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01

孔子曾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歲的我們,應該是不迷惑的。五十歲的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應天順命”,追尋著命運的軌跡來做人。

到底什麼是“天命”呢?其實,天命這種東西也沒有那麼玄乎,它不過是一種人生頓悟後的感慨罷了。

從孔子的角度來說,他認為“天命”就是每個人的行為做法。而這種行為做法,應該要順應個人及自然的發展程序,以此達到“順道而行”的效果。

曾見過這麼一個有錢人,他到了五十歲之後,便一改自己以往的做人方式,而是選擇過點簡單的生活,過點簡樸的日子,活成了最為普通的模樣。

他身邊的朋友都問他,你就算每天大魚大肉,到處享受,也花不光那上千萬的資產,為何你非要活得如此簡樸呢?

他只說了這麼一番話:“年輕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想法,認為有錢了就能夠奢侈一生。可是,當我上了五十歲才明白,有些生活,不是錢能買回來的,需要用心去感悟。”

可以說,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02

人到五十,歸於平淡。

再絢爛的煙火,也都會有歸於平淡的那一天。再光輝的歲月,也會逐漸趨近於平凡。

平凡,這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詞彙。可是,它卻真實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當中。而我們,都得活成平凡的模樣。

上文那位資產上千萬的有錢人,他到了五十歲之後,也想過點平凡的生活。為何?因為這大半生的經歷告訴他,平凡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歸宿。

年輕人看不上平凡的生活,認為做人平凡不好,自己要賺到大錢,大富大貴,才算是成功。不說普通人成功的機率極小,哪怕普通人成功了,最後不也要活成普通人的模樣嗎?

當人上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就能感知到,錢財再多也沒有意義,足夠花銷就可以了。再大富大貴也沒有意義,能夠活得安穩就足夠了。

歸於平淡,就像是一個人歷經滄桑而頓悟了一般,多了內心的平靜,少了狂熱的躁動不安。

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03

人到五十,寧缺毋濫。

老子曾有言:“少則得,多則惑。”

稀少的東西,也許會讓人收穫良多。而多數的事物,則會讓人感覺到困惑。

就拿交朋友這件事來說,大多人都覺得,朋友就該遍佈天下,遍佈整個世界。可是,這麼多的朋友,真的有意義嗎?

當你開啟微信通訊錄的時候,你也許找不到一個可以聊天的朋友。當你開啟朋友圈時,也許你所看到的,都是一些不相識的人。

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東西都並非是“越多越好”,而是適當就足夠了。就像我們的朋友、錢財和幸福。

過多的幸福,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適當的幸福,才是人生的正常情況。與其選擇“多多益善”,不如選擇“寧缺毋濫,精益求精”最好。

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04

人到五十,半清醒半糊塗。

在這個世上,最不缺的,便是精明到極致的人。而最缺的,便是主動裝“糊塗”的人。

在你看來,精明和糊塗,到底哪個品質最好呢?其實,每個品質都有自己的優勢。如果能把精明和糊塗結合在一起,這才是最好的做法。

遇到一個專案,你要仔細地、精明地去完成。可是,這專案中的某些瑣碎之事兒,你就不需要過分認真了,而是需要糊塗點。

古時候,子路與孔子出門拜訪別人,途經一個客棧。子路便進去詢問價格,可老闆卻讓子路回答一個問題,子路回答了正確的答案,可老闆還是說不正確。

因此,子路便特別生氣,就跟老闆吵了起來。而孔子知道之後,立馬就跟子路說,人在屋簷下,做人太認真了不好,頭腦需要靈活一點。

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過分認真,就容易得罪別人,也容易讓自己陷入到不必要的困境當中。

所以說,做人半清醒,半糊塗,靈活做人,那便足夠了。

人到五十,明智的人會把握這“四大天命”,一生安好

05

人到五十,隨遇而安。

人性當中有這麼一個優勢和不足,那就是“執著”。

對於夢想,你過分執著,這是一件好事,證明你有著不斷奮鬥下去的信心。可是,面對結果,如果你過分執著,那便有害了。

一位才華橫溢的才子,他出口成章,文筆一流,可他卻有個特點,過分在乎成敗,根本看不透成敗的本質。

有一次,他在某次比拼中稍遜一籌,直接被淘汰出局。因此,他就特別傷心,情緒差到了極致,就連身體也都出現了問題。

像這種對於“成敗”過分執著的人,生活有很多。不過,我們要明白這麼一個道理,執著只會讓自己走到死衚衕當中,根本不會讓自己活得幸福。

因此,隨遇而安做人,順其自然處世,相信我們的人生,能夠多點美好,少點困惑。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