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的戀人:為你等待54年,卻換來我孤獨的一生

曾經他們承諾一生相許:你非我不娶,我非你不嫁,一生一世皆是你。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爆發,人們在慌亂逃命中並與家人走失散,從此一別再無相見。他們也不例外,在這場紛亂的戰爭中走散,互相擔心著對方的安危,局勢穩定下來後,他到處找尋打聽她的訊息,卻一無所獲,多年找尋無果後,他覺得她可能死於那場戰亂,便娶妻生育兒女。

戰亂失散後,她發瘋似的到處打探他的訊息,她相信他還活著,會回來找她,一直在等待他的歸來,可是一年,兩年,三年——-,她心裡便開始有隱隱的不安,但她仍堅守著他們曾經的那份諾言,此生此世,非你不嫁。

54年後,這對因戰爭失散的戀人重聚相見,她的皺紋早已爬滿臉,弓著駝背的腰身,踉踉蹌蹌地走到他的跟前,而他坐在輪椅上,一臉慚愧地望著眼前這個曾經的戀人。

想不到一別便是54年,他在兒女陪同下與她相見,相見那刻他們百感交雜,她雙手顫抖著抓緊他的雙臂,定眼看了好一會兒這個讓她朝思夢想54年的男人,然後一下埋頭扎進他懷裡,他輕拍著她的背部,她猛然抬起頭,雙手不停捶打著他,撕聲裂肺地哭著打著,那份埋藏於她內心多年的情感,一下子如洪水般爆發出來,有愛有恨,有埋怨,有自嘲,有痛苦,有傷悲————,所有感情瞬間湧上心頭,分不出是什麼滋味,只知道心很痛很痛,她哭得聲嘶力竭。

這是抖音上的影片,看著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滿臉的滄桑,她的每一個捶打也無法彌補她多年的痛苦和心酸,一個女人為了一句承諾,堅持一份等待,最後換來的卻是他的兒孫滿堂,她一輩子的孤獨!

我們為老奶奶感到憤憤不平時,對老爺爺的負心感到生厭,習慣了在道德倫理上可憐一個人,而去指責另一個人,卻不懂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站於他們的角色位置上,我們是否也一樣?

在戰亂時期有很多像老奶奶這樣的女人,張國立也曾為這題材拍攝了一部電視劇《原鄉》,以老兵思鄉為情感主線,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在臺灣眷村生活的老兵們思念家鄉並最終和家人相見的故事。劇中老兵洪根生在大陸早有妻兒,因內戰落在臺灣眷村生活,不能返回大陸,娶了當地女子並隱瞞自己在大陸已有家室的事實,老兵們在臺灣思鄉情切,時隔35年後終於回到家鄉與家人相見,但尷尬的是大部分老兵這35年裡都在臺灣眷村成家,雖然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卻不知如何面對大陸的妻兒,當洪根生知道大陸妻子(茶嫂)這些年來一直代他照顧兩老並拒絕深愛她的男人,單身35年只為等他回家團聚,洪根生終於忍不住淚水,自責又內疚。

80多歲的老奶奶和《原鄉》裡的茶嫂,都讓我們看到了那代女人對待愛情的傳統態度,是那樣的堅忍與忠貞,為愛人忠貞不渝,為承諾信守一生;而男人對待愛情的態度則不同,生理與情感的需要讓他們忍受不住孤獨和寂寞,傳統的思想“不孝為三,無後為大”,更讓他們有理由輕易說服自己放棄等待。

女人只要愛上一個男人,便會為愛情奮不顧身,可以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為了一份信仰可以隱忍著別人的不解和冷譏嘲諷,女人的忍耐力能超乎人的想象,她能為所愛的人苦守著一份等待一份清白,可以忍受寂寞並去幻想著愛情,她會把男人說過的每句話牢記心裡,時刻憶起回味當中的點點滴滴,重溫著那份不復存在的甜蜜,也讓她們為了這份看不見盡頭的等待,有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她們為愛情堅忍和忠貞,只為他曾經的一個承諾。

失散的戀人苦等54年,卻不是他們曾經承諾的美好模樣,看著老奶奶孤獨的一生,老爺爺卻子孫圍繞,這對曾經的愛情承諾是多諷刺!我還是當年的我,信守著我們的諾言,為你守候一生,一生未嫁;而你卻不再是當年的你,對我曾許下承諾早隨時間流逝,變成風裡的諾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