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元朝末年,社會矛盾激化,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潁州(安徽阜陽)掀起“紅巾軍起義”,席捲黃河流域,史稱北方紅巾軍。不久後,遠在湖北蘄水的徐壽輝也發動起義,聲勢浩大,又稱南方紅巾軍。10年後,紅巾軍格局改變很大,韓山童已死,韓林兒的“龍鳳”政權已經走到盡頭,朱元璋成了北方紅巾軍中的佼佼者。而陳友諒殺掉了上司徐壽輝,自稱“漢王”,成為元朝末年最大的義軍勢力。在彼此擴張的道路上,朱元璋和陳友諒開始互相兼併,終於,在鄱陽湖展開“火拼”,史稱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實際上,在前期抗擊元朝的過程中,陳友諒和朱元璋算是“友軍”,但隨著元軍北撤,在爭奪地盤的過程中,雙方難免會傷及彼此的利益。陳友諒擔心朱元璋會威脅到自己,打算先下手為強。

陳友諒的大本營在江州(九江),朱元璋的大本營在應天(南京),陳友諒沿江而下,勢如破竹,但在龍灣之戰中被朱元璋伏擊,損失慘重。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三年後,以“洪都之戰”為導火索,陳友諒舉兵60萬攻打洪都(南昌),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一邊死守,一邊派人到南京求援。朱元璋聞訊後從南京傾巢而出,帶領20萬大軍馳援,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因為兵力數量和戰船規模都不及陳友諒,在戰爭初期,朱元璋並不佔優勢,朱元璋甚至一度被陳友諒麾下的大將張定邊逼入絕境。但接下來,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朱元璋採用劉伯溫的建議,將鄱陽湖的入江口全部守住,並且將附近城池的糧食全部奪走。陳友諒急著找朱元璋決戰,朱元璋用輕舟環伺,陳友諒的戰船雖然高大,但不夠靈活,幾天下來,雙方都有大量計程車兵被對方俘虜。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朱元璋派使者到陳友諒的船上,提出和陳友諒交換戰俘,陳友諒狂妄自大,不願意交換。《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友諒得書,怒,留使者不遣,盡殺所獲戰士。

也就是說,陳友諒認為自己士兵比朱元璋多,不願意交換戰俘,扣留了朱元璋的使者,並且把戰俘全部殺掉。朱元璋當時也俘虜了陳友諒約3000名戰俘,這些戰俘聽聞陳友諒拒絕交換,都大失所望,都認為朱元璋必將殺他們報仇。沒想到,朱元璋下令:

悉出所獲友諒軍,視其傷者賜藥療之,皆遣還。又令祭其弟侄及將士之戰死者。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的3000戰俘全部放回去,有受傷的還送他們藥,然後還幫他們祭祀他們已經死去的兄弟和戰友。這些俘虜死裡逃生,都對朱元璋感激不盡。朱元璋又讓戰俘們給陳友諒帶了一封信,信上只有3行字:

江、淮英雄,惟吾與公耳,我等有何深仇,乃自相吞併?

吾嘗遣使往,不見使回,公度量何淺淺哉?

公勿作欺人之容,不然,喪家滅姓,悔之晚矣!

朱元璋的這三行書信,第一,說自己和陳友諒無冤無仇,如今造成這個局面,全賴陳友諒。第二,罵陳友諒度量太淺,連個使者都不敢放回來。第三,說陳友諒自欺欺人,如果不投降,到時候會後悔的。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當戰俘們把這封信帶給陳友諒後,又說了許多朱元璋的好話,陳友諒大怒,差點將3千戰俘全部殺光。這些戰俘本來以為回到本方陣營,就安全了,最後卻被陳友諒殺掉。戰俘們的戰友們都在陳友諒的軍中,陳友諒此舉導致軍心大亂,他的左金吾(負責保護陳友諒的官職)率先帶兵投奔朱元璋,然後右金吾也來投奔,其他將領紛紛趁夜投奔朱元璋。陳友諒得知將士們潛逃,大肆殺伐,越是這樣,將士們越是逃得快。最後,局面完全不同,朱元璋眾望所歸,陳友諒眾叛親離,直接導致了戰爭的結局。

朱元璋釋放3千俘虜,寫下3行字,學者難怪朱元璋能統一天下!

有學者稱,鄱陽湖之戰作為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水上戰爭,朱元璋能夠以少勝多,最關鍵的是朱元璋使用了“攻心術”。朱元璋釋放俘虜,以及寫的三行字書信,都是攻心之計,陳友諒並非實力不強,而是敗在氣量不足,這就是朱元璋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本文參考《明史紀事本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