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天生就不適合談戀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有一女性朋友曾提起自己的感情觀,她是那種不將全部心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人,她會多選擇幾個,然後慢慢接觸發展,最後從中選擇最優的。

理由很簡單,因為

不想孤注一擲,血本無歸

她說:“我不想再把時間傾注在一個人身上,萬一他沒那麼喜歡我,我豈不是很可憐。”一個“再”暴露了她如此擇偶的真正原因,原來她曾經和一個男孩談了6年戀愛,她原本以為他們會走進婚姻的殿堂,一起白頭到老,但最終男孩棄他而去。分道揚鑣的結果極其嚴重地破壞了她對人的信任機制,不再輕易的相信任何人。

有一種人,天生就不適合談戀愛

這是典型的被重傷後,啟動了防禦機制。她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以免再遭重創。其本質是

缺乏安全感

我們會發現身邊這樣的人,其實挺多的,

他們敏感多疑又脆弱,活得像一隻刺蝟,把所有想要靠近他們的人推得遠遠的,自己一個人又在黑暗中絕望

。正如舒淇在《剩者為王》中說的,“我就是死要面子,自尊心特別重,我只要一發現,對方沒有那麼喜歡我了,我就會把這段感情判一個死刑。”

有一種人,天生就不適合談戀愛

然而,愛與被愛從來都不是對立的。

有能力愛別人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別人真正的愛

。那些本身就擁有很多愛的人,更容易得到愛,而那些從小缺愛又渴望愛的人,反而難以輕易獲得愛。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戀愛力”很大程度上

由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決定

,我們對父母的依戀型別,基本上就是我們可能和他人形成的依戀型別。因為依戀型別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相互影響的方式。

有一種人,天生就不適合談戀愛

如果一個人在父母穩定關愛下長大,並有著強大的情感支援,就會形成安全型依戀關係。在人際交往中可以很自信的相信和依賴他人,更容易和他人形成健康的親密關係。

而若童年時期父母給予一個人的關愛和陪伴極其有限,

父母有時很寵愛自己,有時又會疏遠,就會導致孩子形成不安全依戀型別

。可能是逃避型、也可能是焦慮矛盾型,總之,這類人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感受到不安全。這些不安全因素會致使他們做出不利於關係的舉動。

所以,天生缺愛的人,其實在戀愛關係中很難遊刃有餘。

上述原因是人出生以後的經歷造成了愛無能,但還有一種人是天生愛無能,他們無法戀愛是因為受決定血清素受體的基因影響。一項研究表明580名研究物件中,HT1A基因上帶有CC基因型的人中有50。4%的人正在戀愛,而帶有CG或GG基因型的人中,僅有39%的人在戀愛中。

也就是說,攜帶等位基因G意味著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較低,而研究發現,那些血清素低的老鼠和猴子更不願意接受交配,並且存在攻擊異性的行為。而人類一樣,血清素過低的人群對戀愛沒有慾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冷淡。

當然,這類人在生活中畢竟是少數,

大部分人無法戀愛其實都是因為第一個原因,因為愛與被愛,是我們人類靈魂深處最深切的渴求,沒有人不渴望被愛。只是介於對傷害的恐懼,很多人在愛面前選擇了封閉自己。

有一種人,天生就不適合談戀愛

但不適合就真的不談戀愛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人類如果沒有愛的陰澤,就會像沒有露水滋潤的花朵很快枯萎。

因此,所有渴望愛,但又懼怕愛人的人都必須首先認識到一個問題:

在被愛之前,你要先覺察自己,認清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承認現實,最後尋找能夠可以解決自己問題的途徑。

如果你是一個極度缺愛的人,你無法透過自己的治癒而學會愛,那麼最好的方式便是找到一個具有安全型情感依賴的人,在關係中一點點尋找正確愛的道路,慢慢嘗試挖掘自己能夠愛與信任他人與自己的能力。

有一種人,天生就不適合談戀愛

在愛的滋養下逐漸改善自己原有的應對模式,慢慢的你會學會如何駕馭愛,如何更好的與愛人相處。

一段關係中,只要一個人深深的感受到過被愛,那麼即便最終兩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在一起,這份愛是可以延續下去。被愛過的男女可以帶著這份愛,繼續勇敢自信的走下去,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追尋下一步的幸福。

張愛玲說:“

愛讓我們無所不能

。”

此話雖然有文青矯揉造作的表面,但它道出了人類的本質。對

抗世界很艱苦,但愛可以給予我們無盡的力量來支撐我們走下去。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前後黑白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Nkwcomb, T。 M。 The varieties of interpersonal at- traction, In D。 Cartwrighl & A。 Zander (Eds。), Group dynamics。 (2nd cd。) Evanston: Row, Peterson, 19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