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親時點的《乞巧》是出什麼戲為何脂批說是伏元春之死

“乞巧”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乞巧》又是一出什麼戲?明白了這個兩個問題的含義,就明白了脂批“伏元春之死”的寓意了。

“乞巧”是指農曆七月初七夜,或七月初六夜,少女們穿著新衣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慧與技巧。民間傳說,天上的織布能手叫七姐。遠古時代婦女們向織女七姐乞求心靈手巧的織布手藝,這就是“乞巧”的本義。

元春省親時點的《乞巧》是出什麼戲為何脂批說是伏元春之死

“乞巧”本義之後,又有了引申義。少女們在“七七”這天向織女七姐乞求,希望自己長得漂亮美麗,有一雙靈巧的手,嫁得一個如意郎君,這就是少女們的美好願望。時間久了,人們就選擇了這天為“乞巧節”。這個節日是為少女們設定的,這天的參加者都是少女,其活動內容和主題又是以“乞巧”為主,因此,人們就把這天稱之為“乞巧節”。後來也有稱“七夕節”和“女兒節”的了。

七夕“乞巧節”起源在什麼時候呢?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起源於漢代。後來唐詩宋詞中,對女人“乞巧”也多次提及。如唐朝詩人王建詩的“七夕宮娥乞巧忙“之句。文學家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筆記小說,又記述了每逢七夕,唐太宗與與妃子在宮廷夜宴,任由宮女們“乞巧”的史實。

後來,唐代詩人林傑寫了一首《乞巧》詩,把七夕晚上“家家乞巧望秋月”的美好願望抒發了出來。“乞巧”這個詞的文化內涵正式推向了社會。

“乞巧”以戲曲的名義出現,還是從元朝。元朝著名雜劇作家白樸創作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這齣戲第一折講的就是唐明皇和楊貴妃在長生殿“乞巧”慶祝七夕節。說七夕夜,唐明皇賞賜貴妃七寶金釵和百花鈿盒表達自己的深情厚愛。深夜裡,二人又閒步瑤階,共賞秋涼的月景,因有感於牛郎織女的“牛女”情長,對天盟誓——“願世世永為夫婦”。

這齣戲把“乞巧”含義昇華成了愛情故事,而且這個故事講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後來又有明清之際的文學家、戲曲家根據這一歷史故事,編寫了不同版本的戲曲,例如張岱的《四喜記》、洪昇的《長生殿》等。

就是這麼一出《乞巧》,為何脂批說是伏元春之死呢?主要是從唐明皇執政時期的政治衰敗的局勢,楊貴妃得寵,後來在政局危急時刻,唐明皇賜死楊貴妃,自縊身亡。

元春省親時點的《乞巧》是出什麼戲為何脂批說是伏元春之死

唐明皇執政時期,不理朝政,與楊貴妃沉浸在生活奢靡之中。唐明皇為了表示自己對楊貴妃的寵愛,把楊貴妃的大姐封為韓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哥哥楊國忠封為宰相,甚至把楊貴妃的遠方兄弟都提拔當了高官,可以說全家跟著沾光了,權傾一時,享盡了榮華富貴。楊貴妃家族的社會地位必然提升,楊家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就是最好的例證。唐明皇還為楊氏御饌、敕書家廟碑。

楊貴妃對唐明皇的愛深信不疑。天天陪伴著唐明皇花天酒地,在靡靡之音中狂歡。就在此時,朝廷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了,內部動亂,朝綱受到嚴重的挑釁,發生了有歷史記載的“安史之亂”。就在這“安史之亂”中,唐明皇被臣下所逼,賜楊貴妃自縊而亡。楊貴妃的死,使楊家徹底毀滅。

用《乞巧》這齣戲對比小說《紅樓夢》的元妃——元春,讀者自然會明白了許多。脂批之所以說《乞巧》裡隱藏著元春之死,原因就在這裡。

對比楊貴妃所處的政治環境,元春同樣也是政治犧牲品,這點兒元春心裡是很清楚的。當時政局並不穩定,皇朝身邊的王爺都在爭權奪利,派別鬥爭激烈。而當政的皇帝根本顧不上元妃即元春,元春在皇宮似在監獄一般,沒有自由而孤悽地生活。

由於政治利益需要,元春被封為皇妃。從此,元春氏族賈家也跟著沾光了,如同楊貴妃家族。先帝御賜賈家各種碑匾,後來賈家後人賈赦、賈政、賈珍、賈璉等都靠祖蔭在朝中做官,賈雨村也依仗著賈家之勢不斷升遷,仕途順利,就連與賈府聯絡,有親戚關係的“四大家族”中的王子騰、史鼐等人也跟著不斷升遷。

元春憑感覺,自己的下場也好不了那裡去。每當此時,元春就會想起歷史上的楊貴妃,自我認為,將來的命運與楊貴妃一樣,都會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省親時,元春點《乞巧》這齣戲,目的就是在告誡親人們,自己的處境,賈家衰敗的未來為時不遠了。其實,從小說《紅樓夢》開篇,賈家就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之路了。

元春省親時點的《乞巧》是出什麼戲為何脂批說是伏元春之死

綜合以上分析,脂批之說隱含著元春之死,與楊貴妃下場差不多,具體是怎麼死的?讓讀者去猜想吧。

總而言之,元春省親點的《乞巧》這齣戲,講的是楊貴妃是怎麼死的?什麼是愛情不愛情?那都是騙人的。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這麼一個情節,是對讀者的提示。後來,賈家的衰敗,元春的死,即便作者不說,讀者也能猜透幾分了。這也是為何脂批說《乞巧》戲中有伏元春之死的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