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文 欣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導言

這個世界,總有些事,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莫名其妙地怕水,常常做同樣的夢,總是遇到相似的人,看到某個場景就情緒失控……當我們無法解釋這些事,心中不禁會想:或許是前世留下的記憶吧?

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它們來自於記憶,但未必是前世

有位30多歲的女人,見不得煙囪,看到就會情緒失控。

一次出差,她住進了閨蜜安排的酒店,沒過一會兒,就鬧著要換地方,說附近有煙囪。

閨蜜說怎麼可能,我特意考察了方圓幾公里,沒煙囪。

兩人出門去找,在小巷子裡的一堵院牆後面,發現了一個剛冒頭的煙囪。

大家都驚呆了。

為了擺脫煙囪對自己的困擾,女生求助於心理諮詢。

諮詢中發現:煙囪,原來在她的生命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女人從小跟著奶奶長大,感情很深,小時候,奶奶經常帶著她去附近的水井打水,路上總會看到一個工廠的煙囪。

後來奶奶離世,女人去了另外的城市,從此對煙囪產生了恐懼。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煙囪意味著什麼呢?

在潛意識裡,煙囪寄託著她的情感,它代表著“和奶奶在一起”。

迴避煙囪,其實是在迴避“奶奶不在”的事實,儘管她在理性上是明白的,但在情感上還沒辦法觸及。

於是,思念轉變成了恐懼。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潛意識沒有進入到意識的時候,它就會成為命運。

命運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運作的,你願意瞭解嗎?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01

黴運,會遺傳嗎?

最近有部網劇大火,由趙薇監製出品的女性內心獨白劇《聽見她說》。

在第四集《重塑》中,詠梅出演了一位全職媽媽,她的遭遇擊中了無數女人的痛。

劇中的詠梅,有一個溫柔賢淑的媽媽,和一個脾氣暴躁的爸爸。

媽媽過得很不幸福,即使爸爸和別人住在了一起,她依舊忍耐著,不肯離婚。

小時候,她不懂,媽媽那麼懂事,為什麼夜夜還在洗手間哭?

長大後,她更不懂,為什麼嫁個誠懇可靠的男人,還是會被離婚?

更何況,她賢良淑德,是個乖女兒,是個好妻子,是個好媽媽。

這麼多年,她努力不想重蹈媽媽的命運,可最終還是成為了她。

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裡需要引入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與受害者認同”。

在女兒眼裡,媽媽是個受害者,她感同身受了媽媽的痛苦,並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具有了與媽媽相同的特質,比如:聽話、懂事、溫柔、忍耐、妥協、犧牲。

不知不覺間,她將自己塑造成了另一個

“受害者”

而接下來,她總會遇到如父親般的“迫害者”,從而還原父母的關係模式,哪怕對方一開始並不是那樣的。

命運,就這樣被重複著,直到覺醒的那一天。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向父母認同,在親子關係中很常見,但有時它會以相反方式呈現。

一位媽媽, 女兒剛上幼兒園,她總是提心吊膽,怕孩子受欺負。

一次,她看到孩子和小哥哥玩球,一個丟,一個撿,小哥哥每次都把球丟遠,女兒一次次地跑過去撿。

媽媽很生氣,上去警告男孩子:不許欺負我女兒。

又一次,她看到女兒臉上有個劃痕,立即崩潰了,覺得肯定是被小朋友抓了,就去找老師,問她是怎麼照顧孩子的。

後來女兒說,不想去幼兒園了,小朋友都知道她有個厲害的媽媽,誰也不和她玩。

媽媽特別委屈,我保護孩子錯了嗎?

心理學有個說法:

任何過度反應的背後,都隱藏著相反的故事

這位媽媽,小時候曾有過在幼兒園被“欺負”的經歷,老師和小朋友常常笑話她的“外地口音”,這讓她很受傷。

這些受傷的記憶被封存在潛意識,並繼而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導致她對孩子被“欺負”特別敏感

看上去媽媽是在保護孩子,但其實是在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02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相似的人?

早年間,弗洛伊德從一個5歲男孩身上,發現了一個現象:男孩總把玩具丟到自己看不見的地方,然後又去尋找它,反反覆覆。

這種現象在成人身上也存在著,你甚至會發現:你的男友、閨密,甚至喜歡的明星,似乎都是同樣的型別。

弗洛伊德把這個現象稱為

“強迫性重複”

即反覆體驗相同的情緒、關係和做相同的事情,哪怕重複的後果是令人痛苦的。

有位女性來訪者,說自己不管在哪個單位,總和女性的上司和同事關係緊張,女領導挑她的刺,女同事和她對著幹,而與男性交往則毫無障礙。

當我們探究她在衝突中的情緒時,她說感覺特別難過,

很委屈,一直被孤立

順著這個感覺,她講了兩件很不願意回憶的事:

第一件事:高中時,和宿舍女生爭吵

某一天,因為打水值日的事情,她和宿舍其她女生髮生了激烈的爭執,她以一敵四,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那次之後,她發現自己被孤立了,全宿舍的女生都不和她講話,每天吃飯上課,她都是一個人。

這件事讓她一度抑鬱,後來乾脆不住宿舍了。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第二件事:初中時,與班主任關係緊張

她說,班主任是個嚴厲的女老師,不太喜歡自己。

一次,有男同學抄她的作業,老師沒有批評那個男生,反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她,說她小小年紀不上進。

類似這樣不公平的事發生了多次,導致她一度不想上學。

這兩件事,對她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稱之為

創傷性事件。

當創傷性事件沒有被處理,就會成為一個不滅的火種,在日後遇相似場景而復燃,以提醒我們關注,這就是強迫性重複的意義

我們用幾個簡單的等式,來還原一下潛意識對整個事件的解讀:

1,高中宿舍女生=女同事

2,初中女班主任=女上司

3,被高中女生孤立=與女同事對立

4,被初中女班主任挑剔=不被女上司欣賞

就這樣,過去的衝突,被“移花接木”般地,搬到了現在的人際關係中。

想要解決當下的衝突,需要先處理早年的情感情緒,與過去的事件做分離。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03

為什麼情緒會有周期性?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情緒是有周期性的,每月總有那麼幾天是在低谷期。

而臨床資料表明,每年春季,都是精神病性疾病的高發期。

那麼,心理問題有周期性嗎?

一位男性來訪者,提到一件奇怪的事:每到春天,他就莫名地情緒低落,心臟不舒服,說沒遇到什麼特別的事,身體也查不出問題。

他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應該開心才對啊?

對此,我也是一頭霧水。

我們嘗試自由聯想,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讓他說出“春天”聯想到的詞。

他說出的第6

個詞,是“高考”,而7

個詞,是“死亡”。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順著這根線走下去,一段封存已久的往事被揭開。

3歲那年,父母離婚了,媽媽說:那個男人不要我們了,從此他再沒見過爸爸。

媽媽沒有再婚,於是爸爸這個詞在他的字典裡消失了,換成了“那個男人”。

高考前的某一天,他聽到媽媽在打電話,聲音很小地說“他馬上要高考了,不太方便”。

他沒有問是什麼事,媽媽也沒有說。

直到上大學前一天,媽媽才告訴他那晚發生的事:爸爸出了車禍,昏迷不醒,姑姑來電話想讓他去看看,覺得也許他能叫醒爸爸。

媽媽怕影響他的高考,猶豫了一下,沒有同意。

三天後,爸爸去世了,那天是4

月30

日,還在春天裡。

他已經不記得爸爸的樣子了,可聽到這個訊息,心臟突然疼了一下。

他說不怪媽媽,可那件事,卻在他心裡打了個結。

潛意識以特殊的方式,保留了他對父親的愛和忠誠,那份週期性的心疼感覺,是屬於他自己的哀悼儀式。

很多事,我們以為早就已經過去了,其實只是被放在了那裡。

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意識到並開始處理它,它的使命才會被終結。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結束語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

每個人來到世上,身後都拖著長長的尾巴。

這個長長的尾巴,記錄著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原生家庭、以及代際傳遞。

它平時不聲不響,常以不易覺察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反覆出現的夢、下意識語言、揮之不去的念頭和情緒,以及習慣性行為。

而每一次重複性出現,都是有意義的。

在它背後,不只是人性的探秘,更是被壓抑的情感和情緒。

當一位妻子反覆訴說她的婚姻不幸,她是在抱怨誰呢?

當一個男人總是建立不了親密關係,他是在攻擊誰呢?

當一位母親要求女兒考名校讀博士,她又在反抗誰呢?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打破強迫性重複的命運輪迴,覺醒地活著。

心理學:總遇到相同的人和事,是巧合嗎?生命中反覆出現的,都有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