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跳樓自殺,1500字遺書曝光:“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

55ccc8

很多人可以走進你的生活

很少人可以走進你的生命

—— 朱威廉

14歲女孩跳樓自殺,1500字遺書曝光:“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

關注我,不迷路。

接納孩子的平凡,無條件地愛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前幾天,網友在一個群裡看到一個訊息,十分難過。

群內有個人說,自己家一個親戚的女兒,“前天跳樓死了”。

14歲的年紀,9月份開學還是初二。

女孩留下了一份長達3頁紙的遺書,訴說自己的壓力。

知情人說,女孩父母根本沒想到她會這樣,她的班主任十分難過。

女孩是一個很內向的孩子,平時乖巧懂事。

離開之前,她還將自己的3萬塊壓歲錢整齊地放在桌面;

在學校裡借的書也寫好明細,希望父母能幫忙歸還,順便替她對老師說一聲“謝謝”;

她說,

“不會讓家裡房子變凶宅,會讓自己死在外面”;

跳樓的時候要踩房間裡的榻榻米,她提前寫好了紙條:

“榻榻米我用鞋踩過,用抹布擦乾淨”……

14歲女孩跳樓自殺,1500字遺書曝光:“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

遺書裡,女孩行文邏輯清楚,寫出了自己的委屈與絕望。

“人生一趟,遇見你們我很榮幸;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

想想也沒什麼,你們愛的不是我,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級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你們心目中的完美女兒太優秀,我達不到。”

開篇一句話,就道清楚了女孩的難過。

她的父母讓她覺得,他們愛的並不是自己,而是成績好的那個自己。

她的成績,是父母在親朋好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在其他人面前彬彬有禮的父母,關起門來會用最骯髒的話辱罵她,有時候甚至還會打她:

“巴掌打在臉上最疼,然後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後是大腿,打在背上還行;

被皮帶和電線抽時腿上最疼,然後是背上,最後是雙臂。

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讓她就穿著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眾;

再是每日每夜地尖叫,罵最難聽的話,還說得冠冕堂皇;

最後是耍潑婦。

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罵或被打,躺在床上接著聽主臥傳來的謾罵聲,剩下的時間用來回味一天的難過。”

14歲女孩跳樓自殺,1500字遺書曝光:“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

父母無休止的打罵,已經給她帶來了嚴重的傷害。

遺書的第二頁,她提到了一句經典的話。

很多父母總是會說,就是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條件好好讀書,現在才落得如此,所以你要好好讀書。

女孩說,

“但凡你真的認識到自己的差,都沒臉說出這種話。

這年頭就是這麼怪,坐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的人,永遠有資格指著鼻子罵一個正在讀書或寫功課的人,不為別的,就因為人家是長輩。”

女孩的父母只會鞭策她努力學習,卻沒有給予適當的關愛。

第三頁,她一一交代了“後事”,並希望父母別再像對她一樣對弟弟,能夠善待他。

她說:

“你們把我們想的太堅強了,反省這件事就留給歲月好了。”

這也是這封遺書的最後一句話。

14歲女孩跳樓自殺,1500字遺書曝光:“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

看完這三頁沉甸甸的遺書,不少網友都感觸頗深。

14歲,剛剛才結束初一時光的小女生,在深夜挨著榻榻米寫下這些聲淚俱下的文字時,她該是有多麼委屈和無助啊。

父母只懂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讓年幼的孩子內心認定,“這輩子做盡了別人(父母)的出氣筒。”

女孩說,

“毀掉一個人很簡單,只要毀掉她的童年。”

無論在外人看來,女孩是否偏激了、太想不開了,但對於她自己來說,她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年幼的她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如此逃脫。

演員馬伊琍曾說:

“父母有時候渴望掌控,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

對多數父母而言,父母的價值,在於掌控孩子。

而孩子的價值,則在於考出好成績,成為乖孩子,給父母爭面子。

正如女孩在遺書中的控訴:“我是你們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曾看過網友@鄧學長被媽媽逼瘋的經歷。

小時候,她成績不如身邊的同齡孩子,媽媽便逼著她一定要超過其他人。

儘管她在其他方便很優秀,媽媽全都視而不見。

她若在某一方面輸給其他孩子,媽媽就會又打又罵:“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就不行?”

長大後,她仍逃脫不了,她的工作和感情生活,都成了媽媽攀比的砝碼。

為了維持完美人設,媽媽常在外人面前對她噓寒問暖,裝出一副慈母的姿態。

而她,也被逼著扮演一個全能孝女。

久而久之,她越來越不愛說話,精神開始混亂,被診斷出抑鬱症。

可媽媽在得知她身患抑鬱症後,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你怎麼這麼玻璃心,為什麼別人都沒事,就你得了抑鬱症!”

“媽媽”一詞,本應是溫暖的港灣,卻成了她的夢魘。

鄧學長一邊承受著抑鬱症的折磨,一邊努力工作掙錢。

最終,她把自己送進精神病院治療,才如願逃離了媽媽。

瑞士心理學家米勒說:

“一旦孩子被當做父母的私人財產,被父母利用以達到某種目的,一旦父母對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礎的成長已經被粗暴的打斷。”

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工具,是對孩子人生的剝削。

你所滿意的人生,不是孩子期盼的人生;你所虛構的藍圖,不應該讓孩子來買單。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憧憬。

你可以引導,但不能霸佔。

真正的愛,不是壓榨,不是剝削,更不是控制,而是尊重。

生活中,這樣的畫面隨處可見:

父母躺著刷抖音、打遊戲,卻要求孩子看書、寫作業;

父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父母工作摸魚,生活躺平,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積極上進。

董卿曾說過: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優秀的父母,從不做孩子的鞭策者,而是做孩子的引路人。

人生路漫漫,你能鞭策他一時,無法鞭策他一世。

不要把對人生的恐慌,堆砌到孩子身上,孩子需要不是強壓,而是指引。

與其沉迷於雞娃,強力拉伸孩子,不如先自我審視,雞好自己。

和孩子並肩前行,共同成長,才是為人父母最頂級的智慧。

宮崎駿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寫到:“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這世間,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苛求孩子完美,只會將他愈推愈遠。

最終,讓孩子在精神上疏遠你,在生活中離開你。

接納孩子的平凡,無條件地愛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你對孩子有多溫柔,孩子就有多愛自己;

你給孩子多濃厚的愛,孩子就擁抱世界有多深。

點個“在看”,若你是孩子,願你被溫柔以待;若你為父母,願你開明而有愛。

— END —

一輩子不長

願看到此篇文章的你們平安喜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