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我理解你分手難受到“心好疼”的感受。

以前當我聽到有人說“難過到心疼”,總覺得這是一種誇張的表達方式,因為分手難過是一種情緒體驗,它怎麼會引得心臟疼痛呢?

但我的一個來訪者告訴過我:雨宸,當一個人特別難受時,他的心臟真的是會疼的。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她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以前在心理學的書上看到的——“人體的特定情緒會激起身軀的反應。”

我立馬明白了這不是比喻、不是誇張,這是一種“白描”啊。那種心臟一抽一抽,一緊一緊,讓你剎那間呼吸困難的感受,是真的,是真實的,不是什麼文學的修辭手法。

正如分手會讓一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睜眼是他,閉眼還是他,痛苦時會想起他,快樂時還會想起他。你會咒罵他,詛咒他,輕視他,睥睨他,但更多的還是咒罵自己,看不起自己,為什麼是自己放不下?為什麼他能放下那麼快?

就這樣,你會苦苦尋覓一個走出失戀的快捷方式,頭破血流,只為求得放下心中的執念。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可能你會問我,你既然諮詢過那麼多的來訪者,那你快告訴我放下執念的最快的方法。

我可能會很遺憾地告訴你:不好意思,如果你想越快走出失戀,最後反而越不會走出來。

由於這份職業的原因,我見過失戀後各種人生百態,很多人讓自己顯得忙忙碌碌,投入工作學習,讓大腦運轉起來,去盲目社交,隨便開啟一段新關係,彷彿就不會再想起來了。

但人在陷入忙碌的生活裡時,會有一種麻木的踏實,這是人的防禦心理在作祟,把他壓抑在潛意識裡,只要自己不提取那些悲傷的記憶,不想,就好像那個人真的不存在了一樣。

就像在洶湧的情緒上面安了一個閥門,一拉,痛苦的記憶就不會進入大腦了一樣。

但,逃避心理是會上癮的,你一直不面對,他也還是一直會在那裡,他會影響你的“內隱”部分,比如,你看起來好像無事發生,已經過去了,但你會易怒,易激惹,健忘,遲遲不敢開始一段新的戀情。

因為破碎的感情是一種未完成的執念,由於人們天性討厭喪失,討厭失去,討厭被拋棄,討厭做無用功,討厭被人像垃圾一樣丟棄。所以會想快點擺脫這種痛苦的感受。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尤其當你想越快走出來,那些未處理的情緒就像感情的碎片,鑲嵌在你的血肉裡,結了疤,當下一次有相似的情境出現時,就會喚醒你的“創傷體驗”,提醒你以前受過傷害,讓你不敢輕舉妄動。

就像當你在生活裡又遇到了一個合適的人,你是不敢行動的,因為你總是會想起他的身影,他是如何傷害你,如何否認你,如何從一開始的熱情到最後的絕情。

這種“記憶的閃回”,就是因為你沒有好好的感受過分手帶給你的傷痛,沒有學會和自己和解,沒有接納自己的傷痛,就匆匆忙忙進入生活,很有可能會讓你不負責任地和一個人開始一段戀情,發展了“反彈關係”。

分手後你必定要學會一個話題:“接納自我的痛苦、忍受挫折”,而這個過程註定是要緩慢的。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很多人做不到接納自己,總想著快點放下,快點走出失戀的旋渦,是因為不想、更不敢面對自己的脆弱。

他們不敢面對心中“被拒絕”的自己,不敢面對破碎不堪的自己,不敢把這部分脆弱的自我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

因為很多人會把被拒絕、把失戀當作人生的恥辱,當作輸家的象徵,而在失戀後還在為一個人感傷,沉溺於當下,更是“弱者”的表現,我們討厭成為弱者,討厭被小看、被低估、被否認。

“討厭脆弱”,“討厭成為一個脆弱的人,討厭成為一個悲傷的人”。這是很多失戀者的內心想法。

但失戀就是要告訴我們:脆弱才是一個人最真實的部分,一個人最柔軟的部分。當我們體驗到我們的脆弱,我們才能去好好體會別人的脆弱。當我們先共情了我們自己,我們才能共情他人。

就像當我們知覺到被拒絕、被否認是痛苦的體驗,我們才不會在生活中狠心地對待別人,才會更能體驗到一個人在面對挫折時是多麼的無助和無力。

以後我們在面對別人的痛苦時,就不會簡簡單單地說“沒事沒事,一切都會好的”這種蒼白的安慰,而是真的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視角上,和他一起感知痛苦。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而這一切,都是要求你首先在失戀後、在經歷挫折後,去看到自己的脆弱,接納自己的脆弱,包容自己的脆弱。

你可以給自己有一個緩衝期、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允許自己心中可以暫時的退縮,可以不去面對現實,不再面對一切,縮回自己的小窩裡,每天看劇,每天發呆,每天渾渾噩噩,不想社交,不想看未來,這些都是可以的。

當然你要明白,當下的退縮都是暫時的。

因為世間萬物有一個規律:你越求什麼,你就越求不來什麼。你越想快樂,你就越得不到快樂,你越想成功,你就越不會成功。

快樂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人只有在追求其他事物的時候才會體驗到快樂。同理,放下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人不是一下子忘記的,而是慢慢忘記的。

你只有允許自己可以暫時的放不下,你最後才會坦坦蕩蕩地放下。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很多人不想走出去,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缺少一個“往前看”的理由。

這群人往往喜歡“念舊”,喜歡沉溺於回憶過往,不想急匆匆就把那個人丟在歲月的長河裡讓他腐爛。

這無關乎愛不愛,更多的是因為心軟,內心希望能給兩個人的關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當這個句號畫不上,便會一次次地嘗試回到過去,去填滿什麼。

就如同失戀後的人喜歡去絮絮叨叨一些事,張口閉口就是前任,說兩個人之前發生過什麼,去過哪裡,一起約定過什麼。。。。。為什麼?不是因為還愛著,而是因為兩個人以前的過往太濃烈了,就好像在昨日發生過一樣清晰,怎麼能忘掉?

兩個人也是像這樣在路邊攤吃燒烤,一起吐槽生活,一起期待未來,這些就好像是前不久的生活一樣。

“既然過去有著當下沒有的美好的溫存、未來又沒有盼望,那就乾脆別忘記了,活在以前,活在過去,每天品味兩個人的舊事,也挺好。”——這是很多放下不感情,心狠不下來,活在過去的人的悲觀思維。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未來是昏暗的、無力的、沒什麼期待的”,這是很多人失戀後止步不前的理由。如同患上了“習得性無助”,自己做什麼都沒用,自己是什麼都不會值得被愛。

因為自己被拒絕過,所以也不敢期待以後還會遇到比現在更好的那個人,不相信自己以後會比現在這份感情裡的自己更幸福。

但你要相信,下一個總是好的,你也值得讓更好的人去愛你,讓更多的人去看到你,讓更優秀的人去看到你的優秀。[1]

我告訴你一句實話:這個世界上,萬物都可以替代。

真的,誰都不是誰的唯一。你現在覺得自己肯定不會再遇到更好的人了,但等過段時間你再回來,你肯定不會這樣想。他可以被替代,你也會遇到更好的人。

你現在缺的,只是一個往前看的理由,你必須自己給你自己這個理由,任何人都不能給你。

你可以自己給自己進行一些“心理輔導”,你可以對自己說“我總會遇見更好的”“我值得被更好的人愛”“我不是喜歡特定的你,你可以被取代”“沒有誰屬於誰”。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以前我看木村拓哉的《悠長假期》時,有一句臺詞我記了好久:

當男主陷於事業和愛情雙低谷時,女主坐在他旁邊,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在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的時候,就當是上天賜給自己的一個長假,不要勉強,不要焦躁,更不要無謂的努力,讓身心輔助於自然,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可能現在的你不明白上天讓你“失戀”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除了痛苦悲傷,你察覺不到其他的感受。

但其實當你跳出當下的失戀視角,從人生的宏觀視角去覺察,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就是“人生的一段體驗”而已,和你之前經歷的人生境遇都一樣,哪裡都有著失望和背叛,哪裡都有著跌入谷底和涅槃重生。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只不過當下的社會喜歡誇大失戀,誇大痛苦,誇大失敗,推崇快樂和娛樂,其實人的這一生更多的是痛苦和不甘、絕望和重生,反覆迴圈,反覆體驗,這才是世態的現實。

在痛苦漸漸褪去,直到最後當你想起前任,他已不能引發你的痛苦的時候,你反而會感謝他,不是感謝他給你的傷害,而是感謝他給了你一段“小小的假期”,讓你有機會去思索痛苦的意義,人生的意義,你更珍視的東西。

你會在失戀這個小假期裡去撿起之前因為戀愛而忽視的朋友,撿起已經落入灰塵的書本,去想自己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你不再陷入麻木的踏實裡,不再陷入虛假的忙碌中,你會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因為當一個人墜入谷底的時候,反而是最有希望、最有機會重來的時候。因為當他已深陷涅槃、身心俱滅,其實就是重生的開始。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其實我說了這麼多,最終是想引起你的思考,喚起你對生命的自信。你現在還處在大好年華里,生命中還有很多未體驗的,何必這麼苦惱?

走出失戀,放下感情,更多是你要多看看自己啊。

當你把注意力投向自己,而不是空曠虛假的外界,你的焦慮就會慢慢褪去,你自然也不會再執著於什麼抽象的東西,你自然也就能走出來。

你可以去想:

自己為什麼會愛上這個人?是因為他有什麼特點嗎?這個特點其他人就沒有了嗎?

為什麼我會放不下?是因為我還在愛嗎,還是因為我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會輸,不甘心自己放不下,對方已經放下了?

你應該多問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就一定遇不到更好的人了嗎?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其實當我們一層層剝開,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更多的是一份對“愛”的渴望——但我們總把“愛”覬覦在他人身上,總覺得他人的愛才是最飽滿最真心最好的,卻看不到自己對自己的愛,忘了自己愛自己,自己保護自己。

所以多去做一些能喚起自己價值的事情,讓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價值和魅力。讓自己更多愛自己,照顧自己的感受,保護自己的人格,不讓他人在自己脆弱時有機可乘。

原來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很好,自己不像之前想的那麼脆弱,自己能一個人收拾房間,一個人做飯,一個人看劇,一個人煩惱,一個人快樂。不用別人陪伴,自己就可以。

當你看向自己,看到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所為,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其實自己已經堅持了這麼久,忍耐了這麼久。

當一個人看向自己的時候,就代表著自我意識的崛起,預示著自我成長的開始,不再祈求外界,不再執著於他人之愛。

這樣,你便能自得其樂,自己成全自己,走出失戀。

本節內容可參考《親密關係必修課:遇見更好的自己》

早知道這樣能走出“失戀”,當時也不會那麼痛苦

心理測試:測試前任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麼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鉅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絡過你?

是— D

否 —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