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長社群的第三次招募

2020年12月第二期結束後,就沒有繼續,因為過年那段時間忙。現在又回來了,因為看到大家的呼喚。

家庭成長社群的第三次招募

跟之前一樣社群的價值定位有兩個,也是期待你在這兒能收穫到的是:

1、家庭和心理相關的知識理解和應用。

2、一個表達和討論家庭心聲的空間。

我真誠希望這個社群提供的價值,能夠為感受到家庭中煩惱和苦悶的你一些支援以及多一些理解,最終助力你的家庭更幸福和更近一步的發展。

為了讓大家對社群更加了解,簡述第三次社群預備分享的三個主題。它們都選自現實家庭生活害怕發生卻又很普遍發生的場景。他們分別是:

1、喪偶式婚姻——站在門外的男人

來諮詢的人當中98%的是女性。我聽了很多講述男人是如何不顧家、如何不顧自己的感受、如何自私、如何自以為是。

比較有代表的說法

“感覺自己結了個假婚,家裡的事兒都是我操心,無論是家務、孩子、人情客往,一點忙都幫不上來。有時候感覺比一個人的時候心累得多,如果婚姻是這樣,我為何還需要。”

但是當跟男性們交流的時候,卻又另外一個模樣。他們說道女人是如何的蠻橫不講理,如何的小題大做以及莫名其妙。

比較有代表的說法

“還說我沒聽從她,我已經竭盡全力了。我在家裡一點地位都沒有,我說什麼也不聽,反正家裡的事情我只能做一件事情:順從,不能有任何不滿和反對意見。既然如此,我還參與幹嘛,有我沒我,她都會那麼幹的。”

有上述內心活動的伴侶真的超級多,帶來的結果就是夫妻二人都會覺得男人離家越來越遠。只是女性給到的解釋是不愛不在乎所以不願意,而男性給到理由則是我靠不近,我是被迫的,我被關在了門外,我沒辦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我一般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在決定結婚的時候你們關係狀態與現在的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婚姻開始一般都是充滿期待有很多正面幻想的,不太可能開始“男人就被關在外面”,這個問題希望能主動的引發思考:婚姻是男人如何一步一步的被關在了門外的。

這部分的分享回答這個問題,以期待可以做點什麼不讓這事情發生在家庭中,因為讓人太難受了。

2、育兒的焦慮——瘋狂的雞娃

教育孩子是家庭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但也因此會看到詭異的現象。

我曾見到一個孩子三歲,她媽媽給她準備各種能力培養以及知識的書,堆起來比一個高中生的書還高;比如為了上好學校,繳納各種超額費用,購置比市場價高得離譜的學區房;為了學習成績,高價的培訓費用。。。

當然舉的例子是有些極端了,但是教育孩子的焦慮真正確切的體現在每個做父母的身上。焦慮的父母們都極力的用各種方式或者調整資源放在孩子身上,只期待孩子未來是好的。

然而看到的現實情況卻不遂人願,花費“巨資”在孩子身上卻鮮有看見有所改變或者提升的。更有甚者,孩子們都不買單,反而控訴父母為啥要這麼沒有人性,這麼大的控制慾。

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接待的青少年,一位拒絕進校的孩子。

媽媽不斷跟我說,孩子不堅強軟弱不爭氣,而且不知道感恩,自己花費了那麼多錢動用了那麼多關係才將孩子送到這麼好的學校,生活上從沒虧待他,還不知足。

他告訴我卻是媽媽無盡的嘮叨控制,讓他喘不過氣氣來。

孩子要的東西真的跟父母不一樣,那他要的是什麼呢?什麼才是孩子健康成長最大障礙呢?

這是部分的分享回答這個問題以及另外一個可以減輕父母焦慮的心理學知識。

Ps:絕大部分家庭治療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而開展的,因此關於孩子發展,家庭治療是積累豐富的實際經驗。

3、家庭執行中的不可免的三角關係——堅守你的位置

一個人生活到兩個人生活,是會發生很大轉變的,並不是1+1=2的簡單線性組合。

長期相處的兩人的關係有兩個方向上的前進:要麼融合要麼遠離,很難有保持不變的。

融合的方向看似是好的,但是太過緊密就會讓人窒息,會感覺沒有了自己,就要逃開;遠離的方向太遠了就會變成陌生人,關係也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兩人相處,如果沒有其他人,吵架爭執就是調節器:感覺到太緊密了,吵架可以爭取自己空間;感覺到遠離了,吵架可以爭取一些兩人在一起的空間。

但是吵架讓人精疲力竭,讓人感到痛苦緊張焦慮,所以吵架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避免吵架帶來的痛苦恐懼,在實際家庭生活中,我們最喜歡用的是拉來第三人來平衡。

比如一些請父母來主持公道、女性找自己閨蜜吐槽、男性則是跟哥們喝酒,以及找情人。

但最常見的還是將孩子拉進來,要麼跟孩子說某一方的壞,要麼說自己的委屈,要麼讓孩子來主持公平。

三角化的選擇

起於保護自己免於兩人衝突時候焦慮和壓力,客觀結果上是讓關係穩定了起來,彼此的位置相對舒適

這是家庭生活中一個的執行規則,幾乎在每個家庭中都會看見。

這次分享內容就是詳細的介紹三角關係,幫助每個家人都看清自己的位置,能夠堅守自己位置,讓家庭好好地發展下去。

這是內容部分的簡要介紹,如果你對此有興趣,請點選家庭經營的系列分享,你要來嗎?詳細瞭解其他方面的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