧整個大清朝都不能接受敗給日本的現實。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我想說,晚清的愚昧、晚清的盲目自信、晚清的閉眼瞎自嗨最終害了自己、也害了整個民族。

原因二:慈禧覺得當時的大清朝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打這樣一場戰爭

慈禧這麼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又是沒啥道理的。如果說有道理的話那就是大清朝確實沒有什麼錢。

例如:兩次鴉片戰爭不光軍費要錢,賠款也要錢;

搞定太平天國運動前前後後十幾年,花了無數的銀子,而且東南最富庶的地方還被太平軍狠狠地折騰了一番。

當時清朝還在和法國打仗,左宗棠收復邊疆也要花軍費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大清朝確實沒什麼多餘的銀子了。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大清朝又是不缺錢的,例如:慈禧老佛爺修個頤和園花了幾千萬、過個生日又是上千萬兩,甚至請個戲班子唱戲都花了百萬兩等等。

這還是慈禧一個人花的錢,大清朝的王爺們、總督們、巡撫們以及無數的官員們。他們都是理財高手、都是斂財大師。這些人貪汙的錢財估計造十個北洋水師都綽綽有餘了。據說李鴻章死了之後,其家財有千萬兩之巨。

不過在慈禧的眼中只有一條:享受生活花錢沒事,沒事找事幹去搞什麼滅亡日本那就兩個字——沒錢。

原因三:慈禧當時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位最要緊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慈禧在位的幾十年,大清朝面對的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內部有各種起義,例如:捻軍、太平軍等等;外部又面臨著列強們的不斷侵略和壓榨,可謂是內憂加上外患的狀態。

這樣的情況下,慈禧的大位都岌岌可危了,哪有閒工夫去幹掉日本。話說回來,對於慈禧來說:大位才是第一位的。日本對於慈禧來說其實也無所謂,大不了打敗了就割地賠款罷了,反正也不是第一回了。

原因四:慈禧對打贏日本其實也沒有多少信心的

前面說了慈禧是看不起日本的,可是慈禧同時也知道大清朝的戰鬥力的。說白了,慈禧認為真打起來也不一定就能立刻拿下日本。如果不能速戰速決的話,對於慈禧來說將面臨著嚴重的後果。

如果和日本發生戰爭且久拖不決的話,大清朝內部會不會出現變故;外面的列強會不會乘機干涉、隔壁的沙俄會不會又來搶劫一番等等。我想老謀深算的慈禧,不會不知道所面臨的嚴重問題的。

分析了這麼多,我懷疑當年慈禧看到這個奏章估計連仔細的分析都沒有做,然後就丟進了廢紙簍子了。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在慈禧心中大位是最重要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放著好好的神仙日子不過,跑去和日本決戰簡直是開玩笑了。

最後用最簡短的語言分析一下:假如這份計劃被執行了又會怎麼樣呢?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我認為不怎麼樣,慈禧即使執行這份計劃的話,內心也是猶豫的、徘徊的,碰到一點困難就會及時撤退的。慈禧絕不會像日本天皇那樣為了造軍艦、為了打敗大清朝去集合全國之力、用一天只吃一頓飯來表明決心。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大清朝當時已經是一盤散沙了,清朝群眾根本不會去用盡全力地攻打日本的;大清朝的軍隊和官員也不會這樣的。

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大清朝當時已經是:手握權力之人心中只有自己、已經完全的離心離德了。如何去舉全國之力滅亡日本呢?

當時連北洋水師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困局,好幾年都沒有新的軍艦入列、炮彈也嚴重不足。

試想一下,如果大清朝跑到日本本土去決戰的話,勢必內部會造成嚴重的空虛狀態的。這樣的情況下,外國列強特別是沙俄會放過這次絕好的機會嗎?

當然不會了,到時候可能會出現:日本沒有被打下了,自己這邊卻被別國佔領的囧境。

清朝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日計劃”,為什麼沒被採納?

最後我想說,大清朝的坍塌是一個系統自上而下的整體坍塌了。千萬不要以為某個人提出了某個先進的戰略計劃就可以挽救腐朽、沒落的晚清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不管劉長佑或者誰提出更加完美的戰略計劃,慈禧都是不可能去執行的,在慈禧的心中大位最重要、享受權力帶來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晚清最後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晚清是被整個時代無情地拋棄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