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才子解縉, 替三代皇帝效力, 最後卻被活活凍死

明朝有三大才子,分別是解縉、楊慎和徐渭,他們三人各有所長,解縉博學,楊慎博覽,徐渭則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輪綜合實力,如果非要給他們排個名,筆者認為解縉當屬第一,楊慎次之,徐渭排在第三。

明朝第一才子解縉, 替三代皇帝效力, 最後卻被活活凍死

?解縉是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好學,而且極為聰明,據說他5歲開始讀書,7歲就能吟詩作賦,10歲時練就了過目不忘的本領,12歲不僅熟背《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還深知其意。解縉18歲成為解元(鄉試榜首),19歲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從此入朝為官,做了一名翰林學士。

年方二十就做了京官,世人無不感概其才學,朱元璋對他也是十分器重,閒暇之時都會把解縉帶在身邊,二人表面上君臣關係,私下卻情同父子,朱元璋還特許他凡事“知無不言”,解縉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先後獻上了《太平十策》、《論袁泰奸黠狀》等大論,侍朱元璋的厚愛,解縉表現出年少輕狂的一面,對朝中大臣肆意彈劾。

明朝第一才子解縉, 替三代皇帝效力, 最後卻被活活凍死

??由於得罪了許多朝中大臣,解縉漸漸變成眾矢之的,朱元璋為了保護他,一段時間內都讓他閉門讀書,希望解縉能夠好好反省,日後成熟了再重用,為此朱元璋還特地把解縉的父親召進京,跟他說了一大堆道理,總之就是希望多磨練解縉,聽從了朱元璋的建議,解縉跟隨父親回到吉水老家,在家研究了8年的歷史,並且校改、補寫了《元史》《宋書》等書。

年近30的解縉已經成熟,朱元璋卻因病去世,新繼任的皇帝朱允炆太過年輕,解縉進京弔喪朱元璋時,以前被他得罪的那些大臣趁機詆譭,朱允炆不僅懦弱,耳根子還軟,於是把解縉貶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4年後得董倫求情,解縉才又被召回京師官復原職,透過接觸,朱允炆發現解縉果然才學過人,提拔他為首輔,他和方孝孺一樣成為建文帝的重臣。

明朝第一才子解縉, 替三代皇帝效力, 最後卻被活活凍死

也正是在這一年,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並且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建文帝下落成謎,朱棣取而代之,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攻佔南京後,許多建文帝的舊臣對他不服氣,有些甚至罵他是“賊寇”,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方孝孺,他因對朱棣出言不遜,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之人。

相對於方孝孺,解縉就明智的多,畢竟是吃了很多虧的人,朱棣稱帝后,解縉果斷選擇投靠,並且成了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明成祖朱棣當然也是知道解縉的才華,不僅命他編寫《太祖實錄》,又將主持編寫《永樂大典》的重任交給了他,解縉對朱棣盡心盡職,朱棣則也十分尊重他,凡是解縉進的言,朱棣都會接納。

也許正是因為朱棣對他太過重視,導致解縉又有些忘乎所以,竟然開始對朱棣的家事指指點點,尤其是在立太子這件事上,解縉犯了大忌。

明朝第一才子解縉, 替三代皇帝效力, 最後卻被活活凍死

?朱棣選立太子之時,有兩個候選人,一是長子朱高熾,二是次子朱高煦,朱棣本人則傾向於朱高煦,因為他和自己最為相似,但解縉堅決反對,並且直言:“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解縉雖然說服了朱棣,但遭到朱高煦記恨。

太子已立,但表現不盡如人意,朱棣多少有些失望,次子朱高煦卻表現搶眼,屢立戰功,朱棣也不吝惜對他的賞賜,致使朱高煦的禮秩標準甚至超過了太子,解縉又是上疏說了一通,這次是真的惹惱了朱棣,認為解縉這是在挑撥他們父子關係,漢王朱高煦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報復。

明朝第一才子解縉, 替三代皇帝效力, 最後卻被活活凍死

?解縉最終還是被朱高煦拉下馬,被貶至外地,永樂八年解縉入京奏事,朱棣北征還沒有回來,解縉就跑去見了太子朱高熾,臣子私會太子,這件事又被朱高煦抓住了把柄,報告給了朱棣,朱棣忍無可忍,以“無人臣禮”的罪名把他下了大獄,而且一關就是5年。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了解縉的名字,於是說了一句:“解縉還在呀?”紀綱聽了這句話就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回去後就把解縉灌醉,然後把他丟在了大雪中,正月的北京夜晚氣溫極低,醉酒的解縉就這樣被凍死,年僅47歲,家產也全被抄沒,家眷則全部流放。

可憐一代才子,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明朝三代皇帝器重是何等榮耀,只要踏踏實實本分做事就好,何必去觸碰皇帝的底線呢,解縉多了那麼多書,難道不知自古參與黨爭都是要命的事嗎,雖然後來被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平反,但明朝終究還是早早失去了這麼一位大才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