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在我國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知道這麼一句話

“男女授受不親”

,這句話從小孩記事起,他們的家長都會給他們灌輸這句話,不過我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大部分的家長不會過多的給孩子解釋這句話。

這句話在周代叫做“男女有別”,在當時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只是在這種思想下,男女之間的交流非常的少。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各種禮數開始逐漸地完善,各種思想都開始強調

“男女有別”

,尤其是儒家文化,在《孟子》中寫道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這句話也變成了現在給我們孩子的“性教育”的第一課。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在古代,儒家文化的宣揚下,這句話也被列入了女性教化的內容中,古代關於男女之間的關係十分的重視,當時不止是認為男女之間不能有接觸,甚至男女之間不能交換物品,這都是沒有禮數的表現。

在古代的貴族家庭中更是重視這種禮數,在這個家庭中即使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也不允許有過多的男女接觸,孩子只要達到了7歲就,不能男女坐在一起,不能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家庭中男女只要不是夫妻關係,就應該自覺的疏遠。這些規定看似不合理,但在當時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人都是有感情的,並且很容易被自己的慾望所支配,如果沒有這樣嚴格的規定的話,很容易會發生讓家庭關係混亂的現象,導致家庭不合,最後導致整個社會都出現問題。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現在也有這樣一句話

“兒大避母

女大避父”

這句話的意思,當然跟“男女有別”有關係,不過還有一半指的不是避開身體接觸而是精神上。當你想到“母親”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樣的形容詞?是不是,溫暖、溫柔、慈祥。因為在現實中,女性通常是感性的代名詞,男性通常是理性的代名詞。在家庭的教育中,通常都是上演“嚴父慈母”的劇情。父親經常扮紅臉,母親經常唱白臉,女性一般是捨不得看自己的孩子受苦的,當男性嚴厲的時候,他們總會覺得對方太殘忍,然後說出

“誰身上掉下來的肉,誰心疼”

類似的話去護自己的孩子,但殊不知,過分的溺愛,就是毀了孩子。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近年來有這樣一個詞—媽寶男,火遍全網,“媽寶男”的意思是:聽媽媽的話,總是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也指那些被媽媽寵壞了的孩子。

一般出現於兩種家庭:一種是家裡經濟條件好,從小就被父母呵護,一種是家裡母親掌權,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聽母親的,於是小孩從小就對母親過分的依賴,認為其母親說什麼都是對的。

母親過分的溺愛,就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後,成為“媽寶男”。變成沒有主見,沒有人生規劃,沒有事業心,不能吃苦,自己往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靠母親給他安排的

“巨型嬰兒”

。他們常說:“我媽說應該這樣”“我媽說這樣不對”等等,什麼事情都把媽媽拿出來,自己沒有一定想法。由此可見如果兒大不避母不僅禮數上說不過去,還會毀了孩子的性格、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按照以上的道理“女大避父”自然也不用說了,也需要注意,但是事實上,現在更多的人認為“女大不避父”。

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家庭中沒有體會到父愛的女性都會有這兩種情況:

一、

缺愛、缺少安全感

在社會中,女性往往都是柔弱的形象,男性都是剛強的形象。在家庭同樣也會這樣,父親的存在會給這個家庭帶來一股很強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就算天塌下來,也有人頂著”。我們常說

“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

,在家庭中一般和孩子關係好的不是母親,而是父親,因為都說“男人是長不大的孩子”,孩子自然和孩子可以玩到一起,父親通常會把孩子哄得很開心,跟孩子打成一片,女兒就更願意和父親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這種信任也會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說完了“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還有這樣一句話“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全球都存在著

“女兒奴”

的形象,因為女兒會激起父親的保護欲。在本著“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在家庭中父親都會給自己的女兒最好的疼愛,把女兒當作是自己的“掌上明珠”一般寵愛。

疼愛和安全感,會讓女孩在未來對自己的另一半有一個標準的要求,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喜歡,不會因為好奇,不會因為沒有被疼愛過,而被渣男的花言巧語打動。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二、

對異性感到恐懼、厭惡

男性和女性從身體上就存在著本質的差異,所以對待很多的事情可能從一開始就不一樣,女性又是感性的代名詞,他們通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展開無限的想象,這時候父親就可以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去引導孩子往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異性的正確引導,他們在往後的生活中,很容易被人騙,被人傷害,導致他們在以後對異性都會產生厭惡的感覺。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這兩種情況所造成的後果都十分的嚴重,所以才有了“女大不避父”的說法,女性通常都是需要被保護的,在他們對世界還沒有正確的認知的時候,父親的存在對於他們來說就十分的重要。不過“女大不避父”的說法,當然只是精神上的,身體上還是要有一定的避諱。萬事都要掌握一個度,如果女兒對父親過分的依賴,也會存在”戀父“情結。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孩子是單純的,他的未來是什麼顏色,需要靠成年人去指引他們一點一點地構造,容不得一點馬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雙方都應該是理智的,把握好“愛”,過多過少都不好。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其中有什麼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