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引言

在中國的夜晚,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人聲鼎沸的大排檔裡,麻辣龍蝦、花甲的香氣飄散在紛擾的空氣裡。飯桌旁三五好友聚集一起,“五魁首”、“八匹馬”、“六六順”的吼聲和笑聲混雜在一起,熱鬧非凡,這就是中國如今特有的酒令文化。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酒令”是一種人們於飲酒時創造出來的助興遊戲,作為中國民間別具特色的風俗之一,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酒令也作為民俗文化被一代代傳承下來。

古人喜飲酒,魏晉以後,酒更是成為“情調”的代表,受到眾多文人才子的追捧。傳說著名“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就格外愛酒,通宵達旦與人暢飲還不算,甚至出門飲酒常常讓下人拿著鋤頭,叮囑僕從如果自己喝酒暴斃了,就直接埋在飲酒地就好,這就是所謂的“葬我於酒”,古人之愛酒,由此可見一斑。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文人雅士飲酒的樂趣不在酒的本身,而在飲酒這一活動,講究飲酒的人、地、趣,為充分調動飲酒氛圍,增加飲酒的趣味,酒令由此產生。酒令

最初的酒令以“雅令”為代表,在文人雅客、世家才子之間盛行。雅令如其名稱,內容很是文雅,主要與詩詞歌賦、諺語文化、書籍典故有關,與如今盛行的酒令比起來,顯得“高階”多了。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傳說清朝有一商人,趕路經過揚州參加一酒會,觥籌交錯間賓主盡歡,遂玩起了接酒詩。所謂接酒詩,就是一酒席座位為基準,一人起頭吟詩,下一人接下句,保證意境相合,平仄相對,琅琅上口,若接不上,則飲酒。這算得上是典型的雅令了。

可商人愚鈍,為強行押韻作了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惹來賓客嘲笑。幸而席間金農出手幫助,作詩一首,意境渾然天成,解了“柳絮不紅”的尷尬,方讓商人未丟了面子。

由此可見,雅令雖然考驗飲酒者的反應能力,且妙趣橫生,但卻並不能全面覆蓋到百姓生活中去。為了讓普通百姓也體會到酒令文化的樂趣,雅令慢慢不再風靡,通令成為了更受人歡迎的酒令形式。

不同於雅令的“酒令非飲酒”,通令產生的目的則帶上了更明顯的勸酒意味。在酒酣耳熱之際利用通令使人痛飲,將酒桌氛圍推向高潮,逐漸成為酒令文化的主要宗旨,這樣的現象,也讓酒令更大範圍得到推廣,並流傳至今。“五魁首”“八匹馬”

如今酒桌旁常常能聽到的“五魁首”、“八匹馬”、“六六順”等酒令,就是通令的一種,它們的涵義大多為美好的祝福。這樣的詞應用於酒桌之中,一方面是為了表達自己和同飲之人的深厚情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勸人多飲,不醉不歸。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五魁首”指祝福對方仕途亨通、學業有成。古人學習四書五經以考取功名,“五魁首”指的就是五經(《詩》、《書》、《禮》、《義》、《春秋》)皆為第一,以此為酒令,是希望同飲酒之人能出人頭地。

所謂“八匹馬”指祝福對方前途似錦、馬到功成。周昭王之子穆王,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周穆王駕車用八匹馬,這八匹馬顏色各異、體態強健,可載穆王日行千里,後代許多繪畫作品如《八駿圖》等,皆以其為創作靈感,酒令中“八匹馬”的涵義,指的正是周穆王駕車所用的這八匹馬。

而“六六順”則更有深意,古人生活條件不如現在,災荒年間甚至不少百姓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他們卻格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古人講究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君聖臣賢,百姓皆認為,若以上能夠實現,則社會安定,生活和美。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而“六六順”指的正是兄愛、弟敬、父慈、子孝、君義、臣行,表達的是古代百姓對最美好生活的嚮往。以此作為酒桌文化,表達的正是對友人的美好祝願。

結語

酒令文化由雅令盛行發展為通令盛行,到如今酒桌上基本不見雅令,只餘通令,這一現象的出現實在惹人沉思。一味以酒令為媒介、不顧友人與自己的身體健康,勸人飲酒真的是酒令文化出現的本意嗎?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曾經的酒令文化是高山流水,知音相逢,以酒為樂,彈琴作詩;如今的酒令文化變成狐朋狗友,三五成群,高談闊論,爛醉如泥。通令的盛行實際更像是在提醒我們,適度飲酒怡情,貪杯不可成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