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昨天蛤蟆先生含帶著幾分憤怒和不安結束了第二次諮詢,過了一週,今天是第三次見諮詢師了。

似乎蛤蟆很快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把“椅子”也視為了“自己的”,在整個諮詢中最打動蛤蟆的是他得到了全身心的關注,蛤蟆發現,因為從未有人像諮詢師蒼鷺那樣全神貫注過自己。他有沒有這樣對待過別人,也得打個問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諮詢師可以全程專心聽蛤蟆說話,一小時談話時間裡完全聚焦在蛤蟆身上只專注於他,其餘一概不關心。

所以第三次的談話似乎已經因為得到了這種感受變得容易得多,蛤蟆自從上次談話,似乎根本沒有弄明白“兒童自我狀態”,於是這一次,蛤蟆先生擺脫了之前的猶豫,坐在老位子上,開始了常規諮詢。

在蒼鷺引導下,蛤蟆已經開始察覺到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漸漸地也開始探索審視自己,換句話說,蛤蟆已經開始進入學習模式了。

蒼鷺站在白板面前,併為兒童基本感情作了細緻分類: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憤怒’,自然型兒童’,一個孩子的自然行為就混合了這些情感。

他舉了幾個例子方便理解:比如嬰兒為了獲得食物和關注會尖叫哭泣,從第一天開始這些天生的情感就開始運作,而且隨著這個孩子的成長,他的情感世界也豐富起來,能量也充沛。就像調色盤上的紅黃藍三原色在不斷混合,產生新的顏色。

“但這個過程中也有其他因素參與進來,”蒼鷺繼續說道,“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他們從一開始就對這個孩子的意識產生影響。嬰兒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會引發母親或父親的某些反應,這些反應對孩子具有深遠的影響。”

換句話說,兒童未來的成長大多數都是由父母打造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蛤蟆若有所思:“父母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巨大啊!”說完他陷入沉思,彷彿在回憶自己的童年。

蒼鷺解釋說,雖然嬰兒無法思考,但他們會從經驗中學到一種生存的策略,並發展出一套行為來應對父母和其他人。而這套行為策略就像原子核一樣,這個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形成和發展。當然,人生各個階段的許其他事情也會對他造成影響,但這些最早期的經歷塑造了一個人的人格雛形。

蛤蟆非常認同:“我懂了,當我們還是個嬰兒時,並不能逃離我們的父母,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適應他們每一次的喜怒無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在蛤蟆先生與蒼鷺對話中其實也在剖析著每一個人,其中在心理學角度分為了三種狀態: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處於

“父母”、“成人”、“兒童”

這三種自我狀態之中。

兒童自我狀態——代表人物 蛤蟆

“兒童自我狀態”是由每個人的童年殘留的遺蹟搭建而成,包含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這其中又包括“自然型”和“適應型”兩種。

自然型兒童狀態:擁有深情、憤怒、悲傷和恐懼這四種基本情感;

適應型兒童狀態:為了應對父母的權威而採用同意、取悅、道歉和依賴等順從行為的表現。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父母自我狀態——代表人物 獾

“父母自我狀態”恰好和“兒童自我狀態”形成對立,這種狀態是在對自己原生態家庭父母的複製克隆,包括“挑剔型”和“養育型”兩類。

處於挑剔型父母狀態時,一個人總是扮演“審判者”的角色不斷挑剔指責。值得注意的是,審判的物件可能不單純是旁人,矛頭也可能指向自己,從而陷入自我批判、自我懲罰的狀態裡。

而處於養育型父母狀態時,最常態的表現則是以“為你好”、“我比你更難過”為由對進行道德綁架式教育。

成人自我狀態

當我們處於在“成人自我狀態”時,表現得既不像父母,也不像孩子,更像個大人,也能更感受當下的自己。

三位一體的狀態

這三種狀態同時存在於每個人身上,與年齡無關。在面對不同境況時,人會做出不同的狀態調整,而且在交際互動中,大家都會有自己“偏愛”或習慣的狀態。

而人只有處於“成人自我狀態”中時,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做出相對正確理性的選擇。因為在另外兩種狀態下,幾乎都在複製一些錯誤的資訊舉動,沒有正確的思考,重蹈覆轍長輩的悲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結語:

人很多問題癥結,其實根源基本都和童年經歷有關,換句話說,父母是不可分割的關鍵,家庭氛圍和育兒方式逐漸會形成我們的性格狀態,所以說雖然年紀可能已經是成年人,卻未必真的擺脫了兒童自我狀態。

自以為成熟有擔當猶如獾那樣的人,也不過是在效仿父母的模樣去繼續生存,但最終帶給身邊人的是壓力,給自己帶來的是失去,失去別人最真誠的愛,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尊重,表面的迎合可能唯獨剩下的不過是畏懼。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從中領悟一個道理,想讓一個人真正接納自己,聽取自己的建議,不是據理力爭或者強勢的逼迫,而是全神貫注地傾聽和尊重對方才能夠順利進行。

成長的童年我們無從選擇,但想改變,首先要面對自己目前究竟屬於哪一種狀態裡。蛤蟆先生下一次諮詢會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和他一起成長一同學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很多問題根源,基本上都源於童年

END

文/解憂情感驛站

(作者:筱雨,心理諮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係挽回修復,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態家庭導致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愛人,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