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有人曾這樣評價《如懿傳》:

“如果《甄嬛傳》是年少時對世間最純粹美好愛戀的嚮往,那麼《如懿傳》就是渴望歷經過時間情愛後,歸於細水長流的平靜的脈脈溫情。”

起初看《如懿傳》,大都很遺憾和傷心,因為所有人都沒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懿更是為了這份深情,甘願放棄自己的生命,或許就是“哀莫大於心死”。

如今卻真正明白,如懿一生的不完美,是悲劇,但這樣才合乎情理。一份千瘡百孔的感情,只有捨棄才得以解脫。

每次看到大結局,如懿默默離去時,總感到很壓抑難過。因為愛的太深,執念也就太深,唯有真正的放下,才是解脫。

人生很多事,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這或許這才是一種常態。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1。人生若只如初見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表現出了一個單純、美麗、多情的女子對愛情美好的嚮往。

這是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反覆被提及到。因為這是少時的青櫻對愛情最純真的嚮往。

青櫻和弘曆,年少相識,可謂青梅竹馬。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她為了她的少年郎,放棄了自己喜歡過自由自由的生活,即使知道進入這座紅牆中,不能像現在這樣無拘無束,她所向往的一生一世一雙人,也是不可能的,但她相信她的少年郎依舊是真心待自己。

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也走到一起,共享繁華。

那時初登地位,他說:“一個人在巔峰上孤獨”,她眼裡帶笑,溫柔地說:“臣妾陪你。”他們緊緊握緊對方的手,兩兩相望,眼裡只有彼此。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可是這份深情,在這爾虞我詐的深宮中,註定是不會長久。如懿的信任和陪伴,卻換來他的少年郎的懷疑和猜忌。

即使當初的情深幾許,卻沒有抵擋著人心的猜忌和善變,最終一個在絕望中逝去,一個在孤獨中老去。

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懊悔和遺憾。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2。 人心易變,換來的只有失望

“原來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兩厭,”這句話是如懿對乾隆皇帝所說的,這大抵就是從滿懷期待到心如死灰的無奈。

有人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那都是我們必須經歷的。

很多人看《如懿傳》,總是喜歡拿如懿和甄嬛作對比,同是宮鬥劇,為何倆人結局完全不同。

或許是因為一個敢愛敢恨,一個用情至深。甄嬛的骨子裡強硬,不屈服,令很多人看完內心舒坦。

如懿卻在後宮不斷隱忍退讓,被傷的體無完膚,最終她也學會放下,其實更是一種解脫。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魯迅曾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如懿其實想要的很簡單,她厭惡後宮的鬥爭,她在意的從來都是那個少年郎,而非後宮之位。

正如如懿所說:“臣妾的眼前人已非彼時人,兩兩相望,唯餘失望。”

縱使再好的感情,也經不起一次次的猜忌和懷疑。

張愛玲說:“每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總是燦爛如花,而結尾卻又是沉默如土。”

愛情本身沒有錯,有的是明知道眼前人已經不是心上人了,卻還執著的想要挽回,最終受苦的只是自己。

若愛,請深愛;若不愛,那就果斷放手,也許時間會告訴你答案。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3。 花開花落自有時

甄嬛最後一次見到皇上時,她很平靜的問道:“皇上,你聽過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時只覺得惋惜,如今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

“蘭因絮果”,一段感情從恩愛相知,到漸行漸遠,直至破滅離散,這正像彼時的他們。

如懿看透了這世間的一切,因為她失去了曾經那個少年郎,她所企求的不過是一份真心罷了,但是乾隆帝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少年郎,他始終給不了。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金庸先生曾寫道:“情花的果實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氣難聞,令人慾嘔。十個果子九個苦,只有親口試了才知。”

很多人覺得如懿太弱了,為何不像甄嬛那樣拼命活下去?不是因為如懿不懂得爭鬥,只是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從開始到最後,她想要的只是一份真心罷了。

如懿從始至終,初心不改,因為沒有期待,她也不願變成那種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人,所以選擇平靜的離去。

感情裡,一定要及時止損,如懿的愛,太過執念,太多在乎,如果早在第一次皇帝猜忌她、打她時,就果斷放手,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發生。

如懿用她的一生也告訴我們,不管這世間如何混沌不堪,也不要放棄做人的原則。對愛從未有過謀算,哪怕陷入絕境,也能保持本心。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最後,太后(甄嬛)告訴皇上:“我在這深宮裡,苦熬了這一輩子,與如懿這般,保有一絲本心,到底哪個,是真自在了呢?”

因為甄嬛也曾經真正的愛過她的四郎,可是最終發現不過是一場錯付的感情,之後愛上果郡王,卻也因為皇帝的猜忌而死去。

最終甄嬛變得無心無愛了,看淡了世間的一切,學會了妥協。

而如懿從頭至尾,都是初心不改,她倔強,哪怕當初的少年郎不在,她也永不妥協,最差的結果,唯有一死,方得解脫。

《如懿傳》:原來用情至深的人,也能走到相看兩厭

《如懿傳》雖是一部宮鬥劇,但也可以引起關於人性的思考?

在現在這樣快餐式的感情裡,我們真能做到不忘初心嗎?如果感情淡了、不存在了,你是願意果斷分手,還是湊合下去?

古代女子的悲哀,是帝王做不到一夫一妻制,因為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慶幸的是,我們活在當下的時代,至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在理想生活中,或許我們想要像如懿一樣,從頭至尾善良純粹,不忘初心,即使身處高位,也能尊重人性,保有敬畏。

現實中,我們都只能學甄嬛,該善良就善良,該絕情就絕情,這樣才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每一部劇,就是一個人生,一個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