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持續,很可能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上一次我們聊到了,蛤蟆意識到‘父母自我狀態’,也懂得了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狀態,只是運作方式不同,獾喜歡指責批評別人,而蛤蟆則喜歡自我懲罰,經過反思之後,蛤蟆作出了新的決定,也堅定自己的信念,在一次聚會當中蛤蟆,的確讓朋友們意識到了他巨大的變化。

今天你感覺怎麼樣?隨著蒼鷺的問候,第7次諮詢又開始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持續,很可能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成長狀態下的蛤蟆

經過一段時間的諮詢,蛤蟆不僅對這一問題早有準備,而且迫切地想回答。

蛤蟆回答說自己不太確定,但明顯感覺很有力量了。雖然悲傷抑鬱情緒還在心裡某個角落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但他還在也不會牽著自己的鼻子走,似乎自己可以控制他們了。

諮詢師問,“那你現在處於什麼狀態?”

蛤蟆經過思考,覺得自己肯定不是‘父母自我狀態’,但也不是‘兒童自我狀態’而是另一個自我狀態,在這個狀態裡,自己更像個大人。

蒼鷺為蛤蟆的覺醒而鼓掌,告訴蛤蟆這就是‘成人狀態’。

蒼鷺解釋成人自我狀態,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他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現實狀況。

意思就是在這個狀態下,能夠計劃考慮決定行動我們的理性而合理的行事。

處於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裡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那是真正思考當下的狀況,基於事實來決定要怎麼做。

蛤蟆非常認真地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個狀態哪個更好?是不是成人狀態比其他兩個狀態更重要?

而蒼鷺回答則是,在成功的人生裡這三種狀態都是必須的。每一種狀態肯定都很重要,都對生存有價值,只不過成人狀態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持續,很可能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三位一體的自我狀態

“成人狀態”“兒童自我狀態”和“父母自我狀態”三個狀態在一起,就形成了自我狀態的三位一體,這個三位一體也代表了一個人的人格結構。

兩種狀態特點優劣:

兒童狀態時:人體驗到的是童年的感受,或好或壞都有。我們會重現過去的情形,再一次體驗過去的情緒,可往往人卻學不到任何全新的東西。

處於父母狀態時:基本上停在挑剔教育別人,不管是哪一種,都在用言行重複從父母那裡學來的觀念價值,你會想證明給人看,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念和價值,這種確信無疑的狀態,無法給新知識留出一席之地,舊思想主宰著自己的思想,所以容易固執己見,很難有全新的改變。

蛤蟆想到了自己,當初的自己要不就是被兒童自我狀態支配,整個人常常陷入悲傷痛苦的情緒,面對質疑,只會妥協或道歉,甚至會做出一些滑稽的舉動,或靠誇張的打扮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要麼就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下,不停地用父母的價值觀來批判自己,把自己否定的一無是處,再加上和父親很相似的獾,也就加劇了這種感受。

在諮詢師的引導,蛤蟆越來越懂得表達自己也學會了傾聽,面對問題,尤其面對強勢的獾,他也不會再意味著退縮,忍讓反而是理性的思考及正常的表達自己的認知。

蛤蟆迫切地想知道如何直接進入成人狀態,甚至希望諮詢師直接告訴自己方式,可以節約時間快速達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持續,很可能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怎樣轉型到‘成人狀態’

捷徑無法透過,蒼鷺沒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

原因一,沒有任何人能強迫別人進入自己的成人狀態,只能透過鼓勵,讓當事人自己作出決定。

原因二,諮詢的主要目標是讓當事人自己找尋答案,而諮詢師只是一個協助作用,來幫來訪者做決定。

蒼鷺知道蛤蟆喜歡錶演,所以用演員來舉例說明。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演員,對於自己即將出演的角色臺詞動作都會爛熟於心,而這個角色就叫做“生氣鬼”。所以說在面對差不多的場合,就會一字不差的說出自己的臺詞,當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會重複不假思索本能地進入到角色裡,自動篩選出合適的對白,切換成憤怒的語氣,這完全是條件反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為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本能。

所以說沒有人能夠脅迫我們有這樣的感受,而是我們選擇了‘憤怒或悲傷’。

如果說痛苦和折磨都是自找的,可能有些極端甚至有點不恰當,但的確是無意識的一種條件反射,做出本能的反應。

諮詢師問蛤蟆造成自己不快樂和壞情緒的原因應該怪誰?

蛤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獾,然後是河鼠,鼴鼠多少也有些責任,還有就是自己的父母雖然愛自己,但是讓自己變成這樣,他父母也脫不了干係,蛤蟆越想越生氣,到最後哭了出來。

蒼鷺問蛤蟆,你還要為自己的不快樂,責怪別人多久?

蛤蟆此刻狀態正是因為讓自己處於了‘兒童自我狀態’才會做的事,如果一個人處於‘成人狀態’,就應該知道負起責任更重要。

而真正應該負起責任,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事實,並原諒他們。

和原生態家庭和解,是第一步,也必須要做的事情。抱怨,反覆沉溺兒時痛苦的經歷,怨恨父母和他們生氣,這樣除了讓自己心跳加速,渾身發燙,然而如往常一樣,再激烈憤怒,最終都會化為烏有,讓自己停留在疲憊中悲傷痛苦。

故事還沒有完,下一篇我們一同繼續跟隨青蛙先生一同經歷治癒的蛻變過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持續,很可能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結語: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是三位一體的狀態,在模式間不斷地進行切換,想真正成為成人自我狀態,需要不斷持續刻苦的努力和思考才能夠達成。有的時候壞情緒,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成年人需要對自己的情緒和人生負責,而不是要一味地責怪身邊的人,或已經發生的事。接受既定的事實,原諒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不是大度,而是放過過往,才能夠放過自己。

進入成狀態的過程是痛苦的,只有經歷才能夠真正獲得成長的蛻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持續,很可能是我們選擇了痛苦

END

文/解憂情感驛站

(作者:筱雨,心理諮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係挽回修復,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態家庭導致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愛人,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