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所文人營生中,收藏家這個行當,大概是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有錢、有面,還顯得有高深學問。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這個世界365行,竟然還有這麼一行,靠著專門收購破銅爛鐵、竹頭木屑、牛溲馬渤、敗鼓之皮一類,也能富甲天下,揚名成家,利譽兼收。在這些人手中,收藏既是行當,也是雅好,也是學問,更是投資,像馬未都這樣的,明人不說暗話,不知道是多少文人既欽佩又眼紅的“老男神”。

但實事求是而言,和民國那些大咖前輩比起來,馬爺不但說不上是真正的王者,只怕在這行業的逐鹿之地裡,他只能勉強算一個小弟弟。他的發小王朔,某次上電視,直接說他,“不就是個倒騰古董的玩意麼,自己心裡沒個數嗎”,這話刻薄可也有幾分道理在。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因為,無論講博覽博研,還是憑博賞博藏,與民國那些前輩同行們比起來,馬未都馬爺,都沒有過招的資格。比如,馬爺搞了那麼多博物館,琳琅滿目,但“國之重寶”絕少,人家一副《平復帖》就足以抗衡你半壁江山。

這當然不是在貶低馬爺——我是很佩服他老人家的,而是感慨一個大家雲集、紛披藻的時代,吳湖帆、張大千、容庚、葉恭綽、傅增湘、張叔馴等等,隨便舉一個都絲毫不會比馬未都遜色,只可惜已漸行漸遠漸無音。

張伯駒

論民國收藏,沒有辦法,首先必提張伯駒這位列屬“民國四公子”的大牛。在那個年代,他被稱“天下第一藏”。張伯駒也是民國著名“怪人”。他的“怪異”,我的理解,主要有四點。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一,出身豪門,富同王思聰,紈絝子弟,偏偏恬淡寡欲像佛系中人,痴迷於讀書、書畫、京劇;二,身邊可以美女如雲,偏偏愛上青樓女子潘素,不顧流言娶回家相依相伴五十年,還延師教學讓她也成長為書畫名家;

三,收藏富甲天下,卻是歷史上真正為國收藏之人,那麼多無價之寶無償捐送,結果落得晚景悽慘,連喝碗粥都是夢想;在章某和的回憶錄中,晚年的潘素,經常等待在路邊,只為看見熟人了,可以討要半個饅頭,回去和丈夫分吃;四,雖為貴公子,但是放浪形骸到邋遢至極;在王世襄的文章中,每次張伯駒過門拜訪,都是上座就直接脫鞋摳腳,等他離去時,就會發現鼻涕抹的他那些價值連城的明清傢俱到處都是,王世襄夫婦哭笑不得。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論收藏,張伯駒主攻書畫——這種專項收藏法也是過去人的通則,他的藏品也並不多,甚至可說少的屈指可數,但是他所過手的每一件,都是最頂尖的無價之寶,是足讓全世界矚目的東西,隨手拿出一件,都可以震動全球收藏界。坦白說,這樣的稀世珍寶,馬爺手中恐怕至今還沒有一件吧,他那磁州窯梅瓶、紫檀畫桌、已經算是最逆天的了,而老實說張伯駒估計懶得拿回家。

而張伯駒之所以可以牛逼到民國“天下第一藏”的地位,我的理解,具有兩項核心指標且是別人迄今無法追步的:一,所藏書畫基本上都是現存世的第一件。他從30歲始收藏之業至老,經他手蓄藏的頂級書畫名跡達118件之多,都是國寶級、絕世級的。比如,這裡面,有至今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畫——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有書法中目前來講也許是存世最早的一副帖子——西晉陸機的《平復帖》。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宋范仲淹《道服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當年費黃金110多兩購得)

二,他展示了一個真正的收藏家正規化。大部分收藏文物或只為賞玩,或只為賺錢,但張伯駒不是。他只收不賣,也不為個人,在書畫收藏之初,他就曾立下了收藏的座右銘:“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為收藏而傾家蕩產。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所有收藏換來一頁獎狀)

而一旦國家安定,一概捐獻,以至於文物界稱,“張伯駒的捐贈雄踞故宮書畫半壁江山”、“故宮的頂級書畫,張伯駒一人就送了將近一半”。

王世襄

當代收藏,王世襄當然是不能不提的。馬未都馬爺至今在師授上最驕傲的,大概也是曾經結識王氏,並得過些指點。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王世襄是張伯駒的晚輩,同樣出身優越,祖父是前清工部尚書,是收錄在《清史稿》的人物;伯祖乃光緒三年的狀元,徐世昌與梁啟超均是其門生;父親任職北洋政府外交部政務司司長。這樣的家庭,本來是反倒要比普通人家更嚴厲教導子弟的,但是因為在王世襄幼年時,他的哥哥是由於被管束太過而病死的,所以到了王世襄成長時,其家族取放任主義,給他充分的自由。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王世襄晚年在逼仄的家中)

也因此,王世襄玩著玩著成為“京城第一玩主”,成為各類玩樂的一號行家。論收藏,他集中在各類古玩、字畫、圖書、傢俱上,尤其是在珍稀明清傢俱上,有生之年,已然是世界上該領域第一號人物,以收藏與鑑賞同時獨步海內外。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他收藏的這些明清傢俱,均是國寶級文物。據他著作《明式傢俱珍賞》,收錄傢俱共一百七十五件,其中他本人收藏六十五件,而據文物清單,他一共收藏八十件各式傢俱。他晚年(1993年),因為住房困難,無地堆放這些傢俱,曾表示願將這些價值連城的明清傢俱捐給北京博物館,而作為照顧,給調配一處住房即可。但就是這樣的條件,當時的北京文物部門也沒有答應。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王世襄夫婦舊藏唐 “大聖遺音”伏羲氏古琴。2011年嘉德拍賣以1。15億元拍出)

後來,上海博物館聽聞,立即接洽,在得到同意後,連夜搶運,直抵上海。據說,當時接收負責人以為一定會受到北京方阻攔,結果暢通無阻,大聲歡呼,“天助上海”。這批國寶傢俱,今天也躺在上海博物館,任人參觀,也成為上博賴以自傲的系列鎮館之寶之一。

錢鏡塘

徐志摩的老鄉浙江海寧石錢鏡塘,被譽為“江南第一藏”,也是民國以來“以商養藏”模式的典範。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他的收藏,主要集中在古代書畫。他年20歲時,為生活所迫,變賣祖產共2000銀元,流離上海打拼,開始從事絲綢生意,很快於經營書畫,同時蒐羅歷代金石書畫,汲汲學習古代書畫鑑別之技,逐漸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大收藏家。他開設的古董行“六瑩堂”,是當時南方書畫家的據點,而他一生過手歷代名家大師書畫共計5萬餘件,這一記錄至今很難被超越。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據傳,演員張鐵林手中有不少錢鏡塘舊藏

他是商人,與工商鉅子劉靖基並稱伯仲;他是書畫家,與張大千等趣味相投;他也是鑑定家,與吳湖帆為“雙璧”;作為收藏鉅子,他在所得到的宋代范寬《晚景圖》、五代徐熙《雪竹圖》、董源《山水圖》、王石谷《竹嶼垂釣圖》等等,都是書畫中的國寶級文物;他還蒐羅有幾乎海內最全的尺牘,後來編輯成書,洋洋20冊,基本囊括明代所有名人墨跡,單單這部尺牘後來在2002年的嘉德拍賣上,以近千萬價格被上海博物館拍得。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宋代《晚景圖》。軸上有舊籤題“范寬晚景圖”)

從1956年開始,他陸續捐出自己的文物,身後幾乎全空。這其中,浙江省博物館1000餘件,上海博物館600餘件,各地博物館也都均享秋色。

不過,在當時那種環境中,動輒得咎,隨時莫須有,不主動捐估計連命都難苟且存續的吧。而他的後半生,也是在非人非鬼的挨鬥日子中悽悽惶惶度過的。

龐萊臣

龐萊臣這個名字,常聽馬未都節目的朋友,應該也是耳目能詳的。因為這個人,也是讓老馬欽佩不已的藏界大咖。龐氏在業界,與張伯駒並稱“南龐北張”,可以想見他當年的張狂。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收藏之業,要有錢要有閒,還要有學,三者兼具是一個基本條件。在過去,也只有世家子弟才有這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毫不例外地,龐萊臣同樣也是富貴人家出身。他是近代南潯“四象”之一的大絲綢商龐雲鏳次子,妥妥“富二代”,且龐雲鏳去世後,龐萊臣執掌家業,銳意進取,大力發展,是赫赫有名的大實業家。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龐萊臣“虛齋”故居。現蘇州顏家巷26、28號)

他的收藏,以瓷器、銅器、書畫 、玉器等為主,又以繪畫最精;他的收藏特色,在於“高、精、尖”三字貫串,以一人之力打造起了一座蔚為壯觀的書畫王國。有人僅根據他的藏品目錄作出統計, 其中名畫就已多達900餘幅,所以後來聞名海外的大藏家王季遷評價他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書畫收藏家,擁有書畫名跡數千幅”。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1949年2月龐萊臣去世前,將藏品分為三份,分別留給兩個孫輩和一個嗣子,另有一小部分藏品由繼室夫人龐賀氏保管。1958年11月,龐家被公家說服,一次性向南京博物院無償捐贈137件/套名古畫,後來都成為南博的一級藏品,後來又陸續向之捐贈或被借去大量價值連城的古文物。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宋徽宗《鸜鵒圖》,即為龐藏舊物

這其中,被借去南博部分,新時期後,龐家後人討要,據稱自1979年到1988年間的十年內,他們數次入館,卻被晾在辦公室無人接見,龐家人狀告到法院,當時判決南博需支付龐家後人2。6萬元畫款與2。8萬元利息,龐家後人雖然不服,但很快因病去世,不了了之;

馬未都,“就是個倒騰古董的”與這4位同行比,他確實不值一提!

(圖:2014年12月26日,南京博物院“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

再後來,2014年12月26日,南博辦起“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但是在南博畫冊中因說龐家後人“敗落到賣畫為生”,龐家另外幾位後人見後認為是羞辱,再次興訟,官司最終結果如何,我沒有持續跟進關注,也就不瞭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