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生活,不會盡如人意,即便再光鮮的人,也有他人不知道的,一肚子苦水。

人生,懂得這樣活,才能苦中作樂,方得從容。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01

懂得剋制。

人總有慾望加身、情緒失控、執念不忘的時候,此時若無法剋制自己,任由慾望蔓延、情緒氾濫、執著於念,則必定被這一切所累。

正如《勸誡全書》 中所言:“欲不除,如蛾撲火,焚身乃止;貪無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

唯有剋制,方得從容。

曾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家企業招聘,招聘要求只有一個:自我剋制。

但前來面試的求職者們,沒有一個能透過考驗。

直到一個叫李楊的青年進來,招聘者問:“能閱讀嗎?年輕人。”

“能,先生。”

“那你能不停頓地把這段讀完嗎?”說著便給了他一本書。

“能,先生。”

閱讀剛開始,李楊身邊就來了一個身材高挑的極品美女,之前的應聘者正是忍不住,視線離開閱讀材料,因此才被淘汰。

但是,李楊自始至終都沒有被幹擾,他一口氣讀完了所有內容。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招聘者很高興,他問李楊:“你在閱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身邊的美女嗎?”

李楊誠實地回答:“注意到了,但您告訴我要不停頓地讀完,所以我只是專注在閱讀上面。”

招聘者又問:“你總能剋制自己嗎?”

李楊說:“的確是,我總能努力地剋制自己,先生。”

最後,李楊成功應聘。

肖伯納曾說過:“懂得自我剋制的人,才是最強者。”

生活中,一個剋制力強的人,必定是人生的強者和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他們因剋制,而不被慾望所縛;他們因剋制,而不被情緒所擾;他們因剋制,而不被執念所誤。

人生,因剋制而變得更好。

一代儒聖王陽明曾言: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真正活得從容的人,都善於剋制。

天啟六年,在得知努爾哈赤死訊後,袁崇煥派出了代表團,一為弔唁努爾哈赤,二為慶賀皇太極登基,三則打算和後金談談判。

自家父親在寧遠被袁崇煥打傷而死,袁竟然還派來代表團假惺惺地慰問。

然而皇太極忍了,他還用最高標準接待了袁崇煥的代表團。不僅好吃好喝伺候著,還費盡心思找好玩的,讓他們開開心心玩了一個多月,走的時候還又送馬又送羊,最後還滿臉笑容地與使者們揮手告別。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懂得剋制自己情緒的人,才是強大的。

每一次剋制自己的情緒,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

初入官場的王陽明,在一次巡視牢房時發現犯人們個個面黃肌瘦,追問之下知道是獄卒動了手腳。

他生氣地去找上級告狀,殊不知這種情況正是上級默許的。

他將此事明擺出來,損了很多人的面子和利益。不久後,他就被陷害,貶謫。

被貶之後的王陽明剛到貴州龍場時,環境惡劣、水土不服、語言不通等多重困難攪得他思緒不寧。

後來,他剋制了自己的不滿,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了當地人。

剋制情緒,離成功越近。

能剋制者方能成事。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02

拿得起,放得下。

生活中,很多人拿得起,卻放不下。

人生,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夠輕鬆自在。

從前有一個富翁,他一直體會不到快樂,於是揹著一袋金銀財寶,到處尋找快樂。

可任他走過千山萬水,依舊不知快樂所蹤。

一天,他正坐在路邊唉聲嘆氣,走過一個樵夫,上前問他:“你這是怎麼了?”

富翁沮喪地回答:“我雖有萬貫家財,卻沒有快樂的感覺。這到底是為什麼?”

樵夫放下那擔沉甸甸的柴,擦擦臉上的汗珠,快樂地說:“其實快樂很簡單。對我來說,放下就是快樂啊!”

聽了這話,富翁恍然大悟:是啊!自己揹負那麼重的金銀財寶,整天憂愁不已,怎麼會快樂呢?

後來,他將金銀財寶散盡,用來接濟窮人。如此,他放下了壓在身上的重擔,也放下了心靈的包袱,終於找到了快樂。

人生就該拿得起,放得下,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擁抱美好。

曾看過TVB前當家花旦陳慧珊在深圳某教育機構教英文的報道。

點開陳慧珊的資歷介紹:美國波士頓學院傳理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英語系在讀博士、曾任TVB英文臺節目主播。

而TVB一線女星、知名女演員等等字眼,卻了無痕跡。

這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放下過往,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正應了豐子愷的那句話:“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讓人羨慕的人生。人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睿智;拿得起是魄力,放得下是大度;拿得起是勇氣,放得下是淡然。

如果拿不起,就無所謂放得下;如果放不下,就會煩惱和痛苦。拿得起需要能堅持,需要有恆心,需要有毅力;放得下需要摒棄虛榮,摒棄雜念,摒棄貪婪。

陶淵明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樂觀和瀟灑。

曾國藩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花未全開月未圓”的最是人生好境界。

越王勾踐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臥薪嚐膽”和東山再起的千古佳話。

人的一生,應該是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高興時,喜看日出;閒暇時,樂看夕陽;心悅時,靜待花開;風起時,笑看花落;失意時,欣賞月圓;愜意時,閒看月缺。如此而活,生命中,何愁沒有快樂?

柏拉圖說:“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揹著一個空簍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一邊走,一邊往裡邊放進一些東西,所以,會有越來越沉的感覺。如果簍子裡的東西,只進不出,怎麼能輕裝前行呢?所以,人生的路上,要學會做減法。”

我們的前半生大都在追名逐利,後半生就應該漸漸明白,要學會做減法。減少憂愁和煩惱,減少虛妄和心貪。要學會和自己獨處,享受生活的清歡。讀一本書,品一杯茶,彈一支曲,去喜歡的地方旅行,心裡裝著詩與遠方,讓快樂和幸福常常把你陪伴。

活在過往的記憶裡,會讓人心力交瘁;活在往昔的光環下,往往會錯失更好的自己。

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才會精彩;拿得起、放得下,你才會是人生的贏家。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03

懂得知足。

明朝洪武年間,有人向朱元璋進貢了一個“九龍杯”。

有一次,他宴請大臣,特意拿出了九龍杯和美酒,賜群臣每人一杯。

倒酒時,一些自恃功高的大臣,將酒斟的滿滿的,卻一滴都沒有喝到。

反而那些只倒半杯的大臣,卻喝到了美酒。

眾人疑惑之時,朱元璋開口道:“這就是九龍杯的奧妙之處。知足者酒存,貪心者酒盡,酒忌貪杯。”

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這一生,想要活得從容,就要懂得知足。

懂得知足的人,便不會招來屈辱。

正所謂:“知足者常樂”,知足,是每個人尋求快樂的不二法門。

面對同樣的生活,知足的人感到無比美好。不知足的人對眼前一切都感到不滿。

正所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知足的人,即使身處貧賤也會自得其樂;不知足者,縱然錦衣玉食也滿身憂愁。

幸福從來不是外在條件的堆砌,而是源於自己的內心。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有一回梁實秋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躺了很久,昏昏沉沉,不知年月。

後來病癒出院,剛出大門,陽光就刺得他睜不開眼,只好以手遮擋,才適應過來,又聽到鳥在樹間跳躍,嘰嘰喳喳,走在路上,街邊店鋪熱熱鬧鬧,左右行人熙熙攘攘……

他不由打心底生起一陣歡快,覺得格外親切、新奇。

懂得知足的人,眼之所見,都是風景。

看山有山的巍峨,看水有水的溫柔,看月有月的明澈。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恰如我們的人生一樣,不會事事如意,也不會一生順遂。

上天不會把幸福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擁有金錢未必擁有健康,擁有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做人,懂得知足就好。

越是知足的人,越是會感到幸福。

常言道:“知足常樂。”

懂得知足的人必定是快樂的。

他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倍感珍惜,心懷感恩,不會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更不會嫉妒別人的幸福。

懂得知足的人,心胸豁達,不會因失去而心生抱怨,不會因貧窮而悶悶不樂。

在他們心中,擁有即是幸福,知足便是幸福。

人生雖沒有圓滿的幸福,但我們可以擁有知足的快樂。

人生,懂得這樣,才活得從容

許多人羨慕別人的生活,可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沒錢的人,想要有錢,有錢的人,想要自由,自由的人,想要健康,其實每一種生活,都有殘缺的部分,人沒有必要為了自己得不到的而煩惱,多想想自己擁有著什麼。

《增廣賢文》中提到:“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很多時候,不是擁有得不夠多,而是內心不知足。

做人,要懂得知足,只有拋開慾望和計較,才能擁抱幸福。

當你被人真切地愛著,時刻地惦記著,溫柔地關心著,這就是幸福。

有人形容幸福:當你工作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在屋門口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你叫一聲“爸媽”,永遠有人迴應;你推門而入,愛人會給你一個簡單而又踏實的擁抱,這一天的煩惱,就在溫馨的家庭氛圍裡,瞬間消失了。

人這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會身心疲憊。幸福,來自於心靈的知足;快樂,來自於精神的富有。

知足,才能無憂。無憂,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在,才能發自內心的快樂。

人生,唯有懂得剋制,拿得起,放得下,懂得知足,才能在苦澀中品到甘甜,方能活得從容,活得幸福快樂。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