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8歲阿姨的哭訴:存錢給自己養老,是我做得很錯誤的事情

常言道:養兒防老。

父母年紀大了,身邊能有兒孫繞膝,是很幸福的事情。

但生活也有一些人,到老年時日子過得孤單,即便自己生病難受時,孩子們也難以回來看看。

住在同一小區的劉阿姨就是如此,她有一個兒子,工作在外地,68歲的她身體大不如前,說起自己的經歷,她眼眶含淚道:“

存錢給自己養老,是我做的很錯誤的事情。”

01。生活獨立,有自己的養老態度。

劉阿姨在年輕時,是一位很要強的人。

她是一名服裝技術人員,從30歲起就負責一個車間的技術指導,每天跟幾十名員工打交道。

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工作也逼得她不斷學習,思維也比同齡人更開闊。

提起養老,劉阿姨有自己的態度,

認為錢是人的底氣,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一定要努力工作,當你手裡有存款時,就能掌控住老年生活的自主權。

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50歲退休後,第二天就反聘到一家單位繼續上班,那時,她的兒媳懷孕了,兒子跟她商量,希望她能在家照顧兒媳。

劉阿姨說:“還沒有生,我在家也沒事,等孫子出生,我再請假吧。”

兒媳沒有說什麼,但是她收拾行李回了孃家,一住就是幾個月,劉阿姨也沒有引起警惕。

終於等到孫子出生了,兒子跟她商量,說年輕人帶孩子經驗有限,希望母親能夠回家幫忙照顧孩子。

那段時間,劉阿姨工作非常忙,她不好意思請長假,就請了一個月,去照顧兒媳坐月子。

也許是經常忙於工作,劉阿姨做飯手藝並不好,她喜歡吃麵條,給兒媳也煮了好幾頓麵條,兒媳說自己想喝魚湯,端起碗喝一口卻吐了。

“媽,怎麼那麼苦?”

扒開魚肚才發現,劉阿姨連魚內臟都沒有清乾淨,苦膽破了,怎麼能不苦呢?

看著兒媳不開心的臉,劉阿姨覺得很委屈,我請假來伺候你月子,你不感恩也就算了,還擺出一副臉色,給誰看呢?

與其這樣,還不如回去上班,上班的時候,最起碼還是受到同事的尊敬,大家會恭恭敬敬喊她一聲“劉老師”。

想到這些,劉阿姨提出要回去,留下2000元給兒媳請保姆,說自己在這裡不適應,要回去上班。

兒子挽留道:“媽,你能不能不要走,我的工作也很忙,保姆也不是一時能找到合適的,你先辭職,將來我們給你養老,等孩子大一些你再回去,行嗎?”

劉阿姨不願意:“

你就想讓我當免費保姆,我可不願意,我也有自己的工作,年紀大了不指望你們養老,我存的錢夠我用的,誰的孩子誰帶,我把你養大已經盡了義務,沒有責任帶孫子。”

她理直氣壯,認為自己做得沒錯,回家幾年後,卻感到後悔了。

02。選擇獨居,老年後倍感孤單。

隨著年齡增大,劉阿姨覺得自己身體越來越虛弱。

以前走樓梯一點不費勁,現在走路膝蓋都疼。

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什麼大毛病,就是老年病,年紀大了,身體機能老化,關節疼痛很容易出現。

更讓她難受的是,一天下樓腿一軟,直接摔倒並滾落下樓梯,左手腕骨折,眼見著就腫了起來。

劉阿姨沒辦法自己做飯和洗衣服了,她給兒子打電話,希望兒子能回家照顧一下自己。

兒子回來了,但只待了2天,陪她去醫院檢查後,得知沒有大問題,靜養就可以後,兒子提出要回去。

他說家裡孩子小,老婆一人忙不過來,他不能在老家久待,並留下2000元,讓母親請人照顧自己。

劉阿姨很生氣,跟親戚朋友一通抱怨,大家也紛紛說了自己的想法。

有人說:“兒子太過分,母親的手都不能動了,就不能在家多待一段時間,有什麼比母親身體健康更重要?”

有人說:“劉阿姨就是太要強,孩子也是有樣學樣,你在他需要時不管不顧,他也在你需要時轉身離開,留下2000元,已經表明孝心了。”

還有人說:“婆婆還是要幫帶孩子,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帶孩子沒有經驗,正是需要婆婆的時候,錢是掙不完的,親情更重要。”

躺在床上,劉阿姨也反思了自己的經歷,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做錯了,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要強,對兒媳多一點耐心,讓家庭關係相處得好一些,在自己生病時,兒媳也肯定會回家照顧自己。

現在自己的孤單,都是自己造成的,人到老年,有錢也買不來幸福。

03。互相幫襯,是理想的家庭相處模式。

看了劉阿姨的經歷,不知你怎麼想,我是感到很心酸。

生活中,這樣的婆婆並不是個例,她們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不願意在家圍著鍋臺轉,也不願意為了照顧兒媳坐月子,而停下自己忙碌的工作。

她們認為,有錢可以換來晚年的幸福,等自己忙不動了,如果兒子不孝敬,可以去找一家不錯的養老院,或者跟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結伴養老”。

幾個人一起旅遊,一起做飯,生病時互相照顧,可以有很多共同話題,晚年生活不會孤單。

但等自己年老後會發現,“

結伴養老”並不現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脾氣,不在一起生活時覺得不錯,等生活在一起,就會發現彼此的缺點,矛盾也就出來了。

而且,如果其中一個人生病,就會給其他老年人帶來壓力,有血緣關係的兒女還覺得負擔,更何況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呢。

所以,“結伴養老”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人到晚年,真正過得幸福的人,是有兒孫繞膝,也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

這樣的人跟兒媳關係融洽,沒有家庭矛盾的煩心事,儘自己能力幫助兒媳照顧孩子,在自己需要時,兒媳也來照顧自己。

人情都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養你老,互相幫襯,是一個家庭理想的相處模式

知乎上有人問:“

月子仇,真的會記一輩子嗎?”

下面有個高贊回答:“

親身經歷,難以忘記。”

女人在孩子剛出生的那段時間,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承受著壓力,很需要婆婆的理解和支援,如果婆婆對自己冷漠,是很容易記在心裡的。

相反,如果婆婆能對兒媳多一些耐心,兒媳也會記在心裡。

當然,很多婆婆幫兒媳帶孩子,並不是圖回報,而是一種關愛。

她們思維獨立,有幫忙的愛心,也有獨立生活的自主權,在合適的時候,得體地退出兒子兒媳的小家庭,嘗試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的晚年生活,往往結局都不差。

對此你怎麼看?你認為婆婆應該幫帶孫子嗎?你覺得“月子仇”會不會記一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