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念過往

《舒蘭畫晴微刊》是最清新文藝的公眾號

唯美 | 養生 | 禪意 | 慧悟

人到中年,不念過往

作者 :儒風君

· 梅心如樾

豐子愷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紅塵煩擾,亂花漸欲迷人眼。其實,也不過是心中裝了太多不該裝的東西。

該舍不願舍,該放不肯放,最終都成了對凡塵的羈絆,平添三千煩惱,萬斛憂思。

實則快樂並不難。不過是,不念過往,安住當下,守心即可坦然。

1

過去的,讓它過去

聽過一個故事。

有人遭遇人生創痛,決心尋佛問道,想讓自己早日脫離苦海。

他走山過水,遍訪高人。每到名剎古寺,必拜謁燒香、盤桓數日不去。

然而,他卻覺得煩惱更盛、憂思更濃,心情也日益沉重。

某天,他又對花流淚、照水悲情。卻見一個素衣道人,緩步走來,拿起他的手,握成拳狀。告訴他,這拳頭,就是他的心。

他愕然。卻聽道人說:人心就這麼大,能裝的東西有限;若想裝的更多,只有清除過往。不糾纏於往昔,才能安住於當下;安住於當下,才能連線未來。

此人如被當頭棒喝,抬眼間,早已不見道人。不由一身驚汗,頓覺心下一片澄明,豁然開朗。

過往種種,就像是一個個有形的格子,我們困於其中,不知不覺間消磨掉自己。

把陳年舊事,塞滿胸臆,美其名曰是戀舊,實則,是缺乏向前看的智慧和勇氣。

若心中裝滿昨日塵土,那麼,即便面對梅竹清幽、菖蒲秀雅,也一樣無法感知;更無法體味那明月松山照、花間對蟬鳴的美好意境。

放不下過去,就裝不下現在,更無法遇見未來的美好;不如讓過去的過去,與往日揮別,讓前塵隨風。

不痴迷於已逝的過去,才能舒懷抬眼,方可發現時時是良辰、處處有美景。

人到中年,不念過往

2

知足,則萬事安好

《列子 · 天瑞》記載,孔子游泰山,遇年高的榮啟期,雖衣不蔽體,卻彈琴唱歌,怡然自得。

孔子便問他:“為何如此快樂呢 ”?

榮啟期答:“天生萬物,卻以人為尊,而我幸而為人;今男尊女卑,而我卻生為男人;有很多人死於襁褓,而我卻能活到90歲,這些都值得我快樂呀。”

孔子聽得連連點頭,並惋惜地說 :“以先生的見地和才幹,原本可以飛黃騰達,現在看來是遺珠蒙塵,難免讓人覺得遺憾。”

榮啟期卻笑答:“古今讀書人多如牛毛,能飛黃騰達者,卻少得可憐。我不過是眾多讀書人中,最常見的一種;

而從生到死,又是所有人的歸宿。我既能跟大多數人一樣,身處常態,又能安心走向歸宿,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孔子聽完,大加讚賞他的自足和心寬。

榮啟期的快樂幸福無他,不過就是“知足”二字。

知足讓他安貧樂道,對生活隨遇而安;知足讓他粗衣糲食,同樣可以甘之如飴、撫琴高歌。

生活中的我們,其實人人都有“榮啟期”之幸,然而,卻大多是身在福中不自知,手捧金碗討飯吃。白白錯失了很多美好。

不如,讓我們坐下來,試試盤點自己所有。譬如健康的體魄、溫暖的親情、穩定的工作、和平的國家……

忽然發現,原來,我們竟然擁有這麼多!原來,我們是如此的富足!

能夠看到自己的富足與和平,才會明白,只要知足,便能萬事安好。

人到中年,不念過往

3

守心,方得大自在

佛說:“心動萬物生 ”。

心為天下本,是為緣起;所謂修行,不過就是修心。

北宋詞人晏幾道,年少時生活順遂。父親晏殊,是當時的首相,幾位兄弟也都在朝為官。他生在富貴名利堆裡,卻不愛功名利祿,唯獨醉心於詩詞歌賦。

家人、朋友多次勸說,讓他趁著父兄的大好資源,好好為自己謀一個好差事,他卻從來不以為意,只專注讀書、寫詩詞。在當時,被世人看作是不務正業,而遭到眾多的非議和詬病。

他卻始終不愛功利,任人評說。直到父親死後,家道中落,迫於生計,晏幾道也曾選擇出仕,但最終還是選擇遠離官場。

所幸,他對詩詞的熱愛和堅守,以卓然的才華,為後世留下文采風流。繁華似錦中,暢想“何時一枕逍遙夜。細話初心”。

從晏幾道的詩詞中,隨處可見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這正是他對初心的堅守,保有一雙澄澈的眼睛,發現生命中更多的和平與美好。

古訓曰:無事定心,臨事守心!

人若在外物上過於留意,難免會費心傷神。

求名求利,人之常情。然而,過於痴迷與執著,常會亂人心智,最後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人前顯貴、表面榮光,其實不過是一件件華麗的外衣,也只能暫時掩飾內在的混亂與蒼白;

凡事守心,時時自省內觀,常能去偽存真,撥開凡俗雲霧,於紛擾中遇見真我,跟自己的靈魂進行深層對話。

迷惑於外物、追名逐利,只會讓人越走越偏,終究會與初衷背道而馳;只有找到那個本我,照見那顆本心,才能靜守一輪明月,心如大江寧靜深泓。

舒蘭畫晴微刊

唯美 | 養生 | 禪意 | 慧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