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中的“心理成本”:被寵愛者無畏,別對男人過分真心

前言

曾經有人說過:“ 愛一個人或許是卑微的吧,被愛總是高貴的,愛是卑微的,愛你我一直努力做到最好,只為了能夠配得上你。”愛情常常就是如此,付出的多了反而變成了最卑微的一方。

細細想來,其實愛情從來就不是你我之間平等的交易,不值得一個女孩為了獲得更多愛與關懷而付出很多。那麼身為女人,到底要怎麼理智的對待愛情呢?

1、恰到好處的付出

在愛情中,並非一味的付出就會獲得男人的真心,要學會恰到好處的付出。你以為你給得不夠,事實並非如此,給的太多,反而使另一方學會了“被寵愛者無畏”,甚至會讓對方深感壓力,有種窒息的感覺。張愛玲說也說過,“無條件愛是可敬的,但危險是,理想遲早會和現實發生衝突,讓他們每天都喘口氣,慢慢冷卻內心。”

2、信任並不等於全部相信

很多會說兩個人在一起就應該相互信任,可是兩個人的感情破裂也是出在了信任的問題裡。感情是建立再信任基礎上,身為女人,要敏銳的辨別出男人說的是謊言還是友善的謊言。並不是所有的甜言蜜語都會實現,但有一些確實包含了濃濃的情義。當你從人的角度去理解人和所有的事物時,愛並不複雜,有反覆的感情和愛恨也就沒有那麼難理解了。

3、“心理成本”的情感

“心理成本”這個概念是從經濟學上來的,原指人們在離開自己不願離開的工作或長期居住的城市時,在精神和情感上的花費。人與人之間愛情所花費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也會有“心理代價”。給予的越多,分手的“心理代價”越大。

於是,在相處的過程中,你們越是竭盡全力,以避免關係破裂的風險,越是努力迎合和取悅對方。反之,如果對方付出較少,“心理代價”也較低,則不會因害怕承擔過多的“心理代價”放低姿態去維護情感。

4、凡勃倫效應:對待感情學會吝嗇

凡勃倫效應出自與經濟學理論,講的是一件商品不會是因為他的標價較低而讓消費者“趨之若騖”,反而,標價越高的,才會讓消費者喜歡。

如果把這個理論放在感情裡就是說,往往那些主動的女孩子被標上了“上趕”的標籤,顯得“廉價”,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真心換得的卻是傷心。所以學會“吝嗇”,學會“假裝不在意”。

5、心理學的“間歇性強化”

“間歇性強化”是出自心理學家斯金納的理論。在心裡學中的含義就是對一個刺激採取不定期的強化來達到你想要的效果。而將這個理論放在感情中就是不定期的,間歇性的呈現“獎勵”給對方。

不是“每一次你說的要求,我都要做到”,也不是“每次你約我,我就一定出現”。這樣間歇性強化的方式可以使對方的心理產生一種“不安全”的感覺,這樣當你呈現“獎勵”時,才會讓對方倍感珍惜。

以上就是伴侶之間之間關係的處理,讓我想起了甄嬛在《甄嬛傳》的一句話,:“最難得到,永遠失去的是最好的”,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儘量要保持到平衡,而不能顯得尤為的被動,尤其是女人。

在這個社會里,對女人總是有很大的壓力,我們既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又要有經濟的來源,還要照顧好家庭,這種壓力總是讓我們想要更多的去依賴,去“討好”男人,其實大可不必的。

如果感覺抓得太緊,太累,不如放手,讓對方自由,要相信,屬於你的東西早晚都會是你的,不屬於你的東西,你再努力拽在手裡也只不果實短暫的停留而已。

“欲擒故縱”也是一種方式,心理學研究發現,相當於圓滿順利首尾的工作,人們對未完成的工作更加記憶猶新,這種“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狀態也解釋了人們對於自己被甩或者沒有在一起的戀情更加的記憶深刻,因為背後更多是遺憾與不甘。

小結

知乎上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世界上沒有太多將心比心,一味的付出不過是得寸進尺,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就註定自己不好受,所以,餘生沒那麼長,請你忠於自己,為自己而活”。

和男人之間的“心理戰”看似毫無波瀾,其實暗藏洶湧,讓我們女人掌握好方向盤,建立起獨立的人格,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吧。

END。

今日話題: 戀人之間關係如何平等相待呢?

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蜜桃心理

編輯|蜜桃心理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revie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